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場館拒絕老年人,社會適老化轉型是係統工程
作者:朱昌俊
原本退休想鍛煉,結果年齡“過了線”?《工人日報》記者走訪多家運動場館發現,一些場館對老年人設置年齡限製,其中包括部分健身房、遊泳館和滑雪場等。限製一般設置在60~70歲,有的甚至降至55歲或50歲。
從(cong) 市場主體(ti) 的角度,一些健身場所限製老年人入場,其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畢竟,如滑雪等不少運動項目,對老年人來說相對有更大風險,商家出於(yu) 安全因素限製年齡,確有其苦衷。但在老齡化不斷加深的今天,這一幕的出現很有代表性。它反映的,本質上還是社會(hui) 很多方麵都還遠未完成對於(yu) 老齡化的適應。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21.1%,這意味著中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社會(hui) 。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斷提升,必然會(hui) 催生新的需求,社會(hui) 需要從(cong) 觀念到現實都作出新的調試,才能適應好他們(men) 的需要。就以健身為(wei) 例,之前有調查數據顯示,8.7%的老年人閑暇時前往專(zhuan) 業(ye) 健身機構;近一半老年人每周至少參與(yu) 一次體(ti) 育鍛煉,約1/4老年人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當老年人數量進一步增多及生活水平繼續提高,這個(ge) 群體(ti) 對於(yu) 專(zhuan) 業(ye) 健身場所的需要也必然進一步上升。那麽(me) 健身場館繼續一刀切地以年齡原因將老年人拒之門外,顯然就會(hui) 產(chan) 生越來越大的“不適”。
從(cong) 另一方麵看,老年人口在社會(hui) 總人口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做好老年人市場可能也是很多健身場所不得不開辟的“第二增長點”。那麽(me) ,與(yu) 其簡單地按年齡拒絕接待老年人客戶,不妨多在服務上做一些新的適老化改造,平衡好安全風險、老年人需求與(yu) 自身發展的關(guan) 係。可以說,健身場館若還是按照傳(chuan) 統的眼光,基於(yu) 慣性拒絕老年人,無論是之於(yu) 老年人本身還是行業(ye) 的發展而言,都未必再是理性的選擇。
當然,這種轉變如果沒有一些現實的激勵和全行業(ye) 的聯動,速度可能沒那麽(me) 快。比如,能不能推出適合老年人客戶的健身保險,以最大程度減少健身機構的安全責任顧慮?而在健身設備和器材生產(chan) 商的角度,可能需要及時研發和生產(chan) 一些符合老年人身體(ti) 狀況與(yu) 運動特點的健身器材,來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也減少安全風險。事實上,目前已有一些機構在進行嚐試。如北京一些遊泳館正在細化向老年人群體(ti) 開放的保障方案。除了做好地麵防滑和過道清障等工作外,還開辟老年人專(zhuan) 用泳道;上海的“長者健康運動之家”,全部健身器材都是針對老年人的體(ti) 質特點進行適老化研發的,並提供慢性病運動幹預、運動康複訓練和休閑社交等“一站式”運動康養(yang) 服務。
應該說,當前老年群體(ti) 在進入健身場館時所遭遇的年齡尷尬,實際是社會(hui) 適老化程度與(yu) 老年人需求之間仍存在落差的一個(ge) 現實縮影。近年來,從(cong) 老舊小區改造,到一些手機網絡應用的適老化改造,社會(hui) 對於(yu) 老齡化的應對、適應工作其實已經在逐步推進。但從(cong) 現實看,社會(hui) 的綜合應對顯然還需要加快。
要提醒的是,這不僅(jin) 是哪一個(ge) 主體(ti) 和哪一個(ge) 行業(ye) 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hui) 的共同行動。比如,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就提出了4個(ge) 方麵的26項舉(ju) 措,既涉及公共服務的完善,也關(guan) 係到新的產(chan) 業(ye) 的培育。一言以蔽之,推進社會(hui) 的適老化轉型,還需要在政策引導、市場創新等方方麵麵形成更大的合力,以激發社會(hui) 的行動力和智慧。(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