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2023年多地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

發布時間:2024-02-04 10:20:00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截至1月30日,全國31個(ge) 省(區、市)的2023年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相關(guan) 數據已全部出爐。從(cong) 各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和地方兩(liang) 會(hui) 政府工作報告情況看,麵對外部壓力和內(nei) 部困難,各地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保民生等各項工作,“穩”的基礎不斷夯實,“進”的力量加速積聚。

  經濟大省“頂梁柱”作用明顯

  2023年,多地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特別是經濟大省“頂梁柱”作用明顯。廣東(dong) 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經濟總量突破13萬(wan) 億(yi) 元的省份,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13.57萬(wan) 億(yi) 元,連續35年居全國第一位。江蘇居第二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12.82萬(wan) 億(yi) 元,擁有的“萬(wan) 億(yi) GDP”城市增至5個(ge) 。山東(dong) 、浙江、四川2023年GDP分別突破9萬(wan) 億(yi) 元、8萬(wan) 億(yi) 元和6萬(wan) 億(yi) 元。河南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59132.39億(yi) 元。

  經濟總量達到新量級的還有湖南,地區生產(chan) 總值邁過5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重慶、遼寧、雲(yun) 南攜手進入“3萬(wan) 億(yi) 元俱樂(le) 部”。重慶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30145.79億(yi) 元,成為(wei) 中西部地區首個(ge) GDP超過3萬(wan) 億(yi) 元的城市。遼寧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到30209.4億(yi) 元,雲(yun) 南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30021億(yi) 元,貴州突破2萬(wan) 億(yi) 元……

  從(cong) 同比增速看,過半數省(區、市)GDP增速跑贏“全國線”。西藏以9.5%的增速領跑全國,增速較上年提高8.3個(ge) 百分點。海南緊隨其後,增長9.2%。內(nei) 蒙古同比增長7.3%,新疆、寧夏、甘肅、吉林、重慶分別增長6.8%、6.6%、6.4%、6.3%和6.1%。山東(dong) 、四川、浙江、湖北均增長6.0%,江蘇、安徽均增長5.8%,河北為(wei) 5.5%,遼寧、青海均增長5.3%。北京增速與(yu) 全國持平,山西、上海、貴州、廣東(dong) 、湖南、福建、雲(yun) 南、天津、陝西、廣西、江西、河南、黑龍江低於(yu) 全國增速水平。

  分區域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引擎作用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發展潛力持續顯現。2023年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區、市)中,西部地區占7席,且均不低於(yu) 6%。四川、重慶、雲(yun) 南經濟總量實現新突破,內(nei) 蒙古達到自2016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寧夏經濟增速連續7個(ge) 季度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人均GDP首次超過7萬(wan) 元,為(wei) 曆史最好成績。

  東(dong) 北地區全麵振興(xing) 蓄勢發力。吉林地區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6.3%,時隔多年再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三次產(chan) 業(ye) 增速均快於(yu) 全國。遼寧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5.3%,連續4個(ge) 季度增速高於(yu) 全國。“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年度增速高於(yu) 全國,經濟運行低速徘徊的態勢發生重大轉變。”遼寧省統計局副局長侯巍表示。

  供需兩(liang) 端合力實現新突破

  經濟回升向好,離不開供需兩(liang) 端的協同發力。2023年,各地打出政策“組合拳”,推動三次產(chan) 業(ye) 穩步回升,重點行業(ye) 支撐有力;“三駕馬車”匯聚合力,內(nei) 需潛力加快釋放。

  以浙江和廣東(dong) 為(wei) 例。2023年,浙江在經濟總量站上新台階的同時,服務業(ye) 增加值、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額等關(guan) 鍵指標均超過3萬(wan) 億(yi) 元,工業(ye) 增加值也接近3萬(wan) 億(yi) 元。廣東(dong) 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突破4萬(wan) 億(yi) 元,工業(ye) 投資連續36個(ge) 月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佛山成為(wei) 廣東(dong) 第二個(ge) 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3萬(wan) 億(yi) 元的城市,深圳成為(wei) 廣東(dong) 第二個(ge) 萬(wan) 億(yi) 元消費城市。

