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工業機器人彰顯智造魅力

發布時間:2023-08-28 09:58: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裝機量全球占比超五成 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工業(ye) 機器人彰顯智造魅力

  本報記者 王雅婧

  機器人行業(ye) 被譽為(wei) “製造業(ye) 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ye) 水平的重要標誌。特別是工業(ye) 機器人,作為(wei) 智能時代工業(ye) 生產(chan) 的重要生產(chan) 資料,是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

  在近日舉(ju) 行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上,眾(zhong) 多國產(chan) 工業(ye) 機器人驚豔亮相。大會(hui) 期間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壯大,2022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一方麵,在應用上,國內(nei) “機器人+行業(ye) 應用”的場景不斷深化,製造業(ye) 機器人密度已達到每萬(wan) 名工人392台。另一方麵,在製造上,中國作為(wei) 連續多年全球工業(ye) 機器人銷量最多的國家,2022年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突破44.3萬(wan) 套,同比增長超過20%,關(guan) 鍵零部件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部分產(chan) 品進入國際頭部企業(ye) 供應鏈體(ti) 係。

  1 工人師傅有了“新夥(huo) 伴”工作更省力更便捷

  走進位於(yu)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東(dong) 平鎮的良瓷科技5G智慧產(chan) 業(ye) 園,偌大的生產(chan) 車間內(nei) 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功能的機器人正井然有序地注漿、施釉、裝箱碼垛、裝卸窯、搬運……

  旋轉、前進、轉彎、再前進、停止,肩扛300公斤的“大力士”,沿著既定軌跡,不停地在整個(ge) 車間來回穿梭、搬運,這些看似經驗豐(feng) 富的“老搬運”,事實上是轉彎靈活、遇到阻礙還會(hui) 及時刹車的“新人”——AGV智能機器人。

  公司的羅經理指著經過的機器人說:“我們(men) 生產(chan) 的衛浴產(chan) 品大多大體(ti) 積、高重量,比如馬桶,每個(ge) 重約50公斤。過去靠人工搬運,工人搬30來個(ge) 就氣喘籲籲、大汗淋漓。這些‘大家夥(huo) ’一小時搬一百來個(ge) 非常輕鬆!”

  在企業(ye) 幹了十餘(yu) 年的張師傅以前做的是給陶瓷製品施釉的工作,回憶起沒有工業(ye) 機器人之前的工作場景,他忍不住抱怨:“又熱又濕的車間,粉塵漂浮,噴釉一整天下來,渾身上下都是粉,又累又難受。”而今機器人在工位上靈巧地揮舞長臂,噴頭上下左右翻飛,5層噴灑,一氣嗬成,耗時2分鍾,又幹淨又快。而張師傅和工友們(men) 隻需要根據要求在電腦上輸入相應指令即可。通過電腦屏幕,他們(men) 就可以掌握整個(ge) 車間動態,大到原料進廠、生產(chan) 過程控製等各個(ge) 環節,小到設備運行情況,每個(ge) 傳(chuan) 感器的數據都能夠實時查看。“勞動強度大、風險高的工藝環節,這些‘新夥(huo) 伴’都‘代勞’了,我們(men) 的雙手慢慢解放了,休息時間、身心健康都有了保證。”張師傅說。而羅經理則表示,除了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工業(ye) 機器人還提升了工廠各項作業(ye) 的準確度:產(chan) 品不良率複合降低5%,訂單交付時效提升25%,生產(chan) 效率年均提升35%。

  在泉州,像良瓷科技這樣推進工業(ye) 機器人應用已成為(wei) 製造業(ye) 內(nei) 的一股潮流。泉州的製造業(ye) 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為(wei) 主,隨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企業(ye) 發展不得不麵對用人難的問題。近年來,泉州以工業(ye) 機器人作為(wei) 智能製造的重要抓手,通過“機器換人”實現了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

