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咖啡師創業記:桂台兩地“尋豆” 傳播咖啡文化
中新網南寧8月20日電 (俞靖)“我們(men) 後續會(hui) 嚐試在咖啡包裝的掛耳部分加入壯鄉(xiang) 元素,將我們(men) 生產(chan) 的咖啡豆帶回台灣。”台青趙培淵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來自台灣嘉義(yi) 市的趙培淵在廣西創業(ye) 多年,曾深耕化妝品、茶飲等行業(ye) 。今年5月他與(yu) 一同學習(xi) 咖啡技藝的香港好友合作,在南寧開了一家以咖啡培訓和藝術展覽為(wei) 主的精品咖啡店。因為(wei) 喜歡希臘神話,他將咖啡店命名為(wei) “雷霆山”,常以各種主題形式的咖啡品鑒活動拓客,推廣咖啡文化。
並非“一拍腦袋”創業(ye) ,為(wei) 了從(cong) 茶飲轉戰咖啡行業(ye) ,趙培淵先後投入近20萬(wan) 元人民幣,赴上海、成都等地參加咖啡考試培訓,取得IBS意大利咖啡師學校認證導師等多個(ge) 證書(shu) 。2019年其受台灣同學邀約在雲(yun) 南西雙版納投資合辦咖啡廠,打造咖啡生產(chan) 銷售供應鏈,每月咖啡廠出貨量在7至8噸。穩定的貨源保障,成了他開店的“基石”。
“我喜歡吃生榨米粉和扣肉糯米飯,廣西的美食給我帶來很多啟發。”趙培淵說。趙培淵喜好美食,熱衷打卡南寧的咖啡店,常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桂生活。依據多年創業(ye) 和市場調研帶來的經驗,他調配出多款咖啡飲品,迎合南寧人口味喜甜的特點。他認為(wei) ,廣西南寧飲用咖啡的文化在“慢發酵”,南寧市常住人口多,咖啡店密度低,本地市場潛力大,但精品咖啡文化仍需“培植”。
受產(chan) 地以及烘焙工藝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咖啡豆口感各異,風味萬(wan) 千。趙培淵常年往返廣西和台灣兩(liang) 地“尋豆”,購買(mai) 市場上不常見的咖啡豆用以調配和鑒賞,豐(feng) 富品鑒活動。此外,其鍾愛廣西山水,盼“聯動”台灣咖啡從(cong) 業(ye) 者赴桂舉(ju) 辦咖啡文化活動。“廣西風景秀麗(li) ,我們(men) 可以將山水和咖啡文化結合,讓國際咖啡文化活動落地景區。”趙培淵表示。
如今,趙培淵以南寧的咖啡店為(wei) 平台,孵化咖啡培訓模式,以咖啡衝(chong) 煮教學等形式,相繼舉(ju) 辦寶島季精品手衝(chong) 咖啡等活動。談及未來,其欲在南寧設立專(zhuan) 業(ye) 咖啡認證教室,並代理大陸製造的磨豆機、咖啡機等咖啡生產(chan) 設備,到台灣老家銷售。他坦言,創業(ye) 需長久堅持,想把專(zhuan) 業(ye) 的咖啡理念帶到廣西。(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