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安徽師範大學:在社會大課堂上好“行走的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3-08-09 09: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彥鍇 張虹

  “白天頂著烈日測量實地數據,晚上沐浴星空加班加點繪圖,我們(men) 跑得勤一些,就能讓更多人足不出戶‘雲(yun) ’遊紅色基地,為(wei) 紅色精神傳(chuan) 承貢獻一份力量。”今年暑假,來自安徽師範大學計算機與(yu) 信息學院的周淩峰和小夥(huo) 伴們(men) 來到安徽阜南王家壩抗洪紀念館,采用VR和3D建模技術,真實還原紅色基地實景,打造線上“雲(yun) 端紅色展館”。

  和周淩峰一樣,今年共有11334名安師大學子主動投身社會(hui) 實踐,用這群“00後”的話來說,“‘自找苦吃’才是青年實現‘自我蝶變’的‘正確打開方式’”。

  “想要購買(mai) 的朋友們(men) 直接點擊下方小黃車……”在安徽金寨,江文所在的安徽師範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社會(hui) 實踐團隊正在直播間內(nei) 售賣當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這群大學生“主播”們(men) 幹起“新農(nong) 活”來有模有樣,介紹起當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如數家珍,吸引了千餘(yu) 人齊聚雲(yun) 端,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愛心支教項目是安師大發揮自身特長開展的一項長期性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學校物電學院千方愛心學校連續18年開辦暑期義(yi) 務補習(xi) 班,累計開展1200餘(yu) 堂優(you) 質科普課程,將自然科學的奇妙帶給大山裏的孩子們(men) ;體(ti) 育學院“陽光體(ti) 育”愛心夏令營項目已在全國20餘(yu) 地市設立誌願服務基地,持續傳(chuan) 遞體(ti) 育熱情;地旅學院“情係川皖·圓夢巴蜀”山區留守兒(er) 童支教團在16年的支教過程中不斷積極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線上支教”的可行性……誌願者們(men) 一屆屆接續前進,蹚過溪流,跨過山川,架起了一座座“連心橋”。

  去年學校運動會(hui) 之際,體(ti) 育學院根據非遺項目嬉魚燈創編的節目火爆全網。今年暑期,他們(men) 又將視線對準了雉山鳳舞。實踐隊員們(men) 走進安徽黟縣雉山村,拜當地村民為(wei) 師,從(cong) 劈一根竹子學起,到參與(yu) 製作道具,最終舞出了雉山鳳舞的魅力。

  學校音樂(le) 學院非遺舞蹈藝術團隊來了一場與(yu) 非遺“打蓮湘”的“雙向奔赴”。在安徽肥西柿樹崗鄉(xiang) ,同學們(men) 身著五彩衣,手持蓮湘棒,輕移舞步,敲出悅耳韻律。“‘打蓮湘’基本動作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大家夥(huo) 兒(er) 一開始都手忙腳亂(luan) ,叫人忍俊不禁。在日複一日的訓練中,大家鉚足一股勁,不僅(jin) 熟練掌握了動作,還創排了一支全新作品,向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進行了匯報表演,鄉(xiang) 親(qin) 們(men) 反響可熱烈啦!”回憶起學舞編舞的日子,隊員郭韻蕾臉上滿是驕傲,“來之前我預感自己會(hui) 被非遺‘圈粉’,但沉浸體(ti) 驗之後才知道豈止是‘圈粉’,簡直是折服!”

  據了解,今年暑假安師大共有75支助力非遺傳(chuan) 承社會(hui) 實踐團隊分赴多地展開調研,將目光對準歙硯、徽墨、宣紙、魚燈、儺(nuo) 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文化體(ti) 驗中增進了解,促進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社會(hui) 實踐是青年學子認識社會(hui) 、感知國情的重要窗口,學校始終堅持將思政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社會(hui) 實踐這一‘行走的思政課’上俯下身子做實事、放下架子學本領,在‘自找苦吃’中‘自我蝶變’,真正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奮鬥方向與(yu) 國家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族複興(xing) 緊密結合起來。”安徽師範大學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任永說。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9日 09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