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延時服務解決了“三點半之困” 為何還不令人滿意?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記者 劉保奇)與(yu) 劉梅談話中,她說得最多的一個(ge) 字是“忙”。
隔不了幾分鍾,手機便響起,大多數電話是客戶向劉梅詢問產(chan) 品報價(jia) 。從(cong) 2008年開始,她就在西安市經營一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僅(jin) 生意讓她忙得不可開交,家中三個(ge) 孩子也讓她焦頭爛額。目前,三個(ge) 孩子中的老大和老二在讀初中,最小的兒(er) 子剛蹣跚學步。
在推行課後延時服務前,因生意忙,劉梅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輔導孩子,隻能把孩子送到校外輔導班。讓她愁的是,兩(liang) 個(ge) 孩子回到家,要麽(me) 玩手機,要麽(me) 做其他事,熬到深夜才能寫(xie) 完作業(ye) 。“嗓子都能說啞,就是不聽。”
自從(cong) 參加學校的課後延時服務後,劉梅覺得輕鬆不少。在她看來,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看管寫(xie) 作業(ye) ,不僅(jin) 有安全保障,還不需要自己輔導,既省力又省錢。
她算了一筆賬,之前每月一個(ge) 孩子上校外輔導班要花費1000元,現在僅(jin) 要100元,給家裏節省了一筆開支。
近年來,在雙職工家庭增加及教育減負呼聲的雙重疊加之下,為(wei) 解決(jue) 困擾學生和家長的“三點半之困”,教育部在2017年印發了《關(guan) 於(yu) 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提出要求。
對於(yu) 課後延時服務,央廣網記者近日隨機采訪來自北京、山東(dong) 、河南、江蘇、黑龍江等9省市的家長、教師和校長發現,他們(men) 的想法各有不同。大部分家長認為(wei) 比較滿意,不僅(jin) 解決(jue) 了上班族接送孩子的煩惱,減輕在家輔導孩子的壓力,還省去了校外輔導班的費用。
同時,也有些家長表示了不滿意。他們(men) 認為(wei) ,相比初中和高中學生作業(ye) 多,小學生參加課後延時服務待的時間長,效果不大,應該加大孩子戶外運動量,還給孩子更多自由時間。
為(wei) 何部分家長不滿意?
陳平是對課後延時服務不滿意的家長之一。今年新學期開學,女兒(er) 成了學校唯一不參加課後延時服務的學生後,每次接孩子放學,他總會(hui) 特意躲著校長和老師,“感覺自己就像‘做賊’一樣”。
陳平的女兒(er) 陳美就讀於(yu) 黑龍江大慶市某公辦小學三年級。每天放學,這個(ge) 擁有上千名學生的校園,冷冷清清,隻有陳美獨自背著書(shu) 包走出校門,連學校保安看她都帶著異樣的眼光。
其實,陳平也和其他家長聊過,不少人都不願意孩子參加課後延時服務,但害怕老師會(hui) 因此認為(wei) 學生不合群,孩子在學校被區別對待,所以一直不敢跟老師說。
在校外,女兒(er) 陳美報了跆拳道和散打培訓班,曾在省內(nei) 多次獲獎。以前她到校外表演,沒時間參加學校的課外延時班,老師覺得請假會(hui) 影響其他學生,便對陳平說別請假,也別交錢了。
陳平說,不參加課後延時服務,校長和老師就會(hui) 施加壓力,對他講道理、做心理工作。“我不是心疼錢,我隻是想讓孩子多一些戶外運動”。
即便頂著巨大壓力,陳平還是下狠心,最終在女兒(er) 三年級的時候,決(jue) 定不再讓孩子參加課後延時服務。
按照教育部在2017年發布的文件《關(guan) 於(yu) 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課後服務必須堅持學生家長自願原則。中小學生是否參加課後服務,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
“老師說自願,我們(men) 是被迫自願。”陳平不理解,國家要求按照家長自願的原則,但學校和老師卻一再找他。他說,妻子認為(wei) ,這是在跟學校唱反調,老師可能會(hui) 因此給孩子“穿小鞋”。陳平也有類似的擔憂,但他還是安慰妻子說沒事。
南京人夏偉(wei) 也有相同的感觸。“家長不敢說,家委會(hui) 也不敢說,大家都怕孩子被區別對待。”他說,如果反映問題了,整個(ge) 學校就都知道了,包括孩子的同學也都知道,擔心孩子會(hui) 遭人排擠。
“抱怨歸抱怨,我不敢不參加。”夏偉(wei) 還是給兩(liang) 個(ge) 孩子都報名了課後延時服務,分別是初中和小學。
夏偉(wei) 時常感到精力不足。老大讀初三,有時寫(xie) 作業(ye) 到淩晨3點,他都得陪著。但他第二天要上班,身體(ti) 扛不住。他知道小孩壓力大,心疼歸心疼,作業(ye) 沒寫(xie) 完,也不能讓他休息。
陳平表示,他認為(wei) 對於(yu) 小學生來說,參加課後延時服務不太必要。即使有的家長有需求,也沒必要一刀切。
他打比方,“好比一所學校有個(ge) 同學腿腳不方便,結果讓每個(ge) 同學都買(mai) 拐。外麵一副拐要1000塊錢,在學校買(mai) 500塊錢,確實便宜一些,但其他同學的腿腳沒問題,幹嘛要去買(mai) 拐呢?”
