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優勢 推動轉型發展——吉林省白山市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取得實效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許天舒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1月30日,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封凍的鬆花江冰麵上,首屆中國·吉林鬆花江滑冰馬拉鬆挑戰賽開賽,雪地自行車馬拉鬆挑戰賽、冰上龍舟超級聯賽等10項冰雪體(ti) 育賽事,以及冰湖露營、冰河穿越挑戰等10項冰雪體(ti) 驗活動同時舉(ju) 辦,“鬆花江上·雪穀市集”過大年活動同步開啟。冰麵上,7000多名運動員競逐,萬(wan) 餘(yu) 名遊客感受東(dong) 北年味兒(er) 。比賽活動現場直播訪問點擊量高達3368萬(wan) 人次。
借助冰雪冷資源釋放經濟熱效應是白山市積極踐行“兩(liang) 山”理念的探索實踐之一。近年來,白山市以綠色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麵振興(xing) 為(wei) 主線,不斷厚植生態優(you) 勢、發揮資源潛力、積蓄發展動能,讓生態底色更亮、發展成色更足。
1.構建四季暢遊新格局
高高掛起的紅燈籠透著喜慶