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薪”背後可能有陷阱 謹防招聘詐騙套路多

發布時間:2023-08-08 09:49:00來源: 新華網

  原標題:新華視點丨“高薪”背後可能有陷阱 謹防招聘詐騙套路多

  新華社南寧8月7日電 題:“高薪”背後可能有陷阱 謹防招聘詐騙套路多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何偉(wei) 、林凡詩

  虛假承諾“畫大餅”,在合同中玩“文字遊戲”,成立“皮包公司”掛羊頭賣狗肉……“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正值求職季,一些不法分子設置種種套路,引誘求職者上當受騙。

  屢屢以“高薪”為(wei) 誘餌實施詐騙

  記者登錄黑貓投訴平台檢索發現,與(yu) “招聘”相關(guan) 的投訴結果近1.5萬(wan) 條,其中不少涉及招聘公司虛假宣傳(chuan) 、就業(ye) 培訓機構坑害求職者。智聯招聘的一項調查顯示,33.6%的受訪者稱親(qin) 身經曆過招聘詐騙,29.7%的受訪者表示親(qin) 戚朋友遭遇過招聘詐騙。

  “招聘專(zhuan) 線司機,月薪一萬(wan) 元起。”今年2月,來自廣西南丹縣的楊元(化名)在某招聘網站看到一家物流公司招聘貨車專(zhuan) 線司機,月收入讓人頗為(wei) 心動。公司工作人員告訴他,想跑該專(zhuan) 線需要用司機自己的貨車,若沒有貨車,則需要在公司貸款購買(mai) 。

  在公司工作人員不斷“遊說”,承諾貨源充足、保證高薪之下,楊元向金融公司貸款7.96萬(wan) 元,以12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輛二手貨車。

  之後,楊元沒有接到任何生意,這才得知,根本沒有所謂的專(zhuan) 線,公司也未向他提供其他貨源。楊元才意識到被騙——不但沒找到工作,還背上一筆貸款。目前,楊元已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警方已經開始介入調查。

  此外,培訓貸也是招聘騙局中的慣用手段。來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周平(化名)向記者反映,他在某招聘網站上看到一條短視頻運營工作的招聘信息,對學曆和工作經驗等無要求,工資保底4000元。小周應聘被告知,工作前需要進行三個(ge) 月的培訓,費用為(wei) 19800元。公司稱,培訓結束後負責安排工作,培訓費可辦分期貸款,屆時用部分工資還貸。

  試聽兩(liang) 天課程後,小周簽下了貸款合同。但培訓課程結束後,公司工作人員隻是在班級群裏發送招聘信息,具體(ti) 崗位仍需自己去應聘。最終,小周不僅(jin) 工作沒著落,而且欠了債(zhai) 。

  近期,上海市鬆江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招聘詐騙案件,犯罪團夥(huo) 利用被害人對證書(shu) 性質的認知偏差,以高薪職位為(wei) 誘餌,以必須持證上崗為(wei) 由,騙取“學習(xi) 證明”費用。從(cong) 2022年4月至案發,該犯罪團夥(huo) 騙取涉及新疆、西藏、內(nei) 蒙古、河南、甘肅、重慶、雲(yun) 南、廣東(dong) 等地多名受害人共計18萬(wan) 餘(yu) 元。

  揭秘招聘詐騙套路

  記者調查發現,詐騙者用各種手段引誘求職者“上鉤”。

  虛假承諾“畫大餅”。不法分子以低門檻和高薪為(wei) 誘餌,等求職者上門後再許以各種虛假承諾,將求職者一步步引入圈套中。

  “我們(men) 是正規公司,工作時間自由,賺錢由你安排。”“您可以完成超級任務單,獎勵很高。”“賺了錢都是您的,輸了錢由公司賠付給您。”……四川省公安廳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運營的“熊貓反詐”微信公眾(zhong) 號公布一起案件,四川雅安市的王女士春節後找工作時被騙子拋出的各種賺錢“美好前景”套牢,在對方步步誘導下,被騙走21萬(wan) 元。

  辦案人員介紹,騙子偽(wei) 裝成企業(ye) 招聘人員,給求職心切的王女士“畫大餅”,邀請她做簡單任務並立即給予小額回報,取得信任後加大任務金額,編造各種理由讓她充值下注、連續刷單,直至銀行卡餘(yu) 額不足,想提現卻失敗了。

  有的玩“文字遊戲”,設苛刻條件。招聘公司雖然許下種種承諾,但在合同中設置苛刻條件,致使求職者在後期發現公司未兌(dui) 現承諾時,也難以從(cong) 合同中找到維權依據。

  有的成立“皮包公司”掛羊頭賣狗肉。據記者了解,在上海市鬆江區人民法院近期宣判的招聘詐騙案中,被告人劉某、雷某在某商業(ye) 廣場內(nei) 成立空殼公司,假借用工單位名義(yi) ,在招聘網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其餘(yu) 被告人冒充公司業(ye) 務員聯係應聘者,通過虛構出的崗位誘導被害人參加培訓,並進行虛假麵試,最後以停止招工或麵試未通過為(wei) 由淘汰求職者,從(cong) 而騙取大量培訓報名費等。

  廣西東(dong) 方意遠律師事務所律師丘新穎向記者表示,有的受害人發現被騙,但無法知悉詐騙方的具體(ti) 身份信息,沒辦法通過訴訟在法院立案,常常陷入維權無路、求助無門的局麵。

  多方發力打擊招聘詐騙

  針對招聘詐騙頻發,有關(guan) 部門不斷加大打擊力度。近期,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三部門發布求職招聘十個(ge) 典型陷阱防範提示,幫助求職者有效識別騙局,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受訪人士認為(wei) ,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健全求職市場準入和退出機製,維護求職者合法權益,保障求職市場健康發展。

  北京頤合中鴻(南寧)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秋紅受訪時說,相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網絡招聘活動,指導和督促網絡招聘平台建立完善信息發布審查製度。各平台要加強對招聘單位的資質認證和信息發布人員的實名認證,規範信息發布流程,建立招聘企業(ye) 紅黑榜製度,確保發布的信息真實、合法、有效。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強行政許可與(yu) 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之間的溝通銜接,健全相關(guan) 部門信息交換機製,指導和督促網絡招聘平台完善投訴處理機製,對違反法律法規有關(guan) 規定情節嚴(yan) 重的,要依法嚴(yan) 肅處理,形成監管合力。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等專(zhuan) 家建議,要加強對求職者的求職培訓及反詐宣傳(chuan) 。高校要普及求職、貸款、理財等方麵的知識,幫助大學生提高反詐騙意識,做好職業(ye) 生涯規劃。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