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9億 累計有195萬人享受待遇
原標題:長護險為(wei) 老年人添保障(民生視線)
夏日清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護理員宋金慧一早來到仙林新村小區,幫助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居民徐大爺洗漱、喂飯、換藥。“幸虧(kui) 有了長期護理保險,享受到專(zhuan) 業(ye) 護理服務和費用補貼,我們(men) 照顧老人的壓力小了不少。”徐大爺的女兒(er) 感激地說。
長期護理保險製度,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也是社會(hui) 保險體(ti) 係補短板的重大製度安排。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不斷擴大試點範圍,為(wei) 失能老人提供護理服務,增添生活保障。截至2022年底,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9億(yi) ,累計有195萬(wan) 人享受待遇,累計支出基金624億(yi) 元。長護險為(wei) 更好實現“老有所養(yang) ”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推動長護險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發力?記者進行了調研采訪。
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切實減輕失能人員家庭經濟負擔
清早,福建省福州市的長青養(yang) 老院裏,護工黃長秀幫助高位截癱的吳阿婆起床、換衣、吃早點;傍晚,推著老人到花園散心、聊天;晚上,每隔兩(liang) 小時,還會(hui) 幫助睡夢中的吳阿婆翻身……這樣的朝夕陪伴,讓吳阿婆對黃長秀稱讚有加。
“我們(men) 這個(ge) 房間住著3個(ge) 老人,平常都靠小黃貼心照護。時間久了,她對我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了如指掌,換個(ge) 人來都不行呢。”吳阿婆說。
吳阿婆是福州市本地人,今年70多歲。幾年前,她意外罹患脊膜疾病,術後生活不能自理,住進了養(yang) 老院。雖然生活時時有人照顧,但幾千元的護理費用也讓吳阿婆和家人感到壓力不小。
一次看報時,她了解到當地正在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失能人群可享受護理費用補償(chang) 。吳阿婆的家人隨即向長護險經辦機構中國人壽壽險福建省分公司進行谘詢,並提交了申請材料。
“幾天後,工作人員便來到養(yang) 老院,對我的身體(ti) 情況進行評估。經過鑒定,經辦機構確認我符合長護險給付條件,為(wei) 我提供扣除有關(guan) 費用後每月1350元的補償(chang) ,直接給到護理機構支付護理費。”吳阿婆笑著說,“這項好政策,不僅(jin) 減輕了失能人員的護理開支,更讓我們(men) 感受到社會(hui) 的關(guan) 愛,好好生活的信念更加堅定。”
居家護理的失能老人,也能享受到長護險政策。88歲的福州居民周阿婆不小心摔倒後,臥床不起。今年2月初,她的家人向福州市有關(guan) 部門申請享受長護險待遇。經過鑒定、公示,2月底,周阿婆開始享受定製專(zhuan) 業(ye) 護理服務及費用補貼。
“我自己年齡也大了,照顧老人感覺力不從(cong) 心。”周阿婆的女兒(er) 告訴記者,幸虧(kui) 有了長護險政策,護工每天上門為(wei) 母親(qin) 按摩、換藥,還開導她保持好心情。“因為(wei) 糖尿病,老人的腳一度嚴(yan) 重潰爛,現在已經基本愈合了,老人很開心,我們(men) 全家也非常滿意。”
長護險主要為(wei) 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基本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chang) ,既幫助老人提升生活質量,也減輕家庭負擔。2016年,《關(guan) 於(yu) 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首批15個(ge)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截至目前,試點城市擴大到49個(ge) 。
據了解,福州市於(yu) 2021年正式啟動長護險試點工作,依靠醫保基金、個(ge) 人賬戶劃撥等籌資,由商業(ye) 保險公司經辦,向定點護理機構購買(mai) 專(zhuan) 業(ye) 服務。截至4月17日,有101家定點護理機構加入了長護險試點工作,已有4312人享受長護險待遇。
國家醫保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前,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目標。一是切實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經濟負擔。二是促進了服務體(ti) 係發展,試點地區服務機構達到7600家,是原來的4倍。三是解決(jue) 就業(ye) ,護理人員數從(cong) 原來的3萬(wan) 多人增加到33萬(wan) 人。
北京大學風險管理與(yu) 保險學係主任鄭偉(wei) 表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對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更好實現“老有所養(yang) ”發揮了積極作用。
探索擴大長護險覆蓋人群,不斷提升護理服務供給水平
推動長護險更好發展,各地各部門在擴大覆蓋人群、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麵積極進行探索實踐。
——服務觸角向鄉(xiang) 村延伸,政策創新推動長護險覆蓋麵穩步提升。
“村裏也有長護險,晚年生活更安心。”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白鶴村老人李成宏說,當地幹部上門宣介長護險政策,讓他感到很溫暖,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近年來,不少長護險試點城市著力提升農(nong) 村護理保險服務能力,符合一定標準的失能、失智農(nong) 村居民也能享受到與(yu) 城區參保職工一樣的照護服務。
“長護險服務觸角向鄉(xiang) 村延伸,有利於(yu) 補齊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短板,建立更均等的城鄉(xiang) 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鄭偉(wei) 說。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原銀保監會(hui) 印發的《關(guan) 於(yu) 開展人壽保險與(yu) 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ye) 務試點的通知》,提出自今年5月1日起開展轉換業(ye) 務試點。目前已有多家保險公司確定了可開展轉換業(ye) 務的產(chan) 品。
