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工具箱持續充實 貨幣政策空間仍足

發布時間:2023-11-09 10:33: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記者 向家瑩

  事關(guan) 貨幣政策,金融管理部門再次釋放重要信號。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出席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平衡好短期與(yu) 長期、穩增長與(yu) 防風險、內(nei) 部均衡與(yu) 外部均衡的關(guan) 係,為(wei) 穩定物價(jia) 、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ye) 、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展望未來,分析人士認為(wei)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仍有發力空間,年底前降準可能性仍然存在。同時為(wei) 提高貨幣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有望繼續豐(feng) 富。

  3月、9月兩(liang) 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中長期資金超過1萬(wan) 億(yi) 元;6月、8月兩(liang) 次降低政策利率,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改革效能,企業(ye) 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降至曆史低位;兩(liang) 次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延長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6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統籌運用總量與(yu) 結構、數量與(yu) 價(jia) 格工具,積極主動應對超預期因素的擾動,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對於(yu) 後續貨幣政策,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明確“要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撰文指出,要從(cong) 更長時間的跨周期視角去觀察,更為(wei) 合理把握對“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的理解和認識。

  “市場對‘跨周期調節’的理解是,在‘逆周期調節’基礎上要兼顧經濟短期周期性波動與(yu) 中長期結構性問題,增強宏觀政策的前瞻性、連續性和穩定性。”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章俊表示,當長周期因素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宏觀政策傳(chuan) 導機製不暢導致滯後效應上升時,適時轉向實施跨周期調節則將成為(wei) 明智和合理的選擇。

  從(cong) 長期來看,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而從(cong) 近期市場流動性狀況來看,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仍有運用空間,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從(cong) 近期情況看,政府債(zhai) 券發行高峰到來疊加萬(wan) 億(yi) 國債(zhai) 發行造成市場資金麵偏緊。“當前正處於(yu) 穩增長關(guan) 鍵階段,需要政策麵提供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值得注意的是,10月20日央行將公開市場淨投放規模提高至7330億(yi) 元,規模創紀錄新高。而在11、12月仍累計有1.5萬(wan) 億(yi) 元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的背景下,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除公開市場操作外,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打開空間,年底前降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wei) ,剔除季節性因素後,預計貨幣政策仍有發力的必要性。目前央行嗬護流動性的態度依然明確,後續或繼續采取“削峰填穀”方式維持資金麵平穩運行,同時年內(nei) 降準或超額續作MLF的概率較大。

  王青也預計,接下來貨幣政策會(hui) 加強與(yu) 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央行有可能采取兩(liang) 項措施,一是全麵降準;二是年底前兩(liang) 個(ge) 月大規模加量續作MLF。“其中後者的概率更大,當然也不排除雙管齊下的可能”他說。

  除總量工具外,結構性工具也有望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我國共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17個(ge) ,餘(yu) 額超過7萬(wan) 億(yi) 元。“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you) 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ge) 方麵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潘功勝強調,人民銀行將繼續用好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企業(ye) 技術進步專(zhuan) 項再貸款、普惠養(yang) 老專(zhuan) 項再貸款等,支持科技創新、民營小微、先進製造、綠色發展、普惠養(yang) 老等領域健康發展,做好“五篇大文章”。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撰文稱,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於(yu) 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ye) 以及國家重大戰略,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you) 勢。

  “結構性工具在支持小微民營、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方麵,發揮了‘精準滴灌’的積極作用,未來仍有不小空間。”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如有需要,還可以創設新的結構性工具,以進一步豐(feng) 富政策工具箱,提高貨幣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羅誌恒認為(wei) ,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將會(hui) 進一步調增,同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ye) 融資,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等工具。此外,還將引導商業(ye) 銀行加大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投放等。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