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合浦 海絲風華越千年(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

發布時間:2023-08-10 09:41:00來源: 人民日報

  立秋,天氣仿佛也溫柔了,更加宜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迎接著天南海北的參觀者,絡繹不絕。

  “沒想到!”來自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研修班的王老師連聲讚歎,“看到這麽(me) 多文物,我感受到了開放包容的文化傳(chuan) 統,回去後我要講給學生們(men) 聽。”

  “合浦”,江河匯集於(yu) 海的地方。有著2100多年燦爛曆史的合浦,是漢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始發港。在這裏,有不可移動文物10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14處。

  近年來,合浦縣著力保護弘揚傳(chuan) 統文化,講好海絲(si) 故事。小城故事多,這裏的海絲(si) 往事,漸漸越傳(chuan) 越廣,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和講述。

  豐(feng) 富文物 見證交融

  合浦街頭,“銅鳳燈”“波斯壺”的元素隨處可見,又以“銅鳳燈”最為(wei) 常見。當地人為(wei) 何如此鍾愛這些元素,背後有著怎樣的曆史?

  答案或許就在當地的博物館裏。

  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與(yu) 海絲(si) 相關(guan) 的文物豐(feng) 富多樣,尤以“珠光帆影——合浦海上絲(si) 綢之路文物精品展”人氣最旺。

  在“青銅之光”展區,造型優(you) 雅的“羽紋銅鳳燈”複製品旁,觀者眾(zhong) 多。此物外形仿鳳鳥,製造工藝精湛,巧妙的造型設計可使燃燒的煙灰進入鳳燈腹腔,溶入水中,達到淨化空氣的效果,展現了古人高超的技藝和智慧。

  據介紹,青銅製造工藝來自中原,而羽紋則是當地常用紋飾,“羽紋銅鳳燈”恰恰展現出合浦在漢代時的文化交融。上世紀70年代,合浦望牛嶺一號墓出土的“羽紋銅鳳燈”震動考古界。此後,這件國家一級文物曾到日本、羅馬尼亞(ya) 、墨西哥、荷蘭(lan) 等多國展出,講述文化交融的曆史。

  地處古代陸上和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連接點,合浦的包容性還體(ti) 現在海上絲(si) 綢之路帶來的中西交流。

  在博物館二樓的“碧海絲(si) 路”展廳,遊客們(men) 圍著“東(dong) 漢波斯陶壺”不停打量。這隻產(chan) 自波斯的陶壺外著青綠釉,釉色鮮亮,造型充滿異域風情。

  《漢書(shu) ·地理誌》有言,“蠻夷賈船,轉送致之”。史書(shu) 記載,早在漢代,我國就與(yu) 波斯帝國有商貿、文化的交流,這隻陶壺也成為(wei) 漢代海上絲(si) 綢之路交往、通商、貿易的重要物證。

  不僅(jin) 有精美的文物,近年來,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對展廳進行升級改造,提升日常陳列展覽水平,更突出漢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曆史文化主題。建設網上博物館係統、自助語音導覽係統……一係列數字化措施,讓博物館更“智慧”。2020年以來,博物館還向公眾(zhong) 贈閱合浦文史讀物和文物保護條例等有關(guan) 宣傳(chuan) 資料,進一步擴大合浦海絲(si) 文化知名度,增強公眾(zhong) 文化遺產(chan) 保護意識。

  變化是顯著的。“博物館年接待量從(cong) 曾經的2萬(wan) 人次提升到20多萬(wan) 人次,來合浦去博物館看文化,成了許多人的選擇。”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廉世明說。

  “現在有朋友來,我都會(hui) 帶他去博物館看看,身邊也有越來越多人對本地文化產(chan) 生興(xing) 趣。”合浦縣居民劉忠煥說。

  記載悠久曆史的文物,也是記錄海絲(si) 往事的文化符號,文脈賡續,延綿不息。

  千年古郡 開放包容

  合浦港,地處環北部灣中部的沿海平原,南臨(lin) 北部灣、北通靈渠達中原,西北通過紅水河可達雲(yun) 貴川。優(you) 越的先天條件,成就了合浦悠久豐(feng) 富的曆史。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立合浦郡。

  昔日郡城今何在?

