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產生4億部以上,如何物盡其用?
近5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產(chan) 生4億(yi) 部以上——
舊手機,如何物盡其用(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我國既是手機生產(chan) 大國,也是手機消費大國。舊手機的綜合利用對於(yu)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如何實現海量舊手機的規範處置、高效回收和循環利用?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國家統計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手機產(chan) 量為(wei) 15.6億(yi) 部,國內(nei) 市場手機總體(ti) 出貨量達2.72億(yi) 部。與(yu) 之相對的,則是逐漸上升的廢舊手機數量。
廢舊手機是保有量和報廢量增長快、難以處置的電子廢棄物之一。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估算,近5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產(chan) 生4億(yi) 部以上廢舊手機。同時,該協會(hui) 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手機廢棄後,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隻有約5%能夠進入專(zhuan) 業(ye) 的廢舊手機回收平台、“以舊換新”新型回收渠道。
資源價(jia) 值和環境風險並存
一部手機配件含超60種元素材料
一部手機可以使用多久?
一般來說,手機的平均使用壽命在3至5年。可是對於(yu) 不少追求“新款”體(ti) 驗的用戶來說,手機的壽命可能隨著下一款新產(chan) 品的出現就結束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估算,目前1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當手機達到使用壽命,或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時,就會(hui) 被淘汰,變成廢舊手機。
隨著社會(hui) 對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廢舊手機回收利用成為(wei) 循環經濟領域的一個(ge) 重要課題。
一部手機配件含有超過60種元素材料,包含多種貴金屬與(yu) 稀有金屬,手機材料還有占比達40%—50%的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廢舊手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礦產(chan)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潘永剛說,“據估算,每噸廢舊手機可以提煉約200克黃金、2200克白銀、100千克銅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類資源。”
但是,廢舊手機中也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廢舊手機中的汞、鉛、鎘等重金屬如果進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態係統中累積,會(hui) 帶來生態環境和人體(ti) 健康風險。”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ti) 廢物控製與(yu) 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劉建國說。
OPPO廣東(dong) 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相關(guan) 業(ye) 務負責人解釋,手機的材料以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為(wei) 主,廢棄前後的成分基本一致,難以自然分解,如果沒有規範處置,會(hui) 對環境造成長期影響。
劉建國認為(wei) ,總體(ti) 來看,廢舊手機的資源價(jia) 值和環境風險並存。在經過規範化、現代化的處理後,可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如果處理不當,則會(hui) 導致汙染物泄漏,產(chan) 生負麵影響。
新回收模式不斷湧現
隱私泄露和信息安全製約回收利用
雖然起步較晚,但我國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正進入發展機遇期。目前,我國廢舊手機新型回收渠道主要有3種:一是生產(chan) 商回收,如國內(nei) 一些手機廠商開展的“以舊換新”活動;二是銷售平台回收,如一些電商平台提供的廢舊手機報價(jia) 和回收服務;三是企業(ye) 回收,如一些企業(ye) 通過自建平台、與(yu) 生產(chan) 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廢舊手機。
各具特色的回收模式不斷湧現,使廢舊手機“標準化回收”體(ti) 係日益健全。例如,一些手機回收平台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線下門店、上門、郵寄、自助回收機等多種回收模式;一些手機廠商還通過建立完整的產(chan) 品回收體(ti) 係,保障手機回收的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透明化。
而對於(yu) 有手機回收需求的用戶來說,廢舊手機的隱私保護是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問題。家住北京的馬女士每次收拾房間時,最讓她頭疼的都是廢舊手機。“不是我‘戀舊’,實在是不知道怎麽(me) 處理它們(men) ,扔了、賣了都覺得不安全,隻能放在家裏‘吃灰’。”
馬女士也想過將廢舊手機出售,但考慮到手機中留存的大量個(ge) 人信息,一旦相關(guan) 信息被人竊取,個(ge) 人隱私安全將得不到保障。另外,馬女士認為(wei) 廢舊手機回收市場“水太深”,回收價(jia) 格和自己的心理預期有較大落差,於(yu) 是打消了這個(ge) 念頭。
與(yu) 手機保有量和報廢量相比,我國手機回收率仍然較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相關(guan) 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手機廢棄後主要有三大流向:一是被消費者閑置留存,二是通過攤販等傳(chuan) 統渠道進入回收環節,三是新型回收渠道回收。其中,閑置在家的占比一半以上,新型回收渠道占比最低。
隱私泄露和信息安全是製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的痛點。360集團手機安全專(zhuan) 家葛健表示,目前清除手機個(ge) 人數據的主要方式包括恢複出廠設置和清除存儲(chu) 數據兩(liang) 種,根據手機係統不同,具體(ti) 方式有所區別。
“目前各大手機廠商和安全廠商都在致力於(yu) 研發數據清除技術。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手機品牌恢複出廠設置隻是係統恢複,而存儲(chu) 的數據依然存在,需要在恢複出廠設置時同時勾選清除全部存儲(chu) 數據的選項。如果擔心手機裏的個(ge) 人信息還是能夠被恢複,可以采取反複填充數據的方法徹底清理個(ge) 人信息。”葛健說。
劉建國認為(wei) ,應從(cong) 法律層麵和監督執法層麵著手,保障消費者的信息安全。
回收產(chan) 業(ye) 發展仍需規範
麵臨(lin) 標準體(ti) 係不健全、綜合處理能力不足等製約
近年來,《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關(guan) 於(yu) 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ye) 轉型升級的意見》等出台實施,逐步形成了較為(wei) 完善的政策體(ti) 係,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發展逐步規範,非法拆解環境風險也得到有效遏製。
不過,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仍然麵臨(lin) 政策標準體(ti) 係不健全、綜合處理能力不足、消費者回收廢舊手機意願低下、回收流程長、回收成本較高等短板。
政策製度方麵,潘永剛建議,針對廢舊手機回收環節中涉及隱私信息銷毀的部分,應進一步健全相關(guan) 法規政策,同時明確廢棄手機的拆解作業(ye) 指南與(yu) 補貼標準。
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劉建國表示,廢舊手機回收仍主要依賴手工拆解,製約著我國廢舊手機環境無害化、高效處理利用,行業(ye) 內(nei) 規模化企業(ye) 數量較少,僅(jin) 有少數企業(ye) 有工程實踐經驗。
行業(ye) 規範方麵,萬(wan) 物新生集團執行總裁王永良介紹,傳(chuan) 統手機回收行業(ye) 交易層級複雜、中間商眾(zhong) 多,缺乏統一的行業(ye) 標準,長期缺乏正規回收渠道導致回收缺乏統一的質檢與(yu) 定價(jia) 標準。
如何進一步促進廢舊手機回收產(chan) 業(ye) 規範化發展?王永良建議,應加強回收網絡建設,為(wei) 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回收服務;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供應鏈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加強產(chan) 業(ye) 鏈協作,推動製造商、銷售商、回收企業(ye) 和再生產(chan) 企業(ye) 等各環節形成聯動。
劉建國建議,要加快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同時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中,探索將廢舊手機作為(wei) 特殊品類垃圾開展專(zhuan) 項回收的可行模式;加強麵向公眾(zhong) 的廢舊手機回收宣傳(chuan) 教育,促進廢舊手機存量消納與(yu) 市場擴大。(記者 穀業(ye) 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