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激起人才“活水” 助力鄉村振興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馮(feng) 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遊翀 範洪豔
走進山東(dong) 省濟寧市泗水縣夾山頭村龍灣湖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一間間充滿藝術氣息的石頭房屋錯落有致,音樂(le) 廳、民俗博物館、茶藝社、木工坊等掩映在山林間。
從(cong) 人跡罕至的山區貧困村,到遊客蜂擁而至的“網紅打卡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製度為(wei) 夾山頭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吸引成長合夥(huo) 人33人、基礎合夥(huo) 人近百人,研學拓展、文化創意、餐飲住宿等33個(ge) 項目落地,集聚各類資金2.5億(yi) 元,帶動930名村民就業(ye) 。
為(wei) 支持能人返鄉(xiang) 創業(ye) ,濟寧市創新推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製度,采取創辦企業(ye) 、技術入股、專(zhuan) 業(ye) 服務等個(ge) 性化模式,與(yu) 招募村“一對一”開展合作,為(wei) 企業(ye) 家、創業(ye) 者、專(zhuan) 家學者、技術能手等各類人才提供助力。截至目前,濟寧市設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站30家,招募合夥(huo) 人591名,項目落地485個(ge) ,吸納就業(ye) 2.3萬(wan) 人,帶動農(nong) 民增收6億(yi) 元。
今年以來,山東(dong) 瞄準企業(ye) 家、農(nong) 民工、技能人才等群體(ti) ,總結推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首席專(zhuan) 家”“歸雁工程”等項目經驗做法,打造“人才+項目+資金”新型人才引進模式,讓各類優(you) 秀人才創業(ye) 有機會(hui) 、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
同時,山東(dong) 創新實施城鄉(xiang) 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創設5大類30餘(yu) 種鄉(xiang) 村公益崗,吸引農(nong) 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ye) ,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共同富裕。今年以來,全省共開發城鄉(xiang) 公益性崗位60.97萬(wan) 人,安置上崗56.09萬(wan) 人。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近年來,山東(dong) 人社部門錨定人才引育創新,積極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強化本土人才培育、城市人才下鄉(xiang) 和專(zhuan) 業(ye) 人才服務鄉(xiang) 村發展,支持各類人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ye) ,為(wei) 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齊魯樣板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今年人社部門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選派800名教師、400名科技工作者、500名醫務工作者、300名文化旅遊工作者,赴基層一線服務,支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山東(dong)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負責人介紹。
此外,山東(dong) 人社部門發揮職稱“指揮棒”作用,建立“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和“職稱直評”三項職稱製度,超過18萬(wan) 基層人才受益。
“我就是一個(ge) 普普通通的農(nong) 民,他們(men) 都叫我‘土專(zhuan) 家’,這是對我的尊重、對我技術的認可。”自從(cong) 被評為(wei) 農(nong) 民高級農(nong) 藝師,東(dong) 營市利津縣綠康食用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佟福興(xing)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和指導的熱情日益高漲。
佟福興(xing) 是山東(dong) 省最早一批擁有職稱的“新農(nong) 人”代表,鑽研食用菌育種三十三載,發展帶動食用菌生產(chan) 基地5個(ge) 、種植戶1000多戶。
“山東(dong) 深化鄉(xiang) 村人才職稱製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職稱製度,把評價(jia) 重點放在業(ye) 績貢獻、經濟社會(hui) 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上,有效激勵‘田秀才’‘土專(zhuan) 家’脫穎而出。目前,全省已有10096人獲得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職稱。”山東(dong)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有關(guan) 人士介紹。
為(wei) 精準育才,提升鄉(xiang) 村人才技術技能,威海市在市、縣、鎮三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片區設立培訓基地和培訓點,培訓農(nong) 業(ye) 技術、電商銷售、鄉(xiang) 村餐旅、特色麵點等實用技能人才1.75萬(wan) 人。
“2022年,威海市舉(ju) 辦農(nong) 村電商直播培訓12場,拉動威海市農(nong) 村累計網絡零售額30.23億(yi) 元,較上年增長71.1%,帶火了‘乳山牡蠣’‘膠東(dong) 花餑餑’‘威海無花果’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威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負責人說。
近年來,山東(dong) 在全省實施農(nong) 業(ye) 實用人才培養(yang) 計劃、“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女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開辦“耕耘者”振興(xing) 計劃培訓班,累計培訓68萬(wan) 人次,選樹好青年18萬(wan) 餘(yu) 名,農(nong) 村實用人才總量穩定在270萬(wan) 人以上。
據了解,山東(dong) 將持續加強鄉(xiang) 村人才引育創新,製定實施新一輪推動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的政策措施,在創新體(ti) 製機製、推動智匯鄉(xiang) 村、優(you) 化鄉(xiang) 村人才發展生態上出新招、求突破,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走在前、開新局”,為(wei) 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齊魯樣板提供堅實智力支撐。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31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