  位於(yu) 泉州市安溪縣的八馬電商智能倉(cang) 是全球首個(ge) 智能茶倉(cang) 。當有顧客在八馬茶業(ye) 線上平台下單後,訂單會(hui) 迅速生成並傳(chuan) 送至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一台台AGV智能搬運機器人就快速行動起來,依據訂單中所需的茶葉種類和數量,穿越儲(chu) 茶間,分揀完成包裝的茶葉成品,然後迅速搬運出庫。“‘人找貨’升級為(wei) ‘貨找人’,整個(ge) 過程從(cong) 下單到發貨,通過使用AGV小車、運用無人駕駛機器人及機器人集群操作係統,全部實現智能化作業(ye) 和信息化管理。”八馬茶業(ye) 電商事業(ye) 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早在2021年初,八馬茶業(ye) 就引入全新的智能倉(cang) 儲(chu) 係統,該智能倉(cang) 共計6700平方米,所采用的三代朱雀M60C潛伏機器人可在黑燈倉(cang) 庫24小時不間斷作業(ye) ,日均處理單量最高可達13000訂單/天,準確率高達99.99%,揀選人工減少30%,大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有效提高出入庫效率、存儲(chu) 能力,更大程度保障茶葉品質的健康、安全和穩定。

  2 高研發投入帶動機器人製造企業(ye) 快速發展

  在遼寧省沈陽市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鬆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內(nei) ,每天都上演著“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的場景。作為(wei) 國內(nei) 位居前列的機器人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新鬆公司不僅(jin) 有著數量龐大的工業(ye) 機器人“員工”,還有著品類眾(zhong) 多的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品。其中,3至500千克負載的各型號工業(ye) 機器人就有30餘(yu) 種,覆蓋了工業(ye) 製造領域焊接、搬運、裝配、噴塗、研磨等全工藝環節。這些產(chan) 品不僅(jin) 在國內(nei) 取得良好銷量,還大量出口,遠銷東(dong) 南亞(ya) 、中南美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客戶中有不少國際知名企業(ye) 。今年4月,由新鬆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移動機器人首次亮相德國漢諾威工業(ye) 博覽會(hui) 。這款機器人主要用於(yu) 動力電池前工序車間,目前已應用於(yu) 多家新能源領域頭部企業(ye) 。

  一家中國的工業(ye) 機器人製造企業(ye) 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走在前列,在10年前還是很難想象的事,過去,我國機器人市場還以海外產(chan) 品為(wei) 主,很少見到國內(nei) 品牌的身影。而如今,隨著國內(nei) 機器人製造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中國工業(ye) 機器人製造品牌在國內(nei) 外市場上嶄露頭角。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近年來,我國機器人品牌實力不斷增強,機器人領域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273家,10家機器人企業(ye) 成長為(wei)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

  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製造企業(ye) 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中國機器人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3)》顯示,近年來我國機器人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專(zhuan) 利申請量居於(yu) 世界首位。對此,新鬆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成立20多年來,新鬆公司完成了800多項國家重要科技攻關(guan) ,起草並製定了20多項國家及行業(ye) 標準,擁有1300多項發明專(zhuan) 利。

  自主創新,走的是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注定這條路走起來並不輕鬆。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個(ge) 成立8年就擁有200多項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工業(ye) 機器人製造企業(ye) ,憑借自主創新,攻克了幾百項工業(ye) 機器人核心係統難題。該公司研發團隊有關(guan) 負責人夏亮表示,一台工業(ye) 機器人有上百個(ge) 零件,涉及關(guan) 鍵核心零部件技術以及多項關(guan) 鍵共性技術研發,技術涉及麵很廣,研發難度很大,單靠一家企業(ye) 有限的研究力量遠遠不夠。為(wei) 此,公司想到了協同創新的方法,與(yu) 其他相關(guan) 企業(ye) 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聯手,實現優(you) 勢互補、分工合作,效率大大提高。

