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保護古樹 推動綠化
濟南製定技術標準,規範實施管理——
保護古樹 推動綠化
本報記者 肖家鑫
驅車沿京台高速公路濟南段行駛,經過山東(dong) 省濟南市長清區萬(wan) 德街道石都莊村時,就能看見一棵挺立的柏樹。
盡管周邊還有施工項目,這棵柏樹卻被很好地保護起來。除了環繞一圈的石頭圍欄,樹幹上還釘有專(zhuan) 屬的“身份證”銘牌:濟南市古樹名木,編號A6—0071,種名側(ce) 柏。
石都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舜平介紹,這棵古柏已有上千年曆史,盡管多年來周圍道路曾多次施工,但古柏一直被保護得很好。“這幾年,市裏和區裏還投入了更多資源,植入了GPS,專(zhuan) 家也多次實地查看,製定了保護方案。”
石都莊村的古柏,是濟南近年來創新古樹名木保護模式、提升科學保護能力的縮影。濟南市把“推進實施古樹名木保護工程”列入市政府工作報告,科學製定《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工程工作實施方案》,投入1000多萬(wan) 元財政資金,建設完善了濟南市古樹名木智慧雲(yun) 平台和配套的濟南古樹APP移動客戶端,創新實施多項保護修複方法。目前,全市已認定並掛牌一、二、三級古樹名木4532株,累計對260餘(yu) 株古樹實施了搶救性修複。
“古樹名木智慧雲(yun) 平台的信息,來自於(yu) 一個(ge) 名為(wei) ‘古樹芯’的生長監測儀(yi) 。它利用廣域網和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古樹生長狀態,實現動態監管。”濟南市園林和林業(ye) 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韓波介紹,古樹名木智慧雲(yun) 平台設有生長監測、巡查管護、檔案管理等板塊,“不但可以隨時調閱古樹名木的檔案資料、地理位置等信息,對於(yu) 重點保護對象還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土壤養(yang) 分、古樹傾(qing) 斜角度等信息,提升保護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針對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中“樹齡鑒定”難題,濟南市園林和林業(ye) 科學研究院組建技術團隊,在傳(chuan) 統年輪鑒定法的基礎上,通過生長錐提取樹芯,利用新技術解析樹齡,生成《濟南市常見古樹樹齡和胸圍關(guan) 係對照表》,並在資源調查應用中驗證和修正。
“以前的古樹保護,大多依靠經驗,有時並不可靠。”韓波說,如今濟南不再僅(jin) 通過觀測古樹外觀來判斷樹木長勢,而是利用樹木雷達檢測係統、雷達無損探傷(shang) 技術,給古樹做檢查,檢測樹木內(nei) 部結構受損程度、樹木地下根係分布等情況,科學診斷衰弱原因,精準實施保護修複。
濟南還創立了一係列技術標準體(ti) 係,規範化實施保護管理。通過科學製定《古樹名木健康診斷技術規程》《古樹名木管護技術規程》《古樹名木生長與(yu) 環境監測技術規程》《古樹名木複壯技術規程》等6個(ge) 地方農(nong) 業(ye) 標準,濟南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有了自己的標準。
古樹名木是曆史的見證者、講述者,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遺產(chan) ,也承載著一代代人的美好記憶。
濟南市園林和林業(ye) 綠化局局長周建國表示,近年來,濟南充分利用古樹資源稟賦,打造了一批“古樹綠地”“古樹公園”和森林康養(yang) 示範基地,帶動城市綠化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