  工業(ye) 對經濟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2023年,各地高度重視製造業(ye) 發展,絕大部分省(區、市)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較2022年增長近20%。工業(ye) 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10個(ge) 工業(ye) 大省中有8個(ge) 省份增速高於(yu) 全國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整體(ti) 增速,江蘇、山東(dong) 、安徽等省份增速都超過了7%。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隨著服務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業(ye) 加速複蘇。2023年,北京服務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1%,增速持續高於(yu) GDP增長水平,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金融業(ye)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七成。重慶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5.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5%,成為(wei) 增長主引擎。

  消費市場加速回暖,市場活力增強。2023年,湖南假日旅遊、文旅消費、“夜經濟”持續引爆,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1%。海南做好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篇境外消費回流文章”,全年離島免稅購物金額達437.6億(yi) 元,增長25.4%,購物人數增長近60%。黑龍江冰雪旅遊火爆出圈,哈爾濱機場旅客年吞吐量2080.5萬(wan) 人次,創曆史新高、居東(dong) 北地區之首。

  投資結構不斷優(you) 化。2023年,雲(yun) 南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0.5%,占全部投資比重達50.4%,規模遠超房地產(chan) 開發和交通、水利投資之和,達到曆史最高水平,為(wei) 經濟發展蓄積了後勁。內(nei) 蒙古新能源產(chan) 業(ye) 投資比上年增長70.1%,快於(yu) 全部投資增速50.3個(ge) 百分點。遼寧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4%,近10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創造了“十三五”以來的最好成績,其中製造業(ye) 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分別高出整體(ti) 投資增速10個(ge) 和11.2個(ge) 百分點。

  對外貿易韌性顯現。麵對世界經濟複蘇勢頭不穩、外需走弱、價(jia) 格下跌、主要經濟體(ti) 增長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廣東(dong) 外貿實現正增長,規模再創曆史新高,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ye) 數量首次突破13萬(wan) 家,同比增加9.4%。浙江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ye) 數量首次突破10萬(wan) 家,合計進出口3.93萬(wan) 億(yi) 元,增長7.1%,占全省進出口比重首次超過八成。

  以新質生產(chan) 力開啟新征程

  各地經濟“穩”的基礎得以夯實,離不開產(chan) 業(ye) 的“穩”,也得益於(yu) 結構的“進”。

  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2023年,上海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yu) 全市生產(chan) 總值的比例達4.4%左右,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提高到50.2件。廣東(dong) 加快打造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將1/3以上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專(zhuan) 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

  擇“高”而立、向“新”而行,各地工業(ye) 經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更加明顯,經濟結構優(you) 化取得新進展。2023年,北京新型儲(chu) 能、半導體(ti) 器件、顯示器件、新能源整車製造等行業(ye) 快速發展,增加值合計增長超六成。山東(dong) 提速布局新產(chan) 業(ye) 新賽道,集中培育32個(ge) 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15個(ge) 省級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達到210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天津集成電路、車聯網、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鏈增加值均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

  在中西部地區,河南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2023年規上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3%、11.7%。湖北工業(ye) 技改投資連續8個(ge) 月增長加快,汽車行業(ye) 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增加值由2023年上半年負增長回升至全年增長4.8%,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增長30.6%。陝西裝備製造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均保持兩(liang) 位數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成為(wei) 新的“陝西名片”。在東(dong) 北地區,吉林全麵打造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高地,推動碳纖維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目前原絲(si) 、碳纖維產(chan) 能均居國內(nei) 首位。

  區域協調持續深化。2023年,河北引進央企二級、三級子公司實現曆史性突破,全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1%。海南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熱帶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旅遊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四大主導產(chan) 業(ye)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六成。

  經營主體(ti) 活力提升。浙江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you) 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截至2023年末,經營主體(ti) 達1034萬(wan) 戶,比上年末增長9.6%。湖南堅持要素保障與(yu) 環境優(you) 化並舉(ju) 、梯隊培育與(yu) 入庫指導並進,2023年末湖南在庫“四上”企業(ye) 5.79萬(wan) 家、同比增長11.8%,近3年首次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 (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li)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