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二級醫院開設兒科門診能否帶動兒科醫生培養
【閱讀提示】北京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均將設兒(er) 科門診
光明網評論員: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上,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深化健康北京建設。其中包括強化兒(er) 科服務體(ti) 係和人才隊伍建設,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兒(er) 科門診。
在2023-2024年秋冬季,各種呼吸道疾病多發、高發,肺炎支原體(ti) 、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體(ti) 輪番襲擊,讓兒(er) 童健康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全國各地兒(er) 科患者數量居高不下,高峰期甚至出現兒(er) 科門急診一號難求的情形。因此,北京市今年實現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兒(er) 科門診,無疑是個(ge) 利好消息,也是積極信號。
呼吸道疾病多發、高發,是促使兒(er) 科患者數量居高不下、兒(er) 科門診一號難求等現實問題的外因,內(nei) 因則仍舊在於(yu) 兒(er) 科醫生長期緊缺這個(ge) 老問題。早年數據顯示,若按照實現“0.69名兒(er) 科醫生/千名兒(er) 童”的目標,當時我國兒(er) 童醫生缺口數近9萬(wan) 人。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兒(er) 科醫師數量為(wei) 20.6萬(wan) 人,在全國420多萬(wan) 名醫生中占比約5%。而我國0~17周歲兒(er) 童數量約有2.98億(yi) 人。兩(liang) 相對比下,兒(er) 科醫生數量缺乏是不爭(zheng) 的事實。
此前,北京市衛健委發布了提供兒(er) 科診療服務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名單,共計有150家。名單中備注了諸如無兒(er) 科輸液、無兒(er) 科病房和無兒(er) 科急診等現狀。這些現狀反映的是現實需求下,許多醫院隻是臨(lin) 時開啟兒(er) 童診療服務,分散那些具有完備兒(er) 科體(ti) 係能力的醫院的就診壓力。醫院臨(lin) 時開啟兒(er) 童診療顯然不利於(yu) 兒(er) 科醫生的係統培養(yang) ,而兒(er) 童疾病並非隻局限於(yu) 呼吸道問題,也並非短暫高發。讓父母安心讓兒(er) 童病患能夠隨時便利就診,顯然是題中之義(yi) 。
當然,每座城市的醫療機構數量不盡相同,每座城市的財政供養(yang) 能力也各不一樣,在全國普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兒(er) 科需從(cong) 長計議。北京此舉(ju) 的積極意義(yi) 就在於(yu) ,在目前兒(er) 科醫生普遍麵臨(lin) 培養(yang) 難、招聘難等問題的當下,有特大城市仍然直麵難題,這頗為(wei) 難得。兒(er) 科醫生培養(yang) 難,但兒(er) 科醫生又缺乏,這容易陷入“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悖論中,而許多現實問題往往在行動中會(hui) 得到解決(jue) 。
開設兒(er) 科門診和提供兒(er) 科診療服務完全是兩(liang) 個(ge) 概念,開設兒(er) 科門診意味著醫療機構需要全年提供兒(er) 科診療服務,兒(er) 科醫生也並非是隻有忙時才被關(guan) 注的群體(ti) 。約2.98億(yi) 的兒(er) 童數量帶來的兒(er) 童就診需求也是海量。正如兒(er) 童用藥與(yu) 成人用藥大有不同,兒(er) 童診療有其自身特點。不能因為(wei) 當前兒(er) 科醫生培養(yang) 難,就放棄了兒(er) 科門診的建設和普及。當一家醫院願景是建設兒(er) 科門診,這就明確釋放將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ye) 崗位、資金投入和建設專(zhuan) 科培養(yang) 體(ti) 係的信號。這顯然能夠吸引一批醫學生的重視,從(cong) 而帶動醫學院校對兒(er) 科專(zhuan) 科培養(yang) 的重視。此外,二級以上醫院開設建設兒(er) 科,也符合分級診療發展趨勢。先提供崗位,後獲取人才,這或許能讓當前兒(er) 科醫生資源缺乏的現狀有所改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