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發展基礎 完善激勵機製——廣西文學扶持措施助力作家出精品
近日,廣西作家東(dong) 西的長篇小說《回響》獲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這是廣西作家首次斬獲茅盾文學獎,填補了廣西作家在中國最重要文學獎項上的空白。
成績不僅(jin) 源於(yu) 作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創作,也與(yu) 廣西良好的創作環境和日臻完善的激勵機製密不可分。“廣西是全國最早實行作家簽約創作製度的省區之一,後來又有項目簽約和文學成果獎勵等政策。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對創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了一係列原創扶持政策,《回響》也是‘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第一批入選項目,得到了大力支持。”東(dong) 西表示,“不斷創新的激勵機製是我們(men) 創作的保障,有了厚實的土壤,才能結出豐(feng) 碩的果實。”
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文藝精品創作。從(cong) 2019年起,每年安排400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扶持優(you) 秀原創文學作品。廣西文聯、廣西作協製定出台了《廣西優(you) 秀原創文學作品扶持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年度內(nei) 廣西作家在全國重點文學刊物和有影響力的省級刊物上發表作品、獲得各類文學獎項進行獎勵扶持;同時,將廣西作家在國外翻譯出版的文學著作也納入獎勵扶持範圍,積極鼓勵文學桂軍(jun) “走出去”。
《辦法》的實施,激發了廣大作家的創作積極性,廣西文學創作持續走向繁榮。5年來,共有600多人次1500多篇優(you) 秀原創文學作品獲得獎勵扶持。獲得扶持的作家、作品從(cong) 2018年度的87人、170部(篇),上升到2022年度的169人、397部(篇),增幅分別達94.3%、133.5%。文學桂軍(jun) 奏響奮進號角,在《人民文學》《收獲》《十月》《花城》《詩刊》等全國重點文學刊物上頻頻亮相,並屢屢進入年度排行榜,多位作家的作品獲魯迅文學獎提名、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辦法》的實施,使廣西文學事業(ye) 的人才基礎更加堅實。基層作家來自教師、醫生、記者、檢察官、公安幹警、鄉(xiang) 鎮幹部等各行各業(ye) 。老作家筆耕不輟,中堅力量扛起大旗,文學新人嶄露頭角,這是廣西文壇的生動圖景。截至2022年年底,廣西作協共有自治區級會(hui) 員2586人、中國作協會(hui) 員264人。
廣西作協積極發揮《辦法》的導向作用,圍繞湘江戰役85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黨(dang) 的二十大、平陸運河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區建設等重大時間節點或重大主題,扶持推出《湘江戰役的民間記憶》《新時代頌》《後龍村扶貧記》《信仰與(yu) 決(jue) 裂》《獨弦出海》《沸騰的毛南山》等50餘(yu) 部(篇)主題文學作品。
《辦法》的實施,使廣西作家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的能力不斷提升。廣西麵向東(dong) 盟,著眼“一帶一路”,大踏步走出去,展示廣西文學的魅力。承辦“中國·湄公河國家文學論壇”活動,廣西部分作家參與(yu) 中國作協、中國圖書(shu) 進出口公司與(yu) 東(dong) 盟各國的文學出版交流,邀請東(dong) 盟作家到廣西舉(ju) 辦講座、采風、座談等活動。今年7月,中國作家協會(hui) 東(dong) 盟文學交流中心落戶南寧,中國東(dong) 盟的文學交流向更高更廣更深方向發展。
近期,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牽頭組織廣西文聯、作協與(yu) 文化和旅遊廳、廣播電視局等單位,從(cong) 藝術規律出發,著眼於(yu) 厚植廣西文藝發展基礎、營造“出精品、出人才”的濃厚氛圍,對文藝扶持、獎勵、激勵政策進行了係統性重塑,擴大了扶持範圍,加大了獎勵力度,恢複了“簽約文藝家”製度,進一步生發創作活力,爭(zheng) 取創作出更多書(shu) 寫(xie) 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多彩華章的優(you) 秀作品。
(光明日報南寧9月3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xing) 王瑾雯)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4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