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休”“不好意思休” 休假為何成了難以啟齒的事情?
閱讀提示
“老板不休假,我們(men) 打工的怎麽(me) 敢奢望”“一想到要請假,就會(hui) 有負罪感”……受求職不易、加班文化盛行等現實因素影響,很多人對帶薪休假憂慮重重,產(chan) 生“不敢休”“不好意思休”等畸形的休假觀,這種羞於(yu) 休假的觀念亟待破除。
“平時和同事聊天時,大家都很期盼休假,但沒人敢打報告請假。”剛進入四川某央企工作的王晨正在適應職場新環境,談及帶薪年休假,他感慨不已。
有人擔心誤了前程不敢休假;有人繁重任務在身,怕休假增加同事的工作量;還有人眼看著領導和同事埋頭苦幹,自己不好意思休假……對於(yu) 這些深藏在職場人心中的休假顧慮,王晨和同事們(men) 體(ti) 會(hui) 頗深。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早在1995年施行的勞動法中就確立了帶薪年休假製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等也都有落實帶薪年休假的詳細規定。然而,即便是法定權利,勞動者們(men) 說起帶薪休假,還是會(hui) 焦慮、愧疚甚至感到羞恥。“請假在心口難開”,成為(wei) 不少職場人的“隱痛”。
主動申請休假會(hui) 心虛、不好意思
“要拿著休假申請單找各領導簽字,還要讓交接工作的同事簽字,心理壓力會(hui) 特別大。”王晨是內(nei) 蒙古人,今年8月,父母到成都看他,王晨想申請休假陪陪父母,但詳細了解休假申請流程後,他有些遲疑,“身邊同事沒有一個(ge) 人離開過崗位,我要休假的話,感覺有點心虛,所以我也就不好意思請假了。”
王晨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工程建築企業(ye) ,建設項目分散在西南各地。初來乍到,他需要輪崗到項目一線鍛煉,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他已經深刻感受到工作節奏的緊湊,同事們(men) 時常用“5+2”“白+黑”“以項目為(wei) 家”來調侃平時的工作狀態。
“這種工作氛圍下,提休假是不是意味著想偷懶?”王晨有些糾結,“為(wei) 了幾天假期,影響領導對自己的工作評價(jia) ,有些劃不來。”
和王晨的猶豫不決(jue) 有所不同,從(cong) 事廣告策劃工作的李靜早已放棄了對休假的期待。“就算人不在辦公室,工作卻還是背在身上。”幾年前,在一股腦忙完幾個(ge) 大項目後,她向領導申請了休假,陪家人外出旅行。然而,整個(ge) 休假過程十分“坎坷”,工作電話不停,她隻能一次次地請同事幫忙,回應客戶需求。
“既沒玩好也沒幹好,無論在家人還是在客戶和同事麵前,都有非常強烈的窘迫感。”李靜說,為(wei) 了業(ye) 績與(yu) 效益,自己有時會(hui) 同時對接多個(ge) 廣告項目,行業(ye) 競爭(zheng) 激烈,公司內(nei) 部的優(you) 勝劣汰也很殘酷。從(cong) 小縣城打拚到大都市,李靜不敢在工作上有絲(si) 毫放鬆,那次之後,她便再也沒有主動申請過休假。
加班文化盛行,讓人羞於(yu) 休假
休息休假,會(hui) 被與(yu) “工作偷懶”“占便宜”相提並論,會(hui) 在激烈的職場競爭(zheng) 中被邊緣化……這不僅(jin) 僅(jin) 是王晨和李靜的顧慮,還是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心聲。
“你有請假恥辱嗎?”今年3月,有媒體(ti) 就這一話題發起網絡投票。結果顯示,在近4萬(wan) 人的回答中,1.8萬(wan) 人選擇“有,一請假就焦慮”,1萬(wan) 人選擇“沒有,想休假會(hui) 直接提”,另有1萬(wan) 人選擇了“取決(jue) 於(yu) 領導態度和職場氛圍”。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恢複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其中全麵落實帶薪休假製度的內(nei) 容引發廣泛討論。“老板不休假,我們(men) 打工的怎麽(me) 敢奢望”“一想到要請假,就會(hui) 有負罪感”……在相關(guan) 新聞的評論區中,不少職場人士坦率直言,他們(men) 對於(yu) 申請休假的“內(nei) 疚”“羞恥”等職場情緒和心理壓力呼之欲出。
