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物流更智慧 百姓得實惠

發布時間:2023-08-31 09:46:00來源: 人民日報

  加快技術創新,推動流程再造,實現降本增效

  物流更智慧 百姓得實惠

  流通一頭連著生產(chan) ,一頭連著消費,在國民經濟循環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優(you) 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台新業(ye) 態新模式。”

  推動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對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推動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具有重要意義(yi) 。我國智慧物流發展有哪些新趨勢?下一步如何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

  應用新技術,智能分揀大幅提升效率

  一輛輛裝滿包裹快件的物流配送車,井然有序地排隊進出……來到湖南長沙望城區楠竹塘路的京東(dong) 物流園,在大門口就感受到繁忙的氣息。

  走進園區的智能倉(cang) 儲(chu) 中心,一個(ge) 個(ge) 裝著商品的貨架,在各個(ge) 區域之間自動穿梭。這些貨架的“腳”,就是應用了5G技術的“地狼”AGV智能揀選機器人。

  記者看到,這種智能揀選機器人看起來是一個(ge) 圓圓的托盤,雖然體(ti) 積不大,但力氣一點不小。一旦有指令下單,智能揀選機器人就會(hui) 在布滿二維碼地標的場地內(nei) 自動規劃路線,尋找到目標貨物的貨架,然後托舉(ju) 整個(ge) 貨架,並將其送往需要的作業(ye) 區,實現了“送貨人不動、貨到人揀選”。

  “200多台智能揀選機器人,把搬運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京東(dong) 物流長沙亞(ya) 洲一號智能物流園負責人高明陽說,這個(ge) 智能倉(cang) 儲(chu) 中心目前有3.5萬(wan) 種商品,自動作業(ye) 、自動避讓、自動充電的智能揀選機器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應對峰值訂單的處理能力,而且實現零丟(diu) 包,保障更加安全準確地把快件送達消費者。

  離開智能倉(cang) 儲(chu) 中心,來到智能分揀中心,又是另外一番忙碌景象。

  自動化分揀線上,傳(chuan) 送帶在高速運轉,大大小小的包裹躺在皮帶上,爭(zheng) 分奪秒地“奔跑”。高速自動矩陣、動態稱重量方儀(yi) 及各類自動分揀機正密切配合開展分揀,一個(ge) 個(ge) 快遞通過傳(chuan) 送帶被運送到指定位置。

  “看!貨物傳(chuan) 送、分揀都已經自動化,商品下一站去哪,就會(hui) 自動滑到對應的站點。”物流園分揀中心負責人李智飛說,整個(ge) 分揀係統如同一個(ge) 鐵路網,傳(chuan) 送帶就像火車,包裹麵單如同車票,傳(chuan) 送帶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ge) 分揀裝置,如同這個(ge) “鐵路網”上的一座座車站。

  包裹麵單上的一串數字,是包裹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上麵記載了收件人的詳細信息。在每條流水線上方都裝有智能掃描器,對包裹麵單上的包裹重量等信息進行快速掃描收集,並通過後台係統確定它該去的地方。上了分揀線,包裹就像是坐上了“火車”,根據自己的車票,通過電腦控製,準確抵達目的地的“車站”。包裹“到站”後,分揀裝置會(hui) 自動讓其“下車”,分到裝置兩(liang) 側(ce) 的格口,隨著長長的滑梯進入下方的集包袋。

  湘江世紀城、長沙河西、長沙望城……集包袋上方都注明了包裹要去的下一個(ge) 站點。當集包袋的包裹數量或重量達到指定範圍後,格口燈會(hui) 亮起,提醒工作人員縫包,並且及時替換上空的大包。隨後,裝好包裹的集包袋會(hui) 被分揀人員送到下一個(ge) 流程的傳(chuan) 送帶,並由傳(chuan) 送帶自動運輸到裝車區進行裝車。

  高明陽介紹,京東(dong) 物流長沙亞(ya) 洲一號智能物流園望城散貨分揀中心麵積達2.4萬(wan) 平方米,實現了全品類分揀,分揀效率比傳(chuan) 統人工作業(ye) 方式提升3倍,峰值揀貨件數達到8.6萬(wan) 件/小時。目前,京東(dong) 物流90%以上的自營訂單可以在24小時內(nei) 送達。未來,將把更多新技術應用到園區內(nei) 智能搬運、智能存儲(chu) 、智能物流視覺追溯、可視化管理等環節,帶動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

  完善全鏈條,科學運輸搶出鮮味

  8月7日淩晨,江蘇連雲(yun) 港,一艘滿載東(dong) 海梭子蟹的捕撈船返港。“雖然比往年遲了幾天,但梭子蟹的個(ge) 頭比去年更飽滿。”碼頭搬蟹的船員一邊忙著卸貨,一邊對記者說。

  味道鮮美的東(dong) 海梭子蟹,是餐桌上的美食。從(cong) 深海到餐桌,怎樣才能更大限度保持梭子蟹的鮮味,考驗全鏈條物流配送的水平。記者跟隨盒馬鮮生的生鮮采購團隊,體(ti) 驗了一次跟時間賽跑的物流“搶鮮”。

  在源頭,梭子蟹捕撈船隊經過10個(ge) 小時左右的航行來到漁場,下網、捕撈後,由接鮮船接力將梭子蟹送到碼頭。到港的梭子蟹,先被“請到”中轉水車的冰水中休息,低溫狀態可以讓梭子蟹安靜下來,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遠距離運輸。

