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醫藥工業躍向價值鏈高端 有效滿足人民健康需求

發布時間:2023-12-15 09:36:00來源: 經濟日報

  從(cong) 近日舉(ju) 行的2023中國醫藥工業(ye) 發展大會(hui) 上,記者了解到,我國醫藥工業(ye) 加快創新發展,整體(ti) 水平躍上新台階,供應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有效滿足了人民健康需求。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會(hui) 上表示,將鞏固提升原料藥製造優(you) 勢,發展壯大抗體(ti) 藥物、新型疫苗等生物藥產(chan) 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加快向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

  審評審批效率提高

  醫藥工業(ye) 包括化學藥製劑、原料藥、中成藥、醫療器械等,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chan) 業(ye) 。近年來,我國加大力度推進醫藥工業(ye) 發展,不斷完善政策體(ti) 係,推動醫藥工業(ye) 一批龍頭企業(ye) 規模壯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工信部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醫藥工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年均增速為(wei) 9.3%,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wei) 11.3%,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進一步優(you) 化,醫藥工業(ye) 不斷提質增效。同期,全行業(ye) 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20%,基礎研究取得原創性突破。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醫藥儲(chu) 備體(ti) 係不斷完善。

  “截至目前,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ye) 企業(ye) 超過1萬(wan) 家、增加值占全部工業(ye) 增加值比重約4%,大宗原料藥產(chan) 量約占全球40%,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一大批創新藥、重點疫苗、中藥複方製劑和高端醫療器械獲批上市。”金壯龍說。

  藥品審評審批效率持續提高。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雷平透露,我國藥品平均審批用時已從(cong) 2017年的16個(ge) 月壓縮到12個(ge) 月,審評在法定時限內(nei) 的完成率由15.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98.8%。截至目前,國家藥監局累計批準創新藥品142個(ge) 、創新醫療器械235個(ge) 。一大批新藥、好藥、創新醫療器械成功上市,在有效保障各類臨(lin) 床需求的同時,還加速揚帆出海,為(wei)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貢獻中國力量。

  金壯龍表示,著眼應對新發、突發傳(chuan) 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要堅持平急結合,強化供需對接,加強重點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建設,完善醫藥儲(chu) 備體(ti) 係。以基本藥物、兒(er) 童藥品、急搶救藥品等為(wei) 重點,支持發展藥品供應保障聯合體(ti) ,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生產(chan) 力度,深化供應鏈合作,切實提高群眾(zhong) 用藥可及性。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介紹,將進一步推動中央醫藥企業(ye) 加強製造能力建設,加快補齊產(chan) 業(ye) 鏈高端配套短板,大力推進生產(chan) 過程綠色化、封閉化、循環化基礎改造,提高質量管理能力,帶動醫藥製造標準和能力升級。強化流通供應保障,優(you) 化應急儲(chu) 備布局,加強重大安全保障物資研製,提高應急轉產(chan) 能力。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推動醫藥工業(ye) 與(yu)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生產(chan) 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引導產(chan) 業(ye) 合理布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表示,我國生物醫藥研發在國際上已處於(yu) 第二梯隊前列位置,取得重大曆史性進步,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

  在醫藥工業(ye) 創新發展實踐中,中央企業(ye) 發揮了重要作用。張玉卓介紹,據初步統計,中央企業(ye) 在醫藥工業(ye) 和醫藥服務業(ye) 總收入超過8000億(yi) 元,擁有近萬(wan) 個(ge) 藥品及醫藥器械生產(chan) 注冊(ce) 批件。2022年,在醫藥工業(ye) 領域的總營收約為(wei) 1100億(yi) 元,多家企業(ye) 市場份額穩居國內(nei) 前列。

  在疫苗、血液製品、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領域,中央企業(ye) 建設了百餘(yu) 個(ge) 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推出一係列拳頭產(chan) 品。生產(chan) 供應超過80%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力支撐短缺藥品,實現保供穩價(jia) 。

  張玉卓表示,中央企業(ye) 將加大研發投入,瞄準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聚焦高端化學藥、中藥名方、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研發生產(chan) 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chuan) 承和身體(ti) 素質特點的中國藥。同時,鼓勵中央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國家級醫藥研發平台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ye) 牽頭打造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基地,與(yu) 地方國有企業(ye) 、其他所有製企業(ye) 、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精誠合作,打通產(chan) 學研用通道,努力形成行業(ye) 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要發揮龍頭企業(ye) 引領帶動作用,深化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金壯龍說,“要積極引導醫藥產(chan) 業(ye) 合理布局,打造一批創新高地和高水平產(chan) 業(ye) 集聚區。”

  高水平產(chan) 業(ye) 集群能有效發揮協同創新、資源集聚、降本增效等規模效應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北京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基地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海濤介紹,通過積極構建產(chan) 業(ye) 發展創新生態,該基地規模以上企業(ye) 已達74家,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實現產(chan) 值254.4億(yi) 元。

  張玉卓介紹,中央醫藥企業(ye) 規模優(you) 勢、平台優(you) 勢明顯,在不少領域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合作緊密。國務院國資委將指導推動中央企業(ye) 積極實施產(chan) 業(ye) 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打造一批高質量醫藥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共同向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中高端邁進。

  優(you) 化創新資源配置

  專(zhuan) 家指出,隨著醫藥原始創新難度加大,行業(ye) 要進一步優(you) 化創新資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競爭(zheng) 和資源浪費,不斷提升創新水平。

  “我們(men) 在原始創新、儀(yi) 器裝備、研發平台、創新生態環境構建等方麵還比較薄弱,麵向未來要進一步加強原始創新。”陳凱先說。

  金壯龍表示,要鼓勵支持企業(ye) 加大創新投入,開發更多創新產(chan) 品,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化技術水平。“加強政產(chan) 學研醫深度合作,暢通各個(ge) 環節,完善推廣政策,加快新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化市場化步伐,推動創新產(chan) 品盡早上市。”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目前,我國中藥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在醫藥產(chan) 業(ye) 中的占比超過五分之一,已成為(wei) 我國醫藥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體(ti) 現。

  “要進一步強化政策供給,加大保護力度,維護中醫藥發展安全,切實把中醫藥的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競爭(zheng) 優(you) 勢,以中藥產(chan) 業(ye) 的迭代升級為(wei) 醫藥工業(ye) 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誌勇說。

  著力深化開放合作,努力營造互利共贏的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是醫藥工業(ye) 優(you) 化創新資源的關(guan) 鍵。張玉卓表示,中央醫藥企業(ye) 要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一起積極布局全球,開拓國際市場,與(yu) 跨國醫藥企業(ye) 加強合作。

  金壯龍強調,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和創新藥生產(chan) 基地,支持國內(nei) 企業(ye) 通過合作開發、技術許可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chan) 品。鼓勵企業(ye) 開展國際認證,加快疫苗、創新藥、高端製劑和醫療器械“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yu) 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合作。(記者黃 鑫)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