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糧倉裝滿優質糧——寫在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將今年全球活動主題確定為(wei)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世界糧食日所在周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chuan) 周,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五彩斑斕的豐(feng) 收畫卷在廣袤田野鋪展,秋糧收購也正有序推進。在端穩端牢“中國飯碗”的同時,隨著優(you) 質糧食工程的深入實施,裝上更多優(you) 質糧的“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糧食倉(cang) 儲(chu) 管理總體(ti) 處於(yu) 曆史最好水平
糧食住進了“智能空調房”!電子測溫、機械通風、內(nei) 環流控溫係統、遠程監控係統……糧倉(cang) 內(nei) 清涼幹爽、遍地金黃,數千噸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在26℃左右的空調房裏暢快呼吸。如今,這樣的場景在國有糧倉(cang) 隨處可見。
種好糧,還要儲(chu) 好糧。倉(cang) 儲(chu) 管理作為(wei) 糧食流通和儲(chu) 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守住管好“天下糧倉(cang) ”的基石。曾經,由於(yu) 儲(chu) 存設施簡陋、烘幹能力不足、缺少技術指導等原因,糧食儲(chu) 存環節存在損失損耗。“近年來,各級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部門、糧食收儲(chu) 企業(ye) 不斷提升倉(cang) 儲(chu) 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當前我國糧食倉(cang) 儲(chu) 管理總體(ti) 處於(yu) 曆史最好水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方進表示。
全國各地因地製宜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儲(chu) 糧技術,促進糧食減損降耗,不斷提升保質保鮮儲(chu) 存水平。2021年優(you) 質糧食工程“糧食綠色倉(cang) 儲(chu) 提升行動”實施以來,截至2022年末,全國標準糧食倉(cang) 房完好倉(cang) 容近7億(yi) 噸,實現低溫準低溫儲(chu) 糧倉(cang) 容約1.8億(yi) 噸,實現氣調儲(chu) 糧倉(cang) 容超4600萬(wan) 噸,倉(cang) 儲(chu) 設施條件持續改善,為(wei) 綠色儲(chu) 糧技術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與(yu) 此同時,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清理、幹燥、收儲(chu) 、加工、銷售等服務的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也“遍地開花”。記者了解到,隨著優(you) 質糧食工程的深入實施,全國建成5500多家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實現全國產(chan) 糧大縣產(chan) 後服務全覆蓋。
倉(cang) 儲(chu) 管理水平的提升,為(wei) 節糧減損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糧食儲(chu) 存環節損失損耗數量大幅下降,損失損耗率明顯降低。目前,我國國有糧食儲(chu) 備企業(ye) 儲(chu) 藏周期糧食綜合損失率控製在1%以內(nei) 。
優(you) 質糧食工程推動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
安徽阜南,一個(ge) 地處黃淮海平原的產(chan) 糧大縣。曾經,這裏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較為(wei) 粗放,種原糧、儲(chu) 原糧、賣原糧,導致農(nong) 民收入、糧食畝(mu) 產(chan) 和質量都得不到有效提升。如今,優(you) 質糧食工程“阜南樣板”推廣複製到全國323個(ge) 縣,帶動小農(nong) 戶近190萬(wan) 戶、農(nong) 民合作社3400多家,有效實現助農(nong) 增收。
曾經的“高產(chan) 窮縣”,是如何走出豐(feng) 產(chan) 不增收怪圈的?
“我們(men) 縣以前是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起,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定點幫扶阜南縣,以優(you) 質糧食工程為(wei) 抓手,探索出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阜南樣板’。我們(men) 對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科學研究院,從(cong) 原來100多個(ge) 品種中優(you) 選出6個(ge) 品種進行示範種植,畝(mu) 均增收200多元,5萬(wan) 多農(nong) 戶的直接收益大幅度提升。同時,我們(men) 引入龍頭企業(ye) ,通過‘示範企業(ye) +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進一步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的附加值。”阜南縣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抓好“糧頭食尾”“農(nong) 頭工尾”,各地通過優(you) 質糧食工程構建起從(cong) 原糧到成品、產(chan) 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產(chan) 業(ye) ”“大流通”格局——浙江湖州完善“加工企業(ye) +國有糧庫+農(nong) 戶”的利益聯結機製,累計為(wei) 農(nong) 戶增收2億(yi) 元,為(wei) 糧食加工企業(ye) 降低成本1.3億(yi) 元;吉林水稻加工業(ye) 產(chan) 值由2013年的140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260億(yi) 元,鮮食玉米加工產(chan) 值由2019年的16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39億(yi) 元……
“實施優(you) 質糧食工程五年來,我們(men) 強化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促進優(you) 糧優(you) 產(chan) 、優(you) 購、優(you) 儲(chu) 、優(you) 加、優(you) 銷‘五優(you) 聯動’,有效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構建小農(nong) 戶與(yu) 龍頭企業(ye) 的利益聯結機製,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糧食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方進介紹,同時,優(you) 質糧油消費需求升級倒逼種植結構優(you) 化,各地著力提品質、創品牌,湧現出“吉林大米”“齊魯糧油”“山西小米”“天府菜油”等區域公共品牌和2000多個(ge) 地方好糧油產(chan) 品,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yang) 健康”加快轉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百姓的“米袋子”裝上了更多優(you) 質糧。
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今年夏天,我國局地遭遇暴雨、洪澇、台風等自然災害,各地糧油供應依然充足,沒有出現脫銷斷檔。這背後,是我國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的不斷提升。
“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動”是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的重要內(nei) 容。“國家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儲(chu) 運企業(ye) 4896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ye) 6678家,糧食應急配送中心3607家,糧食應急供應網點56760個(ge) ,可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充足的糧油供應。應急配送能力明顯提升,目前全國九成以上地級市具備糧食應急配送中心,縣級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鞏固。”方進說。
與(yu) 此同時,糧食應急保障基礎持續夯實。原糧儲(chu) 備充足,成品糧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目前36個(ge) 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庫存保障能力均在15天以上。
發展糧食產(chan) 業(ye) 是興(xing) 糧之策、富農(nong) 之道、惠民之舉(ju) ,要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打造供應鏈,大力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優(you) 質糧食工程,大力實施糧食綠色倉(cang) 儲(chu) 、品種品質品牌、質量追溯、機械裝備、應急保障能力、節約減損健康消費“六大提升行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ye) 作用,積極培育糧食產(chan) 業(ye) 集群。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6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