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強大動力——江蘇南通海安市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主題教育在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杜倩 蘇雁
11月18日,江蘇南通海安市濱海新區駐滬流動黨(dang) 員集中送學活動現場,一場精彩的《主題教育進行時》專(zhuan) 題講座讓流動黨(dang) 員享受了一次“理論大餐”,一輪接一輪助力家鄉(xiang) 發展的交流探討更是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無論在哪個(ge) 崗位,都要樹立海安在滬流動黨(dang) 員的先鋒形象。”流動黨(dang) 員代表陳小衛說,“在異鄉(xiang) 也能參加黨(dang) 組織活動,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作為(wei) 一名流動黨(dang) 員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同一時間,走進海安大公鎮在南京為(wei) 流動黨(dang) 員設置的流雲(yun) 驛站,隻見驛站大廳內(nei) 各種便民設施應有盡有,流動黨(dang) 員空閑時間能夠到這裏閱讀理論書(shu) 籍,觀看紅色電影,接受精神洗禮。
“黨(dang) 員流動到哪裏,組織就覆蓋到哪裏,學習(xi) 教育就跟進到哪裏。”海安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蘭(lan) 介紹,按照地域相鄰、行業(ye) 相近、資源相通原則,海安在南京、上海等地建立流動黨(dang) 員驛站11家,推動流動黨(dang) 員線下就近就便參加集中學習(xi) ,實現區域聯學。
地處江蘇省中南部的海安市,是遠近聞名的建築之鄉(xiang) ,在外務工人員多達30萬(wan) 名,流出黨(dang) 員達3236名,流入黨(dang) 員145名。流動黨(dang) 員難集中、活動難開展、學習(xi) 難深入等問題,成為(wei) 當地開展主題教育的重點、難點。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蘇海安通過駐外送學、區域聯學、雲(yun) 端共學的方式,有效覆蓋3000多名流動黨(dang) 員,各地已組織流動黨(dang) 員開展理論學習(xi) 6300多人次,為(wei) 流動黨(dang) 員送去主題教育學習(xi) 資料1萬(wan) 餘(yu) 冊(ce) ,推動流動黨(dang) 員主題教育理論學習(xi) 走深走實。
針對流入黨(dang) 員數量日益增多的實際情況,海安市城東(dong) 鎮七星湖社區黨(dang) 組織“點對點”為(wei) 流入黨(dang) 員量身定製服務;打造線上黨(dang) 員活動室,將黨(dang) 課、黨(dang) 員活動日搬上“雲(yun) 端”。
七星湖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韓加佳表示:“社區常住居民近1.1萬(wan) 人,轄區內(nei) 有星湖001等人氣集聚的綜合商圈。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men) 堅持流入流出一起抓,線上線下同步學,組織好流動黨(dang) 員,為(wei) 其破解難題,辦好民生實事,讓流動黨(dang) 員在主題教育中感受到溫度和力度。”
前不久,海安市孫莊街道韓莊村流動黨(dang) 員何小平的母親(qin) 戴伍蘭(lan) 在家幹活時突然閃了腰,得益於(yu) 戴伍蘭(lan) 手臂上的“一鍵求助智能環”,村智慧養(yang) 老服務平台隨即報警,值班村幹部立刻上門將戴伍蘭(lan) 送到了村衛生室進行治療。
原來,在一次線上組織生活會(hui) 上,許多遠在外地的流動黨(dang) 員表示,在外打工無法照料家裏年邁的老人。這引起了家鄉(xiang) 黨(dang) 組織的關(guan) 注,韓莊村“兩(liang) 委”班子便針對“空巢”老人家庭,專(zhuan) 門提供“一鍵求助智能環”、燃氣截止閥和煙霧報警等裝置,並接入了村“孝心家”智慧養(yang) 老信息係統,守好了流動黨(dang) 員的“大後方”。
海安還立足建築企業(ye) 流動黨(dang) 員成建製流出實際,落實建築企業(ye) 黨(dang) 組織主體(ti) 責任,指導多家建築企業(ye) 黨(dang) 委製定“雲(yun) 端共學”計劃,利用流動黨(dang) 員“紅雁e站”雲(yun) 平台、微信群等載體(ti) ,實現駐外項目黨(dang) 支部與(yu) 集團總部黨(dang) 組織主題教育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有效抓實650餘(yu) 名整建製流出黨(dang) 員的理論學習(xi) 。
“家鄉(xiang) 一直關(guan) 心著我,我也關(guan) 注著家鄉(xiang) 的發展。”在前不久舉(ju) 辦的海安駐蘇流動黨(dang) 員送學活動上,蘇州升輝建築機械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金春頗有感慨。
作為(wei) 海安市白甸鎮一名在外流動黨(dang) 員,他常常通過微信群、視頻會(hui) 議接收到家鄉(xiang) 發來的學習(xi) 資料。為(wei) 反哺家鄉(xiang) ,黃金春當起了推介海安的“宣傳(chuan) 員”——帶回有效項目信息20多條,成功落戶總投資近5000萬(wan) 元的環保科技項目,帶動海安近百名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近年來,許多像黃金春這樣的流動黨(dang) 員主動亮身份、作表率、當先鋒,領辦了一批實事項目。海安市也將主題教育作為(wei) 促進流動黨(dang) 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重要契機,深入開展帶勞力外出務工、帶信息技術回鄉(xiang) 、金鳳還巢、百鳥還林“雙帶雙還”活動,選聘36名“招商顧問”“引才大使”,對接引進電子設備元件製造、鄉(xiang) 村文旅康養(yang) 開發等創業(ye) 項目近20個(ge) ,提供人才招引信息76條。同時,依托在外鄉(xiang) 賢、致富帶頭人組建流動黨(dang) 員“先鋒智囊團”,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電商銷售渠道等問題32個(ge) ,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海安市將持續抓實流動黨(dang) 員主題教育,推動學習(xi) 方式更靈活、管理聯係更緊密、人員覆蓋更全麵,引導服務廣大流動黨(dang) 員學思踐悟強黨(dang) 性、以學促幹建新功,在外亮身份顯擔當、回鄉(xiang) 促發展作表率,把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幹事創業(ye) 強大動力,做到‘一麵旗幟兩(liang) 地紅’。”海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錢旭東(dong) 表示。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6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