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乘坐飛機需要擔心宇宙輻射嗎

發布時間:2024-01-05 10:08:00來源: 科技日報

  前不久,一例特殊的工傷(shang) 案件引發關(guan) 注。一名大韓航空乘務員因胃癌去世後,韓國有關(guan) 部門首次將這一事件認定為(wei) 宇宙輻射工傷(shang) 。韓國勞動福祉公團透露,該名乘務員從(cong) 1995年到2021年平均每年飛行1022小時。這一事件引發公眾(zhong) 對航空出行輻射問題的關(guan) 注。

  那麽(me) ,什麽(me) 是宇宙輻射?宇宙輻射是否會(hui) 對人體(ti) 產(chan) 生影響?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乘機所受輻射在安全範圍內(nei)

  提起輻射,許多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恐慌。事實上,輻射隻是一個(ge) 通用概念,其種類多種多樣,無處不在。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麗(li) 波表示,生活中談及的、有可能對人體(ti) 造成影響的主要是電離輻射,包括醫院的CT檢查設備、X光機等產(chan) 生的輻射等。而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機上人員受到的輻射也屬於(yu) 電離輻射。

  中國地質博物館高級工程師卞躍躍介紹,電離輻射還可以被細分為(wei) 人工輻射和自然輻射,後者也被稱為(wei) 本底輻射。人工輻射主要來源於(yu) 人類核科技應用,如CT檢查設備產(chan) 生的輻射等。而本底輻射則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輻射,主要來源於(yu) 宇宙射線和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在地球上的存在時間比人類更久。

  航空輻射便是宇宙射線在穿透地球大氣層時產(chan) 生的。這些宇宙射線通常有極高的能量,以接近光速在宇宙空間穿行。赤道地區受到的宇宙輻射最少,兩(liang) 極地區最多。

  由於(yu) 地球磁場以及大氣層的阻隔,絕大多數宇宙射線在到達地表時已經所剩無幾,對於(yu) 人體(ti) 的影響微乎其微。不過,人們(men) 所在位置海拔越高,受到的宇宙輻射就會(hui) 越多。有研究表明,飛機飛行高度每增加2000米,人體(ti) 受到宇宙射線照射劑量就增加1倍。

  衡量人體(ti) 受到輻射的劑量單位通常為(wei) 毫希沃特(mSv)。卞躍躍介紹,對於(yu) 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人來說,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是主要的本底輻射來源,它們(men) 隱藏在土壤、岩石、海洋中。我國平均本底輻射約為(wei) 3.1mSv。

  而飛機在距離地表1萬(wan) 米的高空中飛行時,宇宙射線帶來的輻射劑量大約為(wei) 每小時0.006mSv。假如乘坐從(cong) 北京至上海的航班,在約2個(ge) 小時的飛行時間內(nei) ,乘客受到的輻射劑量僅(jin) 約為(wei) 0.012mSV,完全在安全範圍內(nei) 。

  日常生活中無需額外防護

  國家核安全局參照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hui) 的相關(guan) 建議,製定了《電離輻射防護與(yu) 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主要聚焦核科學與(yu) 技術領域的電離輻射防護,其主要適用對象為(wei) 工作中會(hui) 受到電離輻射的職業(ye) 人員。對於(yu) 這一部分職業(ye) 人員,《標準》規定,其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輻射劑量不超過20mSv,任何一年中的劑量不超過50mSv。

  《標準》並未對普通公眾(zhong) 每年可以接受的安全輻射劑量作出規定。對於(yu) 特定公眾(zhong) ,如有可能靠近電離輻射產(chan) 生設施的人群,《標準》在附錄中指出,其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特殊情況下,如果連續5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劑量可以提高到5mSv。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標準》所給出的劑量限製都是將人類無法避免的本底輻射排除在外的。此外,《標準》規定的這些劑量,隻是為(wei) 了便於(yu) 對核技術應用與(yu) 實踐進行有效管控,並非判斷人體(ti) 是否受到傷(shang) 害的安全數值。

  例如,人們(men) 在做X射線檢查時,一次受到的輻射劑量約為(wei) 0.2mSv。CT檢查產(chan) 生的輻射更多,一次約為(wei) 2mSv至10mSv。雖然看上去它們(men) 已經超出《標準》所規定的1mSv的管理限製,但並不意味著人體(ti) 一定會(hui) 受到影響。此外,因需主動接受醫源性輻射,並不在《標準》管理範圍內(nei) 。通常認為(wei) ,年輻射劑量超過100mSv時,人體(ti) 健康風險才會(hui) 顯著上升。

  劉麗(li) 波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無特殊情況,並不需要進行額外的輻射防護。若因需接受醫源輻射,則要嚴(yan) 格遵醫囑,按規定次數進行相關(guan) 檢查。(記者 都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