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天文台通過潮汐作用修正恒星年齡
記者20日從(cong) 中國科學院雲(yun) 南天文台獲悉,該台恒星物理組近期通過恒星與(yu) 行星潮汐相互作用,實現對熱木星係統恒星自轉周期的修正,從(cong) 而由自轉與(yu) 年齡的關(guan) 係,得到更準確的恒星年齡。相關(guan) 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文和天體(ti) 物理研究》上。
雲(yun) 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郭帥帥在其導師郭建恒研究員指導下,利用恒星演化程序MESA上建立的潮汐相互作用模型,在較大參數空間上進行模擬,探討了不同初始參數下熱木星對恒星自轉的影響。
研究人員構建了0.8—1.3倍太陽質量和0.1—13.0倍木星質量的恒星-行星相互作用模型數據庫,同時還考慮了不同恒星金屬豐(feng) 度、初始軌道距離、初始恒星自轉周期和潮汐質量因子的情況。通過對模型數據庫進行分析,他們(men) 發現對於(yu) 質量較小、金屬豐(feng) 度較高的恒星,行星吞噬導致的恒星旋轉周期變化在行星被吞噬後會(hui) 迅速消失;相反,質量較大、金屬豐(feng) 度較低的恒星,在較大初始自轉周期和行星質量下,更容易產(chan) 生更明顯的周期變化,並且行星吞噬影響持續時間更長。
ASP-19是一顆位於(yu) 船帆座的12.3等恒星,其附近發現一顆距離很近、質量與(yu) 木星相當的淩日熱木星WASP-19b。對該熱木星的模擬研究中,不同初始恒星自轉周期對係統演化影響較小,研究人員估計了係統的潮汐質量參數和初始軌道半長軸。在極端情況下使用自轉-年齡關(guan) 係,會(hui) 導致實際年齡超過100億(yi) 年的WASP-19的年齡,被錯誤地估計為(wei) 小於(yu) 2.2億(yi) 年,這可能導致一顆非常老的恒星被錯誤地估計為(wei) 非常年輕。因此研究認為(wei) ,對近距離熱木星係統而言,使用自轉與(yu) 年齡關(guan) 係時需要謹慎。(趙漢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