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轉換業(ye) 務是指將人壽保險保單中的身故或滿期給付等責任,轉為(wei) 護理給付責任。被保險人因特定疾病、意外傷(shang) 害等進入約定護理狀態時,能夠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開展壽險與(yu) 長護險轉換業(ye) 務試點,能夠在短時間內(nei) 有效提升長期護理保險供給能力,緩解失能人群護理費用壓力。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yu) 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說,這種轉換可以看作是壽險保險金的預付機製,與(yu) 被保險人死亡後進行賠付相比,有利於(yu) 更及時滿足失能老人對護理保障的需求,對於(yu) 老人及其家庭都更有意義(yi) 。“壽險產(chan) 品保險密度和深度比較高,充分利用存量壽險產(chan) 品開展轉換業(ye) 務,可以有效提升長護險供給能力。”朱銘來說。
——多措並舉(ju) 提升護理服務供給能力。
“輪椅上的老人重新站起來,認知障礙的老人突然喊出我的名字,身體(ti) 狀態不好的老人多吃了半碗飯……這些瞬間都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jia) 值。”北京市西城區的一位護理人員石雨萌說。
護理人員專(zhuan) 業(ye) 、用心,才能換來老人暖心。近年來,各地紛紛出台舉(ju) 措支持養(yang) 老領域人才培養(yang) 。河南將職業(ye) 院校養(yang) 老服務與(yu) 管理、康複輔助器具用品製造等專(zhuan) 業(ye) 納入職業(ye) 教育扶持專(zhuan) 業(ye) 範圍;河北石家莊提高取得職業(ye) 技能鑒定證書(shu) 的一線在崗養(yang) 老護理員補貼標準;不少地方舉(ju) 辦護理技能競賽,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廣大護理人員將“平常事”做得不平凡。
護理機構“傳(chuan) 幫帶”,培養(yang) 更多“貼心人”。山東(dong) 推出“機構指導+親(qin) 情照護”服務模式,依托護理機構,將失能人員的家人、親(qin) 屬、鄰居等納入照護服務隊伍,定期上門提供專(zhuan) 業(ye) 指導、傳(chuan) 授服務技能。這些培養(yang) 好的護理人員能夠配合護理機構提供的上門專(zhuan) 業(ye) 照護,並延長失能人群獲得標準化服務的時段,有效緩解護理服務供需矛盾。
記者采訪發現,為(wei) 了更好提供照護服務,試點地區有關(guan) 部門、經辦機構等加強照護服務監管,督促服務提質。如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照護服務監督檢查方式,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加強各領域協同配合,持續推動失能人群保障事業(ye) 發展
專(zhuan) 家表示,為(wei) 更廣大人群提供長期護理保障,既要通過政策創新提高長護險覆蓋水平,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各部門各領域協同發力,破解製約長護險高質量發展的難點。
“在製度推進上,要注重把握局部地區試點與(yu) 更高層麵推廣實施的關(guan) 係。在通過地區試點進行實踐探索的同時,注重及時總結經驗,合理研究製定較為(wei) 統一的失能失智評估標準、護理服務標準等。”鄭偉(wei) 建議,對國家層麵已明確的失能等級評估標準,要推動地方健全落實。
籌資機製亟待優(you) 化完善。“從(cong) 各地試點情況看,籌資渠道、籌資標準等存在較大差異,應適時推動健全合理、統一的製度框架。”朱銘來說。
長護險的價(jia) 值不隻在於(yu) 經濟補償(chang) ,更體(ti) 現在服務保障,這離不開各領域的協同配合。保險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會(hui) 長於(yu) 華說,保險業(ye) 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cong) 解決(jue) 供需矛盾入手,加強與(yu) 醫療、護理及健康服務等行業(ye) 的合作,持續推動我國老年人服務保障事業(ye) 的發展。
鄭偉(wei) 認為(wei) ,建立與(yu) 百姓現實需求相適應的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要更加注重發展與(yu) 之相配套的長期護理服務體(ti) 係,“軟實力”“硬條件”兩(liang) 手抓,在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配套設施建設、輔助器械供給等方麵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
朱銘來建議,發展長期護理保險,需要大力發展護理產(chan) 業(ye) 。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地區應配套足夠的護理服務機構和人員。
人壽保險與(yu) 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ye) 務試點工作剛剛開始,保險機構如何更好推進這項工作?
“在轉換業(ye) 務開展過程中,保險機構要把消費者權益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向消費者充分闡明轉換前後保單保障變化,避免誤解、糾紛等情況發生,真正把好事做好。”鄭偉(wei) 說。
金融管理部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guan) 注試點開展情況,指導督促人身保險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操作流程和內(nei) 控製度;及時總結試點經驗,研究擴大轉換業(ye) 務適用的產(chan) 品範圍。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實現長護險健康可持續運行,還要通過科技手段等應用加強監管。“要提升評估、核查、督導等全過程的線上監測能力,更好滿足業(ye) 務管理、客戶服務需求,減少‘假失能’‘假服務’以及失能評估和護理需求不銜接等情況,把照護資源高效精準地提供給真正需要的人群。”中國人壽壽險福建省分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