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時代資本循環何以加速

發布時間:2023-08-11 10:09: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徐浩然、胡建濤

  隨著網絡基礎設施、智能機的升級迭代以及互聯網、雲(yun) 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和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倍增,人類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wei)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zheng) 格局的關(guan) 鍵力量。數字平台改變了資本循環的空間結構,數據要素賦能資本循環的全過程,數字時代資本循環呈加速發展態勢。

  平台縮短了資本循環中的生產(chan) 及流通時間

  資本循環不是抽象的,它實在地存在於(yu) 由供應商、中間商、物流服務者、消費者等經營主體(ti) 塑造的網絡上。平台是一種數字經濟中廣泛存在的經營主體(ti) 組織形式,它作為(wei) 中介能夠將不同用戶匯集在一起並促成它們(men) 的交易,從(cong) 而提高資本循環的效率。

  在傳(chuan) 統工業(ye) 生產(chan) 方式中,傳(chuan) 統企業(ye) 生產(chan) 遵循一種鏈式的生產(chan) —銷售模式。這種生產(chan) —銷售模式的價(jia) 值創造過程是單向運行並且難以逾越中間環節。互聯網平台的出現使傳(chuan) 統鏈式格局轉變成一種複雜的網絡。小世界網絡是複雜網絡的典型形態之一,網絡中各節點依托少數中心節點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因此這類網絡有兩(liang) 個(ge) 特點:一是網絡中存在連接度較高的中心節點,二是網絡具有較短的平均路徑。這意味著相較於(yu) 線性連通的鏈式格局,小世界網絡中各節點交互的效率高而成本低。

  在由各類經營主體(ti) 塑造的小世界網絡中,多數主體(ti) 不再需要經過冗長的路徑來相互連通,而是能夠借助平台來實現彼此之間的直接連接,並且他們(men) 之間的信息反饋是實時的、雙向的。路徑的縮短降低了主體(ti) 之間的交易成本並提高了交易效率。例如,消費者能夠在消費電商平台直接購得所需;而生產(chan) 商在平台獲取需求信息後能夠及時借助物流網絡滿足消費者需求,這期間無須再經過多個(ge) 中間銷售商,從(cong) 而節省了資本循環中純粹勞動時間之外的生產(chan) 時間和流通時間。這意味著企業(ye) 預付的貨幣資本能夠更快回流,即加速了資本循環。

  平台擴展了資本增殖的空間和來源

  馬克思把商品的價(jia) 值定義(yi) 為(wei)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勞動是資本循環中新增價(jia) 值的來源。平台改變了勞動形式、拓展了生產(chan) 空間,將非雇傭(yong) 勞動納入生產(chan) 體(ti) 係中,從(cong) 而使資本循環的體(ti) 量和規模加速擴張。

  平台打破了生產(chan) 過程的時空限製,從(cong) 而擴展了資本循環的空間。獲取數據是平台進行數據商品生產(chan) 的前提,這主要通過數字勞動實現。數字勞動是利用數字技術設備對人類的知識、經驗和思想等勞動對象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在平台經濟形態下,勞動的時空條件和工作形式趨於(yu) 虛擬化、靈活化、自主化。生產(chan) 空間由固定的廠房、車間轉為(wei) “線上”“雲(yun) 上”等虛擬場所;生產(chan) 資料由製造裝備等重資產(chan) 轉為(wei) 網絡、數據等輕資產(chan) ;生產(chan) 方式由集中辦公轉變為(wei) 在線辦公、虛擬社交等數字活動。隨著平台生產(chan) 的時空限製被打破,人們(men) 的工作與(yu) 生活之間邊界逐漸模糊,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也成為(wei) 價(jia) 值生產(chan) 的“車間”。

  平台將自發形成的非雇傭(yong) 勞動納入資本循環的生產(chan) 過程,從(cong) 而拓展了價(jia) 值增殖(價(jia) 值增殖過程即剩餘(yu) 價(jia) 值的生產(chan) 過程)的來源。數據是平台企業(ye) 與(yu) 大眾(zhong) 共同創造的,因此數據商品的價(jia) 值具有兩(liang) 個(ge) 來源:平台員工的雇傭(yong) 勞動和海量用戶自發的非雇傭(yong) 勞動。當用戶使用相關(guan) 產(chan) 品和服務或同意使用條款時,其數字勞動就自動地被納入資本循環的生產(chan) 過程,並同時賦予資本低成本甚至無償(chang) 占有數字勞動及其勞動成果的權利。例如,在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互聯網社交平台中,用戶自發瀏覽、點擊、評論、分享信息的行為(wei) 客觀上生產(chan) 了數據、豐(feng) 富互聯網平台內(nei) 容,創造了一定價(jia) 值。可見,平台將非雇傭(yong) 勞動納入生產(chan) 體(ti) 係後,資本循環體(ti) 係中不僅(jin) 流動著雇傭(yong) 勞動創造的價(jia) 值,還流動著海量用戶自發的、無酬的勞動所創造的價(jia) 值,這成為(wei) 資本指數級增殖的基礎。

