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金文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民為(wei) 國基,穀為(wei) 民命。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長期來看,我國糧食供求還將長期處於(yu) 緊平衡狀態,要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麵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糧食供應鏈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迫切需要提高糧食生產(chan) 能力,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一是拓展耕地產(chan) 能。在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的基礎上,加大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力度。修訂化肥合理使用、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製修訂土壤修複和土地整治等標準,建立健全土壤質量保護標準體(ti) 係。做好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拓展糧食生產(chan) 資源邊界。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提高耕地利用率。
二是提升玉米大豆單產(chan) 。我國水稻、小麥單產(chan) 均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玉米、大豆仍有巨大的增產(chan) 潛能。要實施玉米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在主產(chan) 區大力推廣耐密品種、高性能播種機和大壟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播種質量、增加種植密度。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圍繞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集成組裝“一縣一策”綜合性解決(jue) 方案,整建製推進大豆單產(chan) 提升。
三是加大種子開發力度。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繼續加大對糧食作物重要植物品種的優(you) 良種質的收集、挖掘、保護和利用力度;開展重點領域育種聯合攻關(guan) ,重點攻關(guan) 分子育種、基因編輯和新一代智能化育種技術,重點攻克培育一批高產(chan) 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強化種業(ye) 企業(ye) 創新能力,引導科企合作深度融合。
四是發展社會(hui) 化服務。調查顯示,在生產(chan) 托管、農(nong) 戶自種、流轉土地種糧三種方式中,生產(chan) 托管種糧的畝(mu) 均產(chan) 量最高、成本最低、收益水平最高。要實施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促進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hui) 化服務,鼓勵建設區域性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平台,引領小農(nong) 戶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
五是挖掘重點區域潛力。我國糧食單產(chan) 省際差距明顯,應對主產(chan) 區糧食單產(chan) 水平進行類別劃分,研判不同類別地區製約糧食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因素,有針對性開展糧食增產(chan) 行動,重點提升糧食產(chan) 量低於(yu) 中位數或平均數的產(chan) 糧大縣的增產(chan) 能力。把握氣候變化規律,挖掘東(dong) 北、內(nei) 蒙古、新疆等地後備耕地資源潛力。在西北戈壁、荒漠等適宜地區發展現代寒旱農(nong) 業(ye) 。
六是減少糧食損耗。減少糧食損失是保障糧食產(chan) 量、提升糧食產(chan) 能的重要途徑。加強科技創新、完善標準體(ti) 係,減少餐前環節糧食損失。強化製度約束,健全供應鏈管理,降低消費環節的糧食浪費。構建營養(yang) 導向型的糧食安全戰略,培養(yang) 居民營養(yang) 健康、勤儉(jian) 節約的飲食習(xi) 慣。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5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