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合力守護碧海銀灘——當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回應

發布時間:2023-08-29 10:1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合力守護碧海銀灘——當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相關(guan) 問題回應

  新華社記者高敬

  生態環境部28日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回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guan) 問題。

  加強入海氮磷汙染治理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紹,目前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類水質分布,主要超標指標為(wei) 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近岸海域海水中氮磷主要來自河流輸入、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城鎮工業(ye) 廢水和生活汙水排放、海水養(yang) 殖活動和海洋大氣沉降等。

  王菊英表示,要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持續深入加強入海氮磷汙染治理。強化沿海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加強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因地製宜實施人工濕地淨化和生態擴容工程、推進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重點任務,以進一步削減入海河流總氮總磷等的排海量。通過多種舉(ju) 措,逐步改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

  紮實推進美麗(li) 海灣建設

  2022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第一批8個(ge) 美麗(li) 海灣優(you) 秀案例。當天發布會(hui) 上,今年第二批12個(ge) 美麗(li) 海灣優(you) 秀案例也正式發布。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胡鬆琴介紹,近年來,沿海地方紮實推進“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li) 海灣建設,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

  她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繼續深入推進美麗(li) 海灣建設,統籌實施陸海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複、親(qin) 海環境整治等舉(ju) 措,加強一線指導幫扶,著力加強“一灣一策”精準治理。

  加強紅樹林保護工作

  紅樹林是熱帶、亞(ya) 熱帶海陸交錯區生產(chan) 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係統之一。胡鬆琴介紹,近年來,我國紅樹林保護取得積極成效。根據2022年調查數據,我國紅樹林麵積增長至43.8萬(wan) 畝(mu) ,較本世紀初增加了約10.8萬(wan) 畝(mu) ,是世界上少數幾個(ge) 紅樹林麵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她表示,生態環境部將與(yu) 有關(guan) 部門共同加強紅樹林保護工作,指導沿海地方落實好62個(ge) 海灣內(nei) 涉及紅樹林保護修複的相關(guan) 重點任務措施。

  同時,加強紅樹林生態保護監管。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和人類活動遙感監管,開展紅樹林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科學評估紅樹林保護修複生態環境成效。

  此外,強化紅樹林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在現有典型紅樹林生態係統和保護區監測工作的基礎上,逐步拓展監測範圍,常態化開展全國典型紅樹林生態係統的生態健康狀況評價(jia) ,並將紅樹林納入下一步要進行的海灣生態環境精細化調查範圍。

  第三次海洋汙染基線調查突出4個(ge) “更加注重”

  今年,生態環境部啟動第三次海洋汙染基線調查工作。王菊英介紹,海洋汙染基線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對一定曆史時期內(nei) 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狀況的全麵摸底。

  我國在1976年和1996年分別開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海洋汙染基線調查。她表示,與(yu) 此前相比,此次調查突出4個(ge) “更加注重”:調查範圍更加注重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wei) 直接和集中的近岸海域和283個(ge) 海灣;調查手段更加注重采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高新技術;調查指標更加注重傳(chuan) 統汙染物和新汙染物統籌;調查內(nei) 容更加注重海岸線環境壓力和生態狀況調查等。

  第三次海洋汙染基線調查於(yu) 2023年開展,計劃於(yu) 2025年完成全部調查和評估工作。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