  數據要素充分釋放了資本循環的潛力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最活躍的生產(chan) 要素,已經成為(wei) 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變革的關(guan) 鍵變量。數據大量產(chan) 生於(yu) 人類的生產(chan) 生活過程中,同時它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廣泛滲透到生產(chan) 、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各個(ge) 環節,持續賦能和擴展現代經濟的增長空間。比如在工業(ye) 生產(chan) 中,企業(ye) 通過數據采集可以全方位深入了解勞動對象的可塑性,繼而不斷提升工業(ye) 機器人、流水線設計與(yu) 勞動對象的匹配度。又如交換過程,諸如精準推送、直播帶貨、到家業(ye) 務等各種營銷方式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出來,人、貨、場線上線下全網全渠道融合的結構模式愈加成熟,買(mai) 賣逐漸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而且能夠做到端到端的全鏈路高效、精準的匹配。再如在消費領域,供給方運用大數據技術設計、研發消費者切實需要且適銷對路的好產(chan) 品,提供個(ge) 性化服務使人們(men) 的消費體(ti) 驗不斷提升。

  數據作為(wei) 重要生產(chan) 要素可實現規模報酬遞增。傳(chuan) 統工業(ye) 生產(chan) 方式的經濟增長更多依賴物質要素的投入,其增長受要素稀缺性限製,難以實現規模報酬遞增。在數字經濟中,企業(ye) 的生產(chan) 規模不存在絕對的臨(lin) 界值,可以實現生產(chan) 規模持續擴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即規模報酬遞增。這是因為(wei) 數據要素本身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特性。數據易儲(chu) 存,可複製性強,同時被多個(ge) 用戶使用也幾乎不會(hui) 相互影響,因而更少麵臨(lin) 稀缺性限製。數據要素初始投入較高,然而一旦形成參與(yu) 價(jia) 值創造的數據資源,其邊際使用成本幾乎為(wei) 零,從(cong) 而不斷攤薄投入成本。數據要素具有互補性,不同來源的數據相互融合有助於(yu) 增加單一數據源的邊際價(jia) 值,也就是說數據規模越大、種類越多,其對生產(chan) 力的推動作用越強勁。因此,數據要素投入越多、使用越多,其效益就越好,並且成本會(hui) 被不斷攤薄。加之網絡效應和學習(xi) 效應的助推,數據要素就具備了規模報酬遞增特性。資本是趨於(yu) 無限增殖的價(jia) 值,而土地、勞動力、技術等傳(chuan) 統生產(chan) 要素是相對稀缺的,於(yu) 是傳(chuan) 統生產(chan) 要素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資本的無限增殖趨勢,而可實現規模報酬遞增的數據要素則能夠更充分釋放資本循環的增長潛力。

  數據自由流動賦能資本循環全過程

  資本循環的原動力在於(yu) 對剩餘(yu) 價(jia) 值的追求,利益驅動資本進行不斷轉換形態周期性運動。然而,在數字經濟時代,資本循環僅(jin) 僅(jin) 靠利益驅動是無法完成運動全過程的,資本在循環中依靠自由流動的數據來完成不同階段的形態轉化。

  數據隻有在流動中才具有價(jia) 值,自由流動的數據也會(hui) 加速資本循環。例如,數據的自由流動有助於(yu) 企業(ye) 提高決(jue) 策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企業(ye) 能夠利用數據持續優(you) 化產(chan) 品的研發、製造、銷售、運營等環節,為(wei) 企業(ye) 產(chan) 品生產(chan) 全過程賦能。數據的應用過程本身也可以產(chan) 生更多新數據,這些源源不斷的海量數據投入算法訓練將有助於(yu) 加快算法迭代,從(cong) 而支持企業(ye) 完成更及時、更複雜的決(jue) 策。再如,數據要素能夠提高其他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就勞動力要素而言,以往由於(yu) 勞動力供求信息不對稱,勞動者的求職信息成本高、求職過程耗時長。隨著各類招聘軟件和網站的出現,勞動力供求信息高度集中,從(cong) 而降低了求職信息成本和求職時耗,勞動力要素配置效率明顯提高。從(cong) 數據的跨境流動來看,全球數據流動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