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豫東發現4000年前糧倉

發布時間:2023-12-28 10:4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新華社電(記者桂娟、史林靜)在河南省周口市朱丘寺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距今約4000年夏代糧食倉(cang) 儲(chu) 建築。這為(wei) 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地區旱作農(nong) 業(ye) 的發展水平、糧食存儲(chu) 技術和建倉(cang) 史提供了嶄新材料和考古實證。

  朱丘寺遺址位於(yu)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四通鎮,總麵積約8.5萬(wan) 平方米,是一處以龍山晚期堆積為(wei) 主的聚落遺址,遺址絕對年代為(wei) 公元前2250年至公元前1700年。

  據朱丘寺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方利霞介紹,2022年以來,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周口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中心對朱丘寺遺址進行主動性發掘。目前,已清理出包括建築、灰坑、灰溝、外圍墊土等在內(nei) 的龍山晚期至夏代遺跡百餘(yu) 處。

  “其中,標號為(wei) F9、F14的兩(liang) 處建築遺存,是由土墩立柱和土坯牆構成的圓形地上式建築,功能主要是糧食倉(cang) 儲(chu) 。這與(yu) 時莊遺址發現的夏代早期糧倉(cang) 遺跡的年代、結構相近,此發現可為(wei) 研究我國古代北方地區旱作農(nong) 業(ye) 的發展水平、糧食存儲(chu) 技術和建倉(cang) 史提供嶄新材料。”方利霞說。

  此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早期先民生產(chan) 、居住的單體(ti) 、聯排建築痕跡和大規模具備防禦功能的夯墊土。“從(cong) 夯墊土的形態看,不排除是城牆的可能性,這或許是豫東(dong) 乃至魯西南地區史前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對進一步探討龍山晚期區域社會(hui) 組織結構和文明化特質具有重大意義(yi) 。”方利霞說。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朱丘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認為(wei) ,朱丘寺遺址所在的沙潁河中下遊地區,是連接夏文化分布核心區洛陽盆地與(yu) 有“禹會(hui) 諸侯”之說的禹會(hui) 村所在淮河流域的關(guan) 鍵通道。朱丘寺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對於(yu) 深化認識洛陽盆地夏文化核心區和淮河流域夏文化的關(guan) 係、全麵把握夏王朝的控製能力、國家治理體(ti) 係等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