  30分鍾後,中轉水車到達位於(yu) 港口附近的盒馬梭子蟹直采中心。現場幾十個(ge) “挑蟹官”已經嚴(yan) 陣以待。“挑蟹官”主要工作是按照重量、飽滿度、鮮活度等標準分揀符合要求的梭子蟹,工作秘訣在於(yu) “穩準輕”。憑經驗單手就要精準拿捏,挑出符合重量標準的肥美螃蟹。

  經過挑選符合標準的梭子蟹會(hui) 被轉回筐內(nei) ,準備坐上發往各地的貨車。長途運輸怎樣更穩妥?要在智能方麵下功夫。“今年我們(men) 按照‘移動水族館’的標準升級了貨車,除了配備加氧、溫控等設備外,還有二級過濾以及氣動海水循環、海水蛋白分離等專(zhuan) 業(ye) 裝備,通過6條活鮮配送線路,覆蓋全國近20個(ge) 城市。”盒馬水產(chan) 采購相關(guan) 負責人說,之所以配備這麽(me) 多設備,就是為(wei) 了最大限度保障運輸過程中使用的海水新鮮度,提高梭子蟹到目的地成活率。

  30分鍾的準備過後,第一車東(dong) 海海捕梭子蟹準備發車,目的地是上海、杭州、青島等盒馬鮮生門店。滿載梭子蟹的“水族館”貨車,運輸過程中不能急加速、急刹車,勻速行駛才能確保“旅途”的舒適性。

  幾個(ge) 小時的長途旅行後,梭子蟹抵達盒馬鮮生在上海的各個(ge) 門店。門店同樣擁有完整海產(chan) 養(yang) 殖設備保證梭子蟹的鮮活。盒馬鮮生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由於(yu) 距離不同,對於(yu) 北京、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城市,東(dong) 海梭子蟹也會(hui) 通過生鮮供應鏈陸續送達。

  提高利用率,智能倉(cang) 儲(chu) 節本又增效

  走進北京順義(yi) 區融鏈·北京空港智慧物流園的鯨倉(cang) ,3層高約9米的灰色金屬儲(chu) 物架基本占據了整個(ge) 倉(cang) 庫空間,貨架頂上安裝的多個(ge) 橙色方形機器人靈活地穿梭移動。分揀台上,工作人員從(cong) 貨箱中取出商品,用掃碼槍一掃就能準確挑揀出要找的商品,包裝、發貨,直接送到消費者手裏。

  “之所以叫鯨倉(cang) ,就是希望像巨大的鯨魚一樣,盡可能地利用空間,密集存儲(chu) 商品。”鯨倉(cang) 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葉冀翔介紹,傳(chuan) 統零售倉(cang) 庫的空間利用率為(wei) 8%至12%,人工搜尋成本高,而鯨倉(cang) 借助智能立體(ti) 倉(cang) 儲(chu) 將存儲(chu) 空間從(cong) 3米增高到9米,能將存儲(chu) 效率提升6倍,倉(cang) 庫空間利用率提高到85%。

  智能倉(cang) 儲(chu) 的核心在於(yu) 智能揀選係統,被稱為(wei) “蜘蛛揀選係統”。每一件商品入庫前,工作人員會(hui) 掃描商品上的標簽碼,再與(yu) 即將放入的貨箱上的箱碼綁定,這樣係統就能準確記錄下每件商品存放的地方。等到需要取貨時,係統能從(cong) 密集存儲(chu) 的空間內(nei) 精準定位存放商品的貨箱,通過智能機器人快速把貨箱運送到分揀台,工作人員核驗標簽碼就能方便地找到商品。

  在鯨倉(cang) 北京倉(cang) 6000多平方米的倉(cang) 庫內(nei) ,存放著超過250萬(wan) 件商品。“每件商品被挑選出來傳(chuan) 送到分揀台上,隻需要兩(liang) 分鍾。也正是因為(wei) 效率的提升,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工作人員。平時一個(ge) 操作過道上隻需要兩(liang) 名工作人員,高峰期出貨量變大時,最多也隻需要三名工作人員。”葉冀翔介紹。

  “零售倉(cang) 儲(chu) 智能化升級,就是希望通過智能化改造,存儲(chu) 更多商品、使用便捷的方式能快速找到商品,還能減少人工操作,有效節約空間資源和人力成本,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快遞物流行業(ye) 。”鯨倉(cang) 相關(guan) 負責人李林子介紹。

  李林子表示,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數字化、智慧化是一個(ge) 重要方向。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利於(yu) 推動物流各環節流程再造,可以提高物流服務時效性、多樣性、可靠性,還能提高物流市場供需匹配效率,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我們(men) 將係統運行數據加密流轉到區塊鏈網絡上,包括倉(cang) 儲(chu) 設備數據流、業(ye) 務訂單流、項目資金流等,數據真實可信、完整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鏈上參與(yu) 各方能共同看到賬本。”李林子介紹,“上鏈數據能呈現倉(cang) 庫真實的運營狀況,投資方能據此作出投資決(jue) 策,合作方能看到投入回報情況,零售廠商能看到物流服務效率,這有效解決(jue) 了產(chan) 業(ye) 協作過程中的信任問題,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本報記者 歐陽潔 王珂 白光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