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駝隊”串起開放合作新絲路
光明日報記者 董蓓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閆叢(cong) 笑
10年來,累計開行7.7萬(wan) 列,運送貨物731萬(wan) 標箱,貨值超3400億(yi) 美元,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的217個(ge) 城市……古絲(si) 綢之路的聲聲駝鈴,化作當代“鋼鐵駝隊”的火車轟鳴。中歐班列晝夜奔馳不息,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串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放合作的新絲(si) 路,成為(wei) 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
10年來,中歐班列(鄭州)由每周單趟對開增至每周最高往返34列,承運貨物由最初的單一產(chan) 品拓展至上萬(wan) 種產(chan) 品,鐵路運量、運力不斷提升。
“國產(chan) 新能源整車‘坐’著中歐班列(鄭州)遠銷歐洲,今年以來,通過我們(men) 運送的新能源汽車達300多輛。”上海台驊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總經理孔衛東(dong) 說。
國鐵集團呼和浩特局呼和浩特機務段內(nei) 燃機車司機林俊波,見證了二連國際口岸站出入境貨物量的不斷攀升。“班列開行數量從(cong) 每月50餘(yu) 列增加到現在的250多列,途經二連站的班列線路從(cong) 原來的2條增長到68條。”林俊波說,“我負責的就是中歐班列在國內(nei) 的最後一棒。”
“搭乘”中歐班列進出口的商品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出口中歐班列運輸的商品從(cong) 最早的服裝鞋帽、建材和小家電,發展為(wei) 汽車、機械和手機電腦等高附加值商品,這是中國製造走出中國、逐漸在國際產(chan) 業(ye) 鏈上向高端攀登的生動寫(xie) 照。
在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場站內(nei) 一排排集裝箱整裝待發,3台高大的軌道吊正將這些貨物裝上X8103次中歐班列。“以前在海港才能見到這樣的裝卸場景,如今,龍門吊也應用在了陸港上。”國鐵集團沈陽局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沈陽海關(guan) 所屬遼中海關(guan) 副關(guan) 長王煥介紹,這些龍門吊上安裝了軌道吊裝信息采集係統,在裝卸作業(ye) 的同時,集裝箱箱號、箱體(ti) 總重量、偏載偏重等信息可以被瞬時檢測上傳(chuan) ,數據驗證通過後,整列火車即可放行,減少了一次裝卸和短駁作業(ye) ,運輸效率顯著提高。
9月18日上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搭載著54個(ge) 集裝箱汽車配件、日用品等貨物的中歐(中亞(ya) )班列從(cong) 天津新港站開出,將經二連口岸駛向蒙古烏(wu) 蘭(lan) 巴托。
“以前,海鐵聯運集裝箱貨物從(cong) 天津港海運進境後,需先卸至碼頭堆存,同時向海關(guan) 申報,再安排車輛從(cong) 碼頭提至鐵路場站,需花費2到3天作業(ye) 時間。”天津新港海關(guan) 綜合業(ye) 務三處多式聯運業(ye) 務科科長薄曉暉說,如今,依托天津海關(guan) “船邊直提”改革措施,貨物在卸船時即可由車輛直接運至鐵路場站,省去了中間在碼頭堆存、搬倒等環節,平均時間可壓縮至3小時以內(nei) 。
以前是一摞摞單證送往海關(guan) ,現在是電子數據直接傳(chuan) 輸。在滿洲裏鐵路口岸,95306“數字口岸”係統的應用,實現了通關(guan) 無紙化。“有了無紙化通關(guan) ,我們(men) 不用去海關(guan) 和鐵路排隊辦理手續,通關(guan) 時間極大縮短,為(wei) 貨主節省了運營成本,加快了集裝箱的周轉率。”中國外運華北有限公司滿洲裏分公司報關(guan) 部經理劉洪傑說。
“滿洲裏口岸在全國最早投用95306‘數字口岸’係統,大大壓縮了口岸的通過時間。”滿洲裏站國際聯運交接所主任陳建軍(jun) 介紹,過去從(cong) 海關(guan) 申報到放行最快也得半天時間,現在30分鍾就可以完成,最快的隻需要幾分鍾。
班列聯通歐亞(ya) ,絲(si) 路風笛長鳴。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中歐班列開行11638列、發送貨物126.2萬(wan) 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0%、23%,正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8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