“這一心態跟職場盛行的加班文化有關(guan) ,這種扭曲的文化導致大家潛意識裏認為(wei) 休假是不應當有的想法,隻有拚命奮鬥、把自己‘焊’在工作上,才能在競爭(zheng) 中有安全感。”何天是黑龍江人,在成都工作的10年間輾轉多家互聯網企業(ye) 。由於(yu) 老家距離較遠,他通常會(hui) 把年假攢起來,隻為(wei) 在春節時和家人多一些團聚的時間,“為(wei) 此,我平時幾乎不請假,而且會(hui) 向公司承諾,休假期間遠程辦公,絕不耽誤工作。”
《工人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帶薪休假落實難的問題,在民營企業(ye) 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業(ye) 尤為(wei) 突出。求職不易、加班文化盛行等現實因素,使得很多人對休假憂慮重重,產(chan) 生“不敢休”“不好意思休”等畸形的休假觀。
“必須強調的是,‘請假羞恥’是一種觀念的誤區,遞交休假申請與(yu) 兢兢業(ye) 業(ye) 工作並非背道而馳。” 四川省法學會(hui) 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法學研究會(hui) 常務理事、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閻付克認為(wei) ,帶薪休假難落實的背後,涉及一個(ge) 非常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問題,即社會(hui) 多方對於(yu) 勞動者休息休假的觀念沒有轉變。
重塑休假觀,讓職工敢休假能休假
“帶薪休假是勞動法對勞動者的底線保護,休假權益不應被忽視。”閻付克認為(wei) ,一些企業(ye) 負責人認為(wei) ,讓員工休假會(hui) 影響企業(ye) 的生產(chan) 和運轉,造成成本壓力,但企業(ye) 要想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良好和諧的職場環境和氛圍同樣重要。“我們(men) 觀察和統計發現,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與(yu) 企業(ye) 職工流動性高和人才流失呈顯著正相關(guan) 。”
在閻付克看來,休息休假是為(wei) 了更好地工作,全麵落實帶薪休假製度,需要凝聚全社會(hui) 的共識,重塑休假觀,形成共治合力,讓勞動者大大方方地休假。
“人要勞逸結合,要休養(yang) 生息,給身體(ti) 補補能量,給心情換換環境。”閻付克呼籲道,用人單位應積極落實帶薪年休假製度,在請假流程、審批標準、請假後工作安排等方麵形成明確清晰的製度安排,這不僅(jin) 是法律的要求,也有利於(yu) 提升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生活品質,增強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閻付克建議,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用人單位落實帶薪休假製度的約束,比如適度提高對違法行為(wei) 的行政處罰標準,增加企業(ye) 違法成本,為(wei) 職工維權提供更多幫助和指導等。
“當休假權益被剝奪,勞動者基於(yu) 就業(ye) 機會(hui) 、工資收入、職級晉升的考慮,一般隻有兩(liang) 個(ge) 選擇,要麽(me) 忍,要麽(me) 走。”作為(wei) 四川省維護職工權益的傑出律師,四川偉(wei) 旭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恩慧常年接觸各類勞動糾紛案件,他發現,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年休假權益的情況,時常在職工準備離職或被單位解除勞動關(guan) 係時提起。
王恩慧告訴記者,實踐中存在大量勞動者主動放棄帶薪年休假的情形,如何引導他們(men) 增強依法維權意識,轉變休假觀念,同樣是促進帶薪年休假製度有效實施的關(guan) 鍵一環。(本報記者 李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