“課後延時服務”服務什麽(me) ?
女兒(er) 讀一年級時,陳平就不想給孩子報名。他認為(wei) 孩子還小,學不到東(dong) 西,不如自己帶孩子鍛煉身體(ti) ,就拒絕參加課後延時服務。這件事還驚動了校長。
“校長找我,他說全校就你家孩子沒報名,不要搞特殊。老師後來又做心理工作,說全班就你家孩子沒報名,以後課程會(hui) 跟不上。我沒覺得跟不上,你說一個(ge) 小學生能學到啥?”陳平說。
江蘇鎮江市某公辦小學一名老師杜麗(li) 說,按照政策,學校應遵循家長自願原則,但學校有指標,要求每個(ge) 班級達到90%以上,不然就要被領導批評。
據她介紹,許多班級參加人數比例在95%以上,甚至有些班級高達100%。
杜麗(li) 透露,為(wei) 吸引家長同意孩子報名課後延時服務,有些學校讓語文和數學老師每周上課一天,班主任再上一天課,剩餘(yu) 兩(liang) 天分給美術、音樂(le) 和體(ti) 育等老師。
西安市一名初二學生表示,班裏48名學生都參加了課後延時服務,每天時間是17:35-18:15,語文、數學、英語、曆史、政治和勞技老師輪流輔導他們(men) 。有時老師會(hui) 講題,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做作業(ye) 。
“這個(ge) 課後延時服務時間還是短,根本做不完作業(ye) ,還是得回家寫(xie) 。”該學生表示,她對課後延時服務很滿意,因為(wei) 她在老師的監管下,比在家裏寫(xie) 作業(ye) 效率高很多,一旦碰到不會(hui) 的題,老師還可以現場答疑解惑。
杜麗(li) 說,與(yu) 初高中學生相比,低年級學生沒有太多作業(ye) 。學生課後延時服務的時間從(cong) 下午3點10分到5點10分,第一個(ge) 小時,老師讓學生寫(xie) 作業(ye) 和打掃衛生。第二個(ge) 小時,她會(hui) 帶學生到樓下玩。“學生平時都在教室,接觸陽光的時間太少,容易導致近視。另外,長時間待在教室,學生沒有發泄的時間,對小孩心理也不好。”
杜麗(li) 也想帶學生搞一些詩歌創作,或者到樓下認識花草樹木,然後結合課本做一些延展。作為(wei) 主課老師,她已經上了一天課,實在是力不從(cong) 心。
“有些學生在上延時課時,跟別人講話、玩鬧,除了主課老師管一管,副課老師很少管,學生吵學生的,老師就玩手機。”杜麗(li) 坦言,對於(yu) 低年齡段學生來說,課後延時服務沒有太大作用。
山西某縣一所公辦學校校長坦言,對於(yu) 學生而言,家長不僅(jin) 可以在下班後接送孩子,解決(jue) 了在校外無人看管的問題,也可以在學校完成部分作業(ye) 。對於(yu) 學校來說,學生在學校教室學習(xi) ,可以提高學校升學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表示,小學和中學階段是學生自主性成長的關(guan) 鍵期,但由於(yu) 大多數學生的時間、空間和活動內(nei) 容已經被家庭和學校排得滿滿的,使得不少學生自主性未能正常生成,反倒形成典型的被動型人格。即老師和家長叫幹啥就幹啥,自己獨處就不知道幹啥,不能生成自己的生活與(yu) 學習(xi) 目標,這也成為(wei) 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
儲(chu) 朝暉表示,對於(yu) 如何安排課後延時服務,不能以家長和學校作為(wei) 判斷依據,應該以對學生成長更有利作為(wei) 一個(ge) 判定依據。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如果課後延時服務不利於(yu) 學生成長,比如學生在學校待久了,厭倦了,對教學和活動內(nei) 容不感興(xing) 趣了,那就不該留在學校了。其實,現在學生缺少的是戶外活動、體(ti) 育鍛煉,以及了解社會(hui) 。如果僅(jin) 僅(jin) 把孩子留在學校,並不利於(yu) 學生成長。
實際上,很多家長非常支持杜麗(li) 的工作,從(cong) 沒對她說過課後延時服務不好,有家長還主動問她是不是有指標。但她不在乎補助,也不在乎指標。
“我真不想為(wei) 指標跟家長開口,感覺像推銷一樣,很煩人。”杜麗(li) 說,學校課後延時服務的費用是每學期300元,雖然孩子不參加,但家長也願意交這筆錢。他們(men) 想讓老師沒有後顧之憂。
