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粉蒸肉被判賠5萬元”案撤訴,兩大問題待解
小作坊如何提檔升級?知假買(mai) 假該不該獲賠?
“賣粉蒸肉被判賠5萬(wan) 元”案撤訴,兩(liang) 大問題待解
閱讀提示
近日,備受關(guan) 注的“農(nong) 婦賣150份粉蒸肉被判賠5萬(wan) 元”一案有了新進展。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已作出民事裁定,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準許原告撤訴,並撤銷原一審和二審判決(jue) 。專(zhuan) 家指出,這一結果有利於(yu) 激勵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幹事創業(ye)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小作坊提檔升級和明確職業(ye) 打假人知假買(mai) 假該不該獲得法律支持。
近日,備受關(guan) 注的“農(nong) 婦賣150份粉蒸肉被判賠5萬(wan) 元”一案有了新進展。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已作出民事裁定,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準許原告(邵某)撤訴,並撤銷原一審和二審判決(jue) 。
如何讓小作坊滿足食品安全標準,實現提檔升級?知假買(mai) 假該不該獲得賠償(chang) ?此事雖已落下帷幕,但留下的爭(zheng) 議與(yu) 思考卻遠未結束。
賣150份粉蒸肉被判賠5萬(wan) 元
2021年7月,消費者邵某在重慶忠縣毛媽媽經營部(以下簡稱毛媽媽)購買(mai) 了150份熟食粉蒸肉。收到貨後,邵某發現這批熟食的包裝上無產(chan) 品名稱、生產(chan) 日期和保質期等信息,遂將毛媽媽起訴至法院,請求“退一賠十”。
經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和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兩(liang) 級法院均支持邵某的訴求。判定毛媽媽除退款退貨外,還要10倍賠償(chang) 對方49991.6元,總計超過5萬(wan) 元。
據悉,毛媽媽售賣的粉蒸肉用土碗盛裝,外麵用真空透明袋密封,但包裝上無產(chan) 品名稱、生產(chan) 時間、生產(chan) 經營者名稱和地址、保質期等標識。法院認定,毛媽媽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條“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chan) 日期或者生產(chan) 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chan) 經營者名稱、地址、聯係方式等內(nei) 容”的規定,因此,該粉蒸肉屬於(yu) 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一審、二審判決(jue) 被撤銷
此事在網上引發爭(zheng) 論,有網友支持邵某的做法,認為(wei) 食品安全無小事;也有網友同情毛媽媽,認為(wei) 其產(chan) 品並無質量問題,隻是包裝不符合規定,被職業(ye) 打假人“碰瓷”有點冤。而對於(yu) 知假買(mai) 假該不該獲得法律支持,各方存在較大爭(zheng) 議。
二審判決(jue) 後,毛媽媽委托律師向重慶市高院申請再審。2023年11月,重慶市高院對該案作出民事裁定。記者在裁定書(shu) 上看到:“該院審理過程中,原告(邵某)以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為(wei) 由,申請撤回一審起訴。法院認為(wei) ,原告撤回一審起訴的請求,已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hui) 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依法予以準許。”
“‘農(nong) 婦賣150份粉蒸肉被判賠5萬(wan) 元’一案,準許撤訴,撤銷原一審和二審判決(jue) 。從(cong) 經濟學角度考量,有其積極意義(yi)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莫遠明對記者說,從(cong) 製度經?濟學分析,對小本經營、夜攤經濟等民生經濟持寬容態度,有利於(yu) 保護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等弱勢群體(ti) 利益,實現和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從(cong) 行為(wei) 經濟學分析,有利於(yu) 激勵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幹事創業(ye) 。但更重要的問題還是如何讓小作坊滿足食品安全標準以及明確職業(ye) 打假人知假買(mai) 假該不該獲得法律支持。
各地積極推進小作坊提檔升級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這起案件原本的判決(jue) ,對於(yu) 小商家來說無疑是一個(ge) “利空”。此案引發了社會(hui) 對職業(ye) 打假人的廣泛關(guan) 注。它不僅(jin) 揭示了法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時可能存在漏洞,也反映了法律與(yu) 道德之間的微妙平衡。因此,應明確職業(ye) 打假人知假買(mai) 假該不該獲得法律支持,並細化知假買(mai) 假行為(wei) 的裁判規則。此外,對於(yu) 小微經營者來說,這是一個(ge) 警示,提醒他們(men) 必須注意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記者注意到,為(wei) 改善小作坊生產(chan) 加工環境,有效激發市場活力,近年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都非常重視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工作。
近年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參照國家、省、市級相關(guan) 要求,結合本地食品小作坊類型分布情況,為(wei) 麵製品和肉製品食品小作坊設計了車間平麵布局圖模板,向食品小作坊申請開辦者明示開辦標準,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關(guan) 口”。同時,製定了《深圳市生濕(幹)麵製品生產(chan) 加工小作坊規範生產(chan) 工作指引》及係列食品安全製度,為(wei) 食品小作坊後續生產(chan) 規範提供參考。
重慶市江北區則積極推動小餐飲小作坊小攤販綜合治理轉型升級。該區投入預算經費378.5萬(wan) 元,創建“名特優(you) ”食品小作坊,對轄區30家小作坊加工環境、工藝流程、機器設備進行提檔升級,在漁人灣碼頭建立重慶市首個(ge) 食品加工小作坊園區,統一規劃給水、排汙等基礎設施,並共享檢驗室等配套設施,提供政策、資金等支持,鼓勵引導食品小作坊進入園區集中生產(chan) 經營;嚴(yan) 格實行“三限三有三控”管理,實施小攤販改造提升工程等。
近日,記者前往忠縣實地探訪毛媽媽發現,該經營部確係家庭式食品生產(chan) 加工小作坊,但已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重慶市食品生產(chan) 加工小作坊登記證》,目前已在食品包裝上按法律要求標明了相關(guan) 信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