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陽:甜柿子映紅群眾“甜”日子
漫山秋意濃,遍野柿子紅。近日,河南省宜陽縣鹽鎮鄉(xiang) 賈院村,山間,田畔,一棵棵柿樹上掛滿了紅彤彤、亮晶晶的“小燈籠”,家家戶戶又拿出削皮刀、撐起晾曬杆,準備製作柿餅,一張張燦爛笑臉映著一顆顆鮮豔柿子,格外動人。
鹽鎮鄉(xiang) 是遠近聞名的柿子之鄉(xiang) ,賈院村的朱皮柿子更是因個(ge) 大、皮薄、無核、晶瑩透亮,含糖量極高而著稱。該村素有“柿子村”的美譽,據宜陽縣誌記載已有600多年的栽培曆史,被稱為(wei) “長在樹上的古董”。
曾經,柿子在困難時期曾是大人孩子賴以果腹的美食,山畔上、田埂間、房前屋後,寒露時節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不僅(jin) 填滿了轆轆饑腸,也填滿了一代人的記憶。時移世易,甜蜜的柿子逐漸湮沒在曆史雲(yun) 煙中,長在深山,無人問津。
振興(xing) 春風喚醒“山珍”。近年來,宜陽縣積極實施貫徹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鹽鎮鄉(xiang) 把目光聚焦在了柿子種植、加工上,按照“產(chan) 加銷一條龍、農(nong) 文旅一體(ti) 化”的發展思路,深挖柿子古韻文化,通過非遺展示、文化演出、柿子產(chan) 品展銷等形式,實現由“賣產(chan) 品”向“賣體(ti) 驗”“賣文化”轉變。
目前,賈院村的柿子種植麵積已發展到1000餘(yu) 畝(mu) ,周邊張溝村、南窪村也有500畝(mu) 以上,以朱皮柿子為(wei) 引領,中華壽桃、耿溝大杏等特色水果產(chan) 業(ye) 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正朝著規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果農(nong) 增收之路“柿”不可擋。
“小柿子,大時代,咱們(men) 也得跟上節拍。”雖然今年是歉收的“小年”,賈院村柿子種植“專(zhuan) 家”翟功雷家依然在忙碌著晾曬柿餅。對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前景,他信心滿滿。
甜蜜事業(ye) 要紅火,還得“專(zhuan) 家”來掌舵。鹽鎮鄉(xiang) 挖掘出賈院村村民翟功雷、董紅旺等,作為(wei) 朱皮柿子產(chan) 業(ye) 的“領頭雁”。他們(men) 一個(ge) 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是務農(nong) 的好手,多年潛心研究柿子種植、改良、加工,一個(ge) 是退役軍(jun) 人,回到家鄉(xiang) 後,勤奮鑽研朱皮柿子嫁接技術,他們(men) 逐漸掌握了肥水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柿餅製作等技術,雙雙成為(wei) 賈院柿子種植、柿餅製作“土專(zhuan) 家”。翟功雷申請了“雁霜紅”商標,自發組織了一年一度的柿子采摘節,摸爬滾打慢慢闖出了名堂。董紅旺家果園從(cong) 七八畝(mu) 發展到了40多畝(mu) ,不僅(jin) 技術和產(chan) 量逐年提高,品質和口感也越來越好,正在一步步搶灘市場。
星星之火正燎原。鮮柿、柿餅的廣闊市場前景讓柿農(nong) 們(men) 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在“領頭雁”帶領下,越來越多人加入甜蜜創業(ye) 路上,矢誌不渝要將傳(chuan) 承數百年的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鹽鎮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也將柿子種植、加工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全鄉(xiang) 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來精心培育,配套建設集鄉(xiang) 村“主播”培訓、產(chan) 品推廣、直播帶貨於(yu) 一體(ti) 的網絡直播基地,鼓勵返鄉(xiang) 鄉(xiang) 賢、種植大戶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鮮柿種植、柿餅加工產(chan) 業(ye) ,逐步唱響“產(chan) 業(ye) +電商+生態遊”振興(xing) 交響曲,計劃讓紅彤彤的致富果通過采摘遊、文化節、電商助農(nong) 等多種形式,走出大山。
秋風瑟瑟,果香陣陣,秋日鄉(xiang) 村喜“柿”連連。柿子產(chan) 業(ye) 是宜陽特色種植版圖上的後起新秀。近年來,宜陽縣不斷擴大調優(you) 特色產(chan) 業(ye) 規模,形成了以中藥材、花椒、花生、特色果蔬、煙葉等為(wei) 代表的70萬(wan) 畝(mu) 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新格局,創建了70餘(yu) 個(ge) “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新注冊(ce) 的“雁霜紅”品牌,精選優(you) 質鮮柿、柿餅,柿子個(ge) 大鮮爽,柿餅軟糯有韌勁兒(er) ,表麵覆蓋的柿霜也具備高甜度、細膩粉質、入口即化等無可替代的優(you) 良特質,剛一上市便成為(wei) 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精品,連同上觀水蜜桃、錦屏軟籽石榴等本土特色水果品牌,正在向標準化、規模化、鏈條化生產(chan) 模式奮進,讓“金字品牌”賦能縣域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走得更遠、行得更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