  合浦縣西郊的廉州鎮廉南社區,有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草鞋村遺址。據合浦縣申報海上絲(si) 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chan) 中心副主任藍胤天介紹,此處應是合浦郡城所在地。

  2019年,草鞋村遺址保護展示項目啟動建設,目前已完成遺址保護棚、消防橋、碼頭複原和步道建設,正開展文物本體(ti) 修複工作。預計2023年底將建成草鞋村遺址公園,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多民眾(zhong) 。

  西門江是合浦縣的母親(qin) 河——南流江最大的支流,它灌溉著廣袤的平原,也為(wei) 往來商貿提供了便利。遺址西麵,西門江繞村而過,10公裏後便到達入海口。

  古時,南來北往的船隻,四麵八方的商賈,帶著貨物到此,在西門江碼頭上上下下,將這一帶變成了圩市。“阜市東(dong) 來接海涯,市中煙火起樓台。”“聖朝自是多豐(feng) 年,常聽歡聲動六街。”西門渡口的繁華,由此可見。

  如果說草鞋村遺址讓人神往古郡風采,那麽(me) 合浦縣阜民路的騎樓群則能令人回望清末民初時的興(xing) 盛。

  阜民路全長不過一公裏,卻留下了132幢騎樓,是合浦現存最大的西洋風格建築群,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稅務所、糧食局、銀行、學校、各式商鋪……這些老建築留下的痕跡裏,阜民路昔日的興(xing) 旺依稀可見。“開埠以後很多外國人在這裏置辦家產(chan) ,根據《廉州鎮誌》記載,老街在清代及民國時是全城主要商業(ye) 區之一,見證了開放的活力。”在老街土生土長的北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嚴(yan) 廣雲(yun) 說,“合浦向海發展從(cong) 來沒有斷過,這也造就了合浦人開放包容的性格。”

  向海發展 明珠生輝

  若論海絲(si) 文化對合浦的另一個(ge) 影響,當數“南珠情懷”。

  物華天寶的北部灣孕育了享譽中外的南珠。經考證,西漢時期海上絲(si) 綢之路大量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進口珍珠,帶動了後期合浦采珠業(ye) 的興(xing) 起。

  曆史上的“合浦”轄區很廣,幾乎覆蓋了現在北部灣區域的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3個(ge) 地級市全境和廣東(dong) 廉江的部分地區。據《合浦縣誌》記載,合浦自東(dong) 向西沿海就有七大盛產(chan) 南珠的古珠池。成語故事“珠還合浦”,就發生在白龍珍珠城。

  此地如今雖已劃歸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但其在1994年之前仍屬合浦縣,是合浦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白龍村南麵就是古珠池的所在地。

  如今,合浦南珠已經成為(wei) 廣西北海乃至整個(ge) 北部灣地區的重要產(chan) 業(ye) 。2017年以來,北海市深入實施獎勵扶持、海洋生態保護、種苗質量提升、管養(yang) 優(you) 化、加工增效、市場規範、配套建設、融合發展等八大行動,推動南珠產(chan) 業(ye) 全鏈條擴量提質增效,形成了“南珠宮”等多個(ge) 著名的海水珍珠品牌。

  在合浦,除了南珠,還有小餅。“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yu) 飴。”蘇東(dong) 坡曾途經合浦,受到熱情款待。離開前,蘇東(dong) 坡留詩一首——《留別廉守》,這也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有餡糕餅的早期書(shu) 證。詩中的小餅,就是合浦月餅的源頭。

  圍繞小餅挖掘曆史,合浦做起文旅大文章,建起月餅小鎮,還建了文化展示館。

  館內(nei) ,不同時期月餅的演變曆史、祭月拜月習(xi) 俗曆曆在目,從(cong) 南到北不同地區的月餅模具琳琅滿目,鎮館之寶——清朝月字文昌塔印模生動複刻了合浦當地的文昌塔,可以說是早期的文創周邊。館外,遊客可參觀烘焙工廠的生產(chan) 車間,了解工業(ye) 化製作月餅的流程,還能在體(ti) 驗區參與(yu) 烘焙食品的製作。

  離開合浦時,已然暮色四合。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附近,北海近年來傾(qing) 力打造的“海絲(si) 首港”景區,全景交互式露天演出正熱鬧開演。夕陽下,海麵波光粼粼,曆史與(yu) 現實在這裏相融。

  因港而興(xing) ,因文得傳(chuan) ,承襲千年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必將令合浦這顆“明珠”更加光彩熠熠。本報記者 鄧建勝 祝佳祺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