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廣西各族群眾共創新時代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3-12-28 10:48: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壯家生來愛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聲聲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樂(le) ……”大家唱的《幸福嘹嘹囉》是一首具有良慶壯族嘹囉山歌特色的歌曲,由廣西文化旅遊推廣大使趙羽創作。趙羽是蟠龍社區藝術共享空間的一名誌願者。

  “這首歌既是各族群眾(zhong) 對新時代幸福生活的由衷表達,也是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真實寫(xie) 照。”趙羽說,廣西是歌海,無處不飛歌。蟠龍社區藝術共享空間是一個(ge) 公益平台,通過音樂(le) 、書(shu) 法、舞蹈等傳(chuan) 統藝術活動,匯聚附近的各族文藝愛好者,為(wei) 居民提供了交流交往和學習(xi) 休閑的空間,也促進各族群眾(zhong) 團結進步。

  蟠龍社區是一個(ge) 多民族聚居社區,常住人口約2.7萬(wan) ,居住有漢、苗、瑤、仫佬等15個(ge) 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30%。社區結合春節、中秋節、“壯族三月三”等傳(chuan) 統節日,組織舉(ju) 辦拋繡球、舞香火龍、民歌大家秀、包粽子、長桌宴等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同時,以“‘蟠’點美味 鄰裏共樂(le) ”為(wei) 主題創建了“鄰裏文化節”,以“傳(chuan) 承民族文化”活動為(wei) 載體(ti) ,向群眾(zhong) 普及民族曆史文化知識,營造“社區一家親(qin) ”的良好氛圍。2019年,蟠龍社區被命名為(wei) 南寧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蟠龍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劉雁琳表示,將服務好轄區群眾(zhong) ,特別是社區的“一老一小”,服務好轄區企業(ye) ,讓社區成為(wei) 一個(ge) 更加溫暖、團結、有愛的大家庭。

  蟠龍社區是廣西各族群眾(zhong) 追求並不斷實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縮影。

  在南寧,邕江兩(liang) 岸江濱景觀帶水豐(feng) 草茂、景美人歡。那考河濕地公園草木蔥蘢、鳥語花香,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蜿蜒映秀,魚翔淺底,遊人如織。2023桂林藝術節曆時10天,33個(ge) 劇目近140場活動,讓山水、城市和藝術相融相生、交相輝映。

  在雲(yun) 貴高原南部邊沿的河池,貴南高鐵貫穿峰叢(cong) ,一路美景、一路高歌。第十一屆廣西基層群眾(zhong) 文藝會(hui) 演“群眾(zhong) 創、群眾(zhong) 演、群眾(zhong) 看、群眾(zhong) 樂(le) ”,6天裏,3000多名群眾(zhong) 攜140多個(ge) 節目登台競技、盡展風采。

  在北部灣海濱城市欽州、北海、防城港,高鐵讀書(shu) 驛站讓書(shu) 本在城市間流動起來。中越邊境國門文化帶建設,推動了邊境海疆地區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從(cong) 廣西實際出發,持續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處長曾彤表示,將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間嵌入高鐵站、商圈、社區、景區,以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wei) 陣地,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深入開展基層群眾(zhong) 文藝會(hui) 演、戲曲進鄉(xiang) 村、四季村晚等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公共文化活動。同時,借助數字化服務,不斷豐(feng) 富基層文化生活,提高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廣西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持續升級。2022年11月,廣西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1年多來143萬(wan) 人次到館參觀;全區115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124個(ge) 文化館和1176個(ge) 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向群眾(zhong) 免費開放;累計投入31.24億(yi) 元補助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4295個(ge) ,覆蓋率達99.67%。此外,全區基層群眾(zhong) 文藝會(hui) 演、廣西全民閱讀月、廣西劇展等品牌活動輻射效應不斷提升,“廣西全民藝術普及月”“魅力北部灣”等全區性群文活動、柳州“魚峰歌圩”、梧州粵劇節等地方演藝活動火熱展開,升級打造“文興(xing) 廣西”等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品牌,“走讀廣西”文旅融合品牌的路子越走越寬。

  廣西將“千村萬(wan) 戶文藝惠民工程”與(yu) “廣西特色文藝之鄉(xiang) ”建設結合,實施“農(nong) 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全區文藝院團和誌願者每年開展下基層惠民演出活動1萬(wan) 多場……數萬(wan) 支群眾(zhong) 文藝隊伍和誌願者文化隊伍活躍城鄉(xiang) ,為(wei) 大眾(zhong) 帶來文化滋養(yang) 。(本報駐廣西記者 賓 陽 通訊員 羅 琦)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