  近年來,靠著自主創新,不少中小企業(ye) 從(cong) 名不見經傳(chuan) 一躍成為(wei) 行業(ye) 翹楚。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諾普)是一家成立之初隻有五個(ge) 人的企業(ye) ,如今是國內(nei) 少數擁有工業(ye) 機器人全產(chan) 業(ye) 鏈的企業(ye) 之一。卡諾普副總經理鄧世海表示,公司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原因就在於(yu) 高研發投入,目前已建立了一支100多人的研發團隊,這支團隊是全公司最大的部門,人數占到所有員工的三分之一。搞研發不是盲目花錢,卡諾普研發的每一款產(chan) 品都有清晰的方向。研發團隊會(hui) 將行業(ye) 需要、客戶特定需求、市場潛在需求等納入考量,讓研製的產(chan) 品不僅(jin) 在性能上貼合需求,在價(jia) 格上也不會(hui) 讓人望而卻步。

  3 核心零部件“賽道”也湧現出不少“優(you) 秀選手”

  一台工業(ye) 機器人由上萬(wan) 個(ge) 零部件組成,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部件的性能高低決(jue) 定著機器人是否身手敏捷,頭腦靈活。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工業(ye)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一直依賴國外進口,價(jia) 格高昂不說,還讓國內(nei) 工業(ye) 機器人行業(ye) 麵臨(lin) “卡脖子”的難題。近年來,我國工業(ye)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國產(chan) 化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機構聯手,通過產(chan) 學研合作的方式,實現了運動控製器等工業(ye)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製造技術的自主可控。

  關(guan) 節,是支撐人類能夠進行各類活動的重要部位。同樣的,對於(yu) 機器人來說,要想靈活精準地完成各種操作,也必須要有強大的“關(guan) 節”部件。

  一個(ge) 黑色的圓形“盒子”,上麵有兩(liang) 個(ge) 對稱的圓形齒輪,這個(ge) 外觀看起來似乎很不起眼的小部件是由北京智同精密傳(chuan) 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智同科技)自主研製的“機器人關(guan) 節用高精密擺線針輪減速機”。作為(wei) 工業(ye) 機器人運動的核心部件“關(guan) 節”,精密減速機是連接機器人伺服電機和執行機構的中間裝置,也是具有很高技術壁壘的產(chan) 品。別看它隻是一個(ge) 直徑15厘米左右的小部件,可成本卻占到機器人總成本的三分之一,製造起來極其複雜,此前一直被國外企業(ye) 所壟斷。智同科技通過與(yu) 北京工業(ye) 大學合作,實現了減速機的國產(chan) 替代,做到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智同科技的精密減速機在精密度上堪稱在“頭發絲(si) 上繡花”:產(chan) 品精度達到了齒隙和傳(chuan) 遞誤差小於(yu) 1弧分(大約是1度的60分之一);產(chan) 品扭矩實現了從(cong) 額定150納米到4500納米全覆蓋。產(chan) 品研發單位北京智同工大智能傳(chuan) 動技術研究院院長張馳宇表示:“目前,我們(men) 的減速機已擁有40餘(yu) 款產(chan) 品,覆蓋了從(cong) 小巧的6公斤桌麵機器人到1200公斤龐然大物般的重載機器人。”

  據了解,工業(ye) 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是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製器,它們(men) 占據了一台工業(ye) 機器人的絕大部分利潤。目前,在這些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領域,我國已湧現出不少“優(you) 秀選手”,國產(chan) 化進程不斷加速。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埃斯頓自動化集團(以下簡稱埃斯頓)是一家由生產(chan) 伺服電機起家,之後轉型到自動化核心部件和工業(ye) 機器人研發製造的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掌握著伺服係統、數控係統等多項工業(ye) 機器人核心部件的生產(chan) 技術。

  埃斯頓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公司自2021年以來大力推動核心零部件國產(chan) 化進程,目前自產(chan) 的零部件已基本滿足公司機器人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製造需求。同時,公司還建立了從(cong) 核心零部件到機器人本體(ti) 再到係統集成的產(chan) 業(ye) 生態鏈。因為(wei) 機器人是一個(ge) 非常依賴各功能部件相互配合的產(chan) 品,疏於(yu) 把控任何一個(ge) 核心控製功能部件都會(hui) 最終影響機器人產(chan) 品,因此,擁有自己獨有的上下遊技術,不僅(jin) 使企業(ye) 在成本、質量上有了競爭(zheng) 優(you) 勢,還能在技術和應用上產(chan) 生協同效應。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