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雜技劇《先聲》:站在“藝”的前沿 講好曆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4-01-16 10:27: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這部劇猶如一枝‘報春花’綻放首都舞台,新年伊始,為(wei) 中國雜技藝術創作開了個(ge) 好頭!”這是專(zhuan) 家在雜技劇《先聲》研討會(hui) 現場發出的感慨。

  作為(wei) “2024年度全國優(you) 秀雜技劇目晉京展演”首部劇目,雜技劇《先聲》近日登上北京舞台,沈陽雜技演藝集團以最強陣容演繹發生在東(dong) 北地區的重大曆史題材,向觀眾(zhong) 展示東(dong) 北雜技的藝術魅力,傳(chuan) 遞沈陽人的正能量與(yu) 精神氣質。

  從(cong) “技”到“劇”的飛躍

  冬夜寒風凜凜,北京保利劇院裏人聲鼎沸、座無虛席。當大幕拉開,雜技劇《先聲》仿佛是一支變幻無窮的萬(wan) 花筒,雜技、戲劇、舞蹈、魔術等藝術形式互相交融。這台引領雜技藝術潮流的創新融合大戲,為(wei) 隆冬時節注入一股文化暖流。

  該劇是由沈陽市委宣傳(chuan) 部、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聯合出品,沈陽雜技演藝集團創作演出的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劇資助項目,是國內(nei) 首部以雜技劇形式將九一八事變的史實搬上舞台的重大曆史題材作品。自2023年9月首演至今,已演出21場。

  雜技劇《先聲》以創新手法用雜技講好中國故事。六大戰爭(zheng) 場麵、30個(ge) 節目重組、40場布景轉換……整台劇目在跨界融合中,用雜技藝術訴說著東(dong) 北人民發出誓死抗戰“先聲”的恢宏曆史情境。

  作為(wei) 該劇藝術總監,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hui) 主席邊發吉表示,雜技劇《先聲》經過多次的沉澱及打磨修改,盡管過程很艱難,但主創卻信心百倍,相信這部劇目一定會(hui) 走向更高的舞台。

  雜技語匯重現曆史情境

  在北國林海雪原之中,在森嚴(yan) 的軍(jun) 火庫和奉天火車站熙攘之間,舞獅、高蹺、騰空飛杠、爬杆、車技、網吊……演員用專(zhuan) 為(wei) 劇情而創設的雜技技巧,表現了抗戰中東(dong) 北人民與(yu) 侵華日軍(jun) 殊死搏鬥、百折不撓的精神,用雜技特有的表現張力放大情緒,為(wei) 觀眾(zhong) 生動還原了九一八事變永不磨滅的曆史記憶。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先聲》用雜技藝術為(wei) 中國14年抗戰提供了形象的依據,我們(men) 始終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把所有對抗戰精神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信仰傾(qing) 注在創作中,逐字逐句論證,清晰還原史實,全身心紮進去學英雄、演英雄、做英雄。”中國雜協副主席、沈陽雜技演藝集團董事長安寧回憶創作過程時說。在他看來,這部劇的使命就是將抗戰精神在新時代傳(chuan) 揚下去,尋求自強不息的時代表達。

  舞台將時間拉回到彼時“北大營軍(jun) 訓”的場景中,5位演員在空間軸線中依次疊加、上下翻飛,這正是“沈陽雜技”享譽全球的“騰空飛杠”表演,令現場觀眾(zhong) 無不驚歎叫絕。“街頭巷戰”的情節則是生死時速間的對抗較量,摩托車與(yu) 車鬥分離後展示的獨輪車技,將高難度的技藝與(yu) 激烈的戰鬥場景完美契合,以高度提純的雜技語匯講述了東(dong) 北人民國難當頭的率先覺醒和麵對強敵的奮起反抗。

  話劇表演藝術家、北京演藝集團原副總經理李龍吟在該劇的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上說:“劇中的雜技演員表演水平過硬,他們(men) 的演繹非常感人。”

  好劇引領新時代審美

  今天的雜技,已不再隻是過去以“炫”為(wei) 主的“技”,而是開放胸懷,融入當代姊妹藝術與(yu) 舞台新技術,一步一步走向“藝”的前沿。

  北京青年觀眾(zhong) 廖先生對雜技劇《先聲》期待已久,觀看後讚不絕口:“每一個(ge) 雜技動作,都讓我感歎演員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挑戰不可能!劇情的演繹和創新的舞美結合也相當出彩,既有緊張刺激的戰爭(zheng) 情節,又有催人淚下的溫情故事。這帶給我極大的震撼,難以忘懷!”

  “《先聲》是有著獨特的審美價(jia) 值和社會(hui) 意義(yi) 的一部雜技劇。它能夠抓住很多年輕人甚至是孩子的心,可以引領年輕人的審美取向。”研討會(hui) 上,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係教授邊文彤認為(wei) ,演員在舞台上的狀態,還有發自內(nei) 心對未來包括對自身的自信,都是這個(ge) 時代非常需要的。有了今天《先聲》這種豐(feng) 富的表達,會(hui) 給其他劇種帶來創作上的新思考。

  守正方能創新。2024年,雜技劇《先聲》將啟動更廣泛的全國巡演活動,賡續73年光榮曆史的“沈雜人”在新時代將繼續砥礪前行,讓“先聲”之音遠揚,讓“沈陽雜技”這張文化名片持續綻放光芒。(葛鑫)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