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接力,讓傷員得到最佳治療”——地震傷員救治側記
新華社蘭(lan) 州12月24日電(記者範培珅、郎兵兵、王朋)“隨著電力接通,全院力量一下子高效運轉起來,每個(ge) 人都在爭(zheng) 分奪秒搶救傷(shang) 員。”積石山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李英環說,停電時,醫護人員用手機照明搶救傷(shang) 員。
一輛輛救護車飛馳而來,傷(shang) 員被迅速推進門診大樓,急診科內(nei) 擔架車來回穿梭,病房、過道都是救治現場。在搶救室,醫務人員圍著一名幸存者,做緊急搶救工作;在留觀室,醫護人員同步為(wei) 一名剛從(cong) 廢墟中營救出來的兒(er) 童裹毛毯、輸液體(ti) 、安撫情緒……
“我隻想努力挽救更多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生命。”積石山縣人民醫院超聲科醫生馬有龍不眠不休10餘(yu) 個(ge) 小時,為(wei) 入院傷(shang) 員做了100多次B超檢查。
蘭(lan) 州大學第二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羅長江介紹,很多剛從(cong) 廢墟中救援過來的傷(shang) 員,病情複雜,生命體(ti) 征還不太穩定,若是貿然轉運,可能會(hui) 加重傷(shang) 員病情。
據悉,在這次地震傷(shang) 員救治中,各級醫療機構開設了綠色通道,對輕症傷(shang) 員就近收治,重症傷(shang) 員經處置後快速轉運至條件更好、水平更高的醫院,並由國家、省級救治專(zhuan) 家駐點指導,“一人一策”製定診療方案。
精準識別重症傷(shang) 員,是跑贏這場生命守護“接力賽”的關(guan) 鍵。19日,蘭(lan) 大二院醫療隊抵達積石山縣人民醫院。“來了以後,我們(men) 首先評估了傷(shang) 員病情,分出了重症和輕症,有針對性地治療、轉運。”蘭(lan) 大二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凱說,這裏收治的很多傷(shang) 員都是多發傷(shang) 、複合傷(shang) ,且以老年人和兒(er) 童居多。
20日晚,一名傷(shang) 員因腹部疼痛加劇,情況十分危急,從(cong) 積石山縣級醫院轉診至臨(lin) 夏州人民醫院。帶隊援助臨(lin) 夏州人民醫院的蘭(lan) 州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張磊將這名患者收治住院並實施手術。“患者情況複雜,張院長經過3個(ge) 小時的手術,順利將病人帶下手術台。”臨(lin) 夏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杜娟說。
近日查房時,張磊發現一名患者腹部發生了病變。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綜合研判,決(jue) 定連夜將病人轉運至蘭(lan) 大一院實施手術。
救護車發車前,張磊已經提前向蘭(lan) 大一院報告了患者基本情況。等救護車一到,蘭(lan) 大一院搶救團隊便迅速將患者推進ICU實施救治,如今該傷(shang) 員已經轉危為(wei) 安。
在抗震救災戰線上,無數醫務工作者爭(zheng) 分奪秒工作,與(yu) 時間賽跑……在他們(men) 夜以繼日接力守護下,截至12月24日12時,已有520名患者離院出院。
“希望通過我們(men) 的全程接力,讓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最佳治療。”張磊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