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九點五萬億元
記者 梁倩
11月9日,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hui) 和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在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式上聯合發布了《2023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wei) 120.6,同比提升2.5%,海洋發展穩中提質。
《報告》顯示,海洋經濟發展與(yu) 民生改善同頻共振。2022年經濟民生指數為(wei) 123.9,比上年增長3.8%。2022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9.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9%,海洋經濟增長顯示了較強的韌性。海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9%,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海洋漁民人均純收入達3.2萬(wan) 元,社會(hui) 民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資源開發利用能力明顯提高。2022年資源利用指數為(wei) 122.0,比上年增長4.0%。2022年,用海用島審批程序不斷優(you) 化,批準用海麵積19萬(wan) 公頃,海洋空間資源保障有力。海上風電發電量比上年增長116.2%,海洋能源開發利用能力顯著增強。海水淡化日產(chan) 能力比上年增加50萬(wan) 噸,海水利用能力穩步提高。
高水平開放不斷拓展。2022年對外開放指數為(wei) 121.8,比上年增長3.0%。2022年,沿海港口積極開辟外貿新航線,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長5.0%,航運發展助力外貿穩定增長。沿海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創曆史新高,達1484億(yi) 美元,國際貿易投資實現新突破。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22年科技創新指數為(wei) 124.2,比上年增長2.0%。2022年,重點監測的海洋科研機構人均研發投入有所下降,比上年下降近10萬(wan) 元,但人才隊伍規模逐漸壯大,研發人員比上年增長7.0%。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每萬(wan) 名海洋研發人員發表海洋科技論文數和專(zhuan) 利授權數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2.8%。
近年來,我國海洋科技攻關(guan) 不斷提速,一批海洋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此外,海洋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成效顯著,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海上風電+”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直供海上油氣田群,廣東(dong) 青洲、福建興(xing) 化灣、山東(dong) 昌邑等“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製氫”融合示範項目穩步開展。天津港建成數字化料場平台,提升煤炭采製樣係統智能化水平;日照港正式上線運行采用“5G+物聯網”等新技術實施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智慧設備管理平台,提升智慧綠色港口效能。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表示,近年來,隨著海洋領域宏觀政策顯效發力,國內(nei) 需求持續釋放,海洋經濟延續較快恢複態勢。現代海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加快推進,海洋資源供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經營主體(ti) 信心有所提振,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向好。預計隨著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恢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海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斷完善,海洋經濟將實現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