課後延時服務壓力給了誰?
“每天不停地說話,嗓子就像冒煙一樣。”李鳳在開展課後延時服務的第一年,成為(wei) 了北京一所公辦小學的老師。
現在,她是班級裏的副班主任,每天學生7點50到學校吃早飯,她一般在7點30分到校,下午5點多下班,一天至少工作9個(ge) 小時。
在李鳳看來,課後延時服務把壓力都給了老師。老師在校工作時間拉長了,自由時間少了,工作量比原來增加很多,回家就很疲憊。有時她想去旅遊,但也隻能想想,沒法實現。“一天下來,連網購的時間都沒有了。”她感歎道。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yu) 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
《意見》明確指出,考慮到教師實際需求,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製”。
杜麗(li) 說,此前落實課後延時服務,說是可以彈性工作,實際上卻實現不了,“現在學校上下班都要嚴(yan) 格打卡”。
“我總得備課和批作業(ye) 吧?”杜麗(li) 說,班裏有47名學生,工作量很大,比如默寫(xie) 、補充習(xi) 題、習(xi) 字冊(ce) 都得批改。一二年級學生的作業(ye) 不比想象中批改得快,他們(men) 很容易把字和拚音混在一起,反而更難。
繁重的工作壓力並未給老師帶來可觀的報酬。有個(ge) 學期結束,杜麗(li) 發現拿到課後延時服務的補助金額是3000-4000元。
杜麗(li) 辦公室有一名老師教一年級,一周上四天延時班,學期結束後,這個(ge) 老師能多掙七八千元。
杜麗(li) 所在學校的課後延時服務補助分為(wei) 兩(liang) 部分,一是基數,即是每節課60元/天。二是提成,提成是2元/人。比如班裏30個(ge) 人,也就是60塊錢。加上基數60元,一天延時2個(ge) 小時,延時費是120元。
鎮江是江蘇省“雙減”工作試點城市。杜麗(li) 說,鎮江能獲得一定補貼,原本她學校每學期課後延時服務的費用是300元,但地方政府覺得收280元就足夠開支。後來,學校發現開支不夠,這學期就開始收取300元。
2021年,《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稱,省級政府要製定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明確相關(guan) 標準,采取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確保經費籌措到位。
2021年11月,江蘇省人社廳、財政廳、教育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義(yi) 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補助發放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市從(cong) 2021年11月起,按每課時最低60元的標準,向教師每月據實發放延時服務報酬。
2022年5月24日,江蘇省教育廳走進《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全媒體(ti) 直播節目。節目中,淮安市金湖縣的鄉(xiang) 村教師反映,該縣部分鄉(xiang) 村教師在參與(yu) 課後延時服務後,未能及時足額獲得相應報酬。5月25日,省政務辦牽頭組織省教育廳及媒體(ti) 前往淮安進行調查督辦。
對此,江蘇省教育廳人事處處長崔春霞介紹,在2020年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和省財政廳出台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中,明確了課後服務經費來源,即有條件的地區可由財政全額保障,財力確有困難的地區可按標準向學生收費,作為(wei) 報酬的補充和輔助。收費後仍不夠足額發放教師報酬部分,應由地方財政部門保障到位。
杜麗(li) 說,家長每學期交300元,但上學期的課後延時服務報酬,她至今還沒拿到。
如何提高課後延時服務吸引力?
杜麗(li) 所在班級共有47名學生,不參加課後延時服務的有10多人。當第一時段在下午4點10分結束後,20名學生被家長接回家,隻有10名左右學生堅持到最後。“班裏有些比較好的學生,家長把錢交了,回家寫(xie) 作業(ye) ,因為(wei) 在學校根本沒法靜下心。”
“大家都說家長沒時間接孩子,但學校也不能變成‘托兒(er) 所’。”杜麗(li) 表示,據她觀察,課後延時服務到下午5點10分後,大部分家長並沒有下班,接孩子的還是老人居多。
教育部在2021年7月13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hui) 上稱,2017年以來,教育部多次出台相關(guan) 文件,推進課後服務。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10.2萬(wan) 所義(yi) 務教育學校開展了課後服務,6496.3萬(wan) 學生、465.6萬(wan) 教師參與(yu) 了課後服務。其中,城區學校覆蓋率為(wei) 75.8%,學生參與(yu) 率為(wei) 55.4%,教師參與(yu) 率為(wei) 62%,部分大城市課後服務學校覆蓋率超過90%,課後服務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與(yu) 此同時,課後服務還存在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課後服務時間偏短、有的經費保障還不到位、有的課後服務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半月談》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從(cong) 2021年秋季起,中小學全麵實施課後延時服務。同時,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孩子們(men) 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發展個(ge) 人興(xing) 趣。但由於(yu) 缺師資、缺經費、缺資源,不少農(nong) 村小學的課後延時服務局限於(yu) 輔導孩子作業(ye) ,在開發學生個(ge) 人興(xing) 趣和特長、進行素質教育上,顯得力不從(cong) 心。
另據中國電化教育雜誌在2021年發布的《中小學課後服務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基於(yu) 東(dong) 中西部6省(區)32個(ge) 縣(區)的調查》顯示,在10707名學生樣本中,參加過課後服務的學生4736名,當前學生對課後服務的滿意度處於(yu) 中上水平,超過60%的學生對此表示滿意,但仍存在13.61%的學生不滿意。
杜麗(li) 認為(wei) ,對於(yu) 低年級學生來說,課後延時服務可以縮短時間,在學校待那麽(me) 長時間,真的很累。另外,讓學生都待在教室,老師也沒時間和精力給他們(men) 做輔導,學校可以引進一些校外社團,提升學生興(xing) 趣。
針對有些家長和老師不滿意,儲(chu) 朝暉說,這是家長和老師站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從(cong) 家長角度來說,當下招生考試還是要看分數,不少家長不希望孩子在課後延時服務上花費時間,會(hui) 選擇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或請私人家教。
儲(chu) 朝暉表示,要想家長和學校能夠可持續地參加課後延時服務,這要讓課後延時服務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想對孩子具有吸引力還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men) 要從(cong) 整體(ti) 上去改變,讓學生和家長能夠自主選擇,這樣才具有可持續性。”
在李鳳看來,當初國家實施“雙減”政策,因為(wei) 家長下班晚,接送孩子的時間沒法保障,順應大部分家長需求,才推行課後延時服務。她曾聽家長說,有些家長還想把課後延時到晚上八九點。總體(ti) 上說,課後延時服務解決(jue) 了大部分家長的煩惱,不可能滿足所有家長的要求。對於(yu) 老師來說,工作量雖有增加,但學校也會(hui) 給予一定補助。
“我在網上也看到過‘取消課後延時服務’的說法,除非有更好的方法能夠代替,否則我覺得取消的可能性不大。”李鳳說,畢竟從(cong) 大部分家長和孩子角度考慮,利大於(yu) 弊。
(文中劉梅、陳美、陳平、夏偉(wei) 、杜麗(li) 、李鳳為(wei) 化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