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突破關鍵技術“最後一公裏”為引擎 沈陽這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3-12-11 11:0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沈陽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工業(ye) 基地,裝備製造業(ye) 基礎牢固。當前,沈陽正在發揮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以突破關(guan) 鍵技術“最後一公裏”為(wei) 引擎,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來看記者的一線調研。

  在沈陽的這家裝備製造企業(ye) ,記者看到,一批即將交付的盾構機正在進行集中測試。企業(ye) 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men) 的盾構機訂單新增了十多台,銷售額增長了30%。究其原因,竟是源自於(yu) 一個(ge) 1%的提升。

  北方重工隧道工程技術公司總經理 許成發:今年我們(men) 攻克了最後一道難關(guan) ,實現了盾構機主軸承的國產(chan) 化,這樣我們(men) 國產(chan) 化率達到100%,縮短了製造周期,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提高了核心競爭(zheng) 力。

  許成發告訴記者,雖然我國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國產(chan) 化率已高達99%,但主軸承卻一直依賴進口。為(wei) 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沈陽市政府成立工作專(zhuan) 班,工信、科技、城建等部門牽頭,聯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40多家科研院所和製造企業(ye) ,攻克了十多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最終打通了盾構機自主可控製造的“最後一公裏”。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盾構機主軸承研製項目技術總師 胡小強:沈陽市給大家搭建一個(ge) 平台,使我們(men) 能夠最終由“研”走到“用”,甚至最後的產(chan) 業(ye) 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隻是盾構機,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移動機器人,亮相德國漢諾威工業(ye) 博覽會(hui) ;三代核電主泵順利實現國產(chan) 化。在沈陽,以通用裝備、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為(wei) 代表的先進裝備製造業(ye) 接連取得新突破。

  在沈陽市工信局,記者看到了一張張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鏈圖譜,在這些圖譜上各鏈條上的“現有能力”“弱點及斷點”一目了然。拿2021年的圖譜與(yu) 今年的進行對比,記者發現了明顯的變化。比如壓縮機動力和傳(chuan) 動係統,本地重點配套企業(ye) 數量從(cong) 5家增長到8家,而弱點及斷點數量,從(cong) 7個(ge) 減少到2個(ge) 。

  沈陽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裝備處處長 穆娜:我們(men) 始終在產(chan) 業(ye) 鏈、延鏈、補鏈上下足功夫,通過搭建平台,把科研機構、製造企業(ye) 以及用戶單位聯合在一起,形成優(you) 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合攻關(guan) 的工作體(ti) 係,加速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築牢新型工業(ye) 化的底座。

  眼下,工業(ye) 基礎紮實的沈陽,正在錨定裝備製造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培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215個(ge) ,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97個(ge) ,新增科創平台1510個(ge) 。以高端裝備為(wei) 牽引,沈陽正在加速打造機器人、航空、儲(chu) 能、工業(ye) 母機等8個(ge) 重點領域產(chan) 業(ye) 集群。

  不久前,沈陽還發布了《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市場主體(ti) 培育、推進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等方麵作出了具體(ti) 部署,明確提出,到2025年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1500億(yi) 元。

  沈陽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局長 李昇智:進一步優(you) 化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工作專(zhuan) 班的協調服務機製,強化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和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優(you) 化首台套等支持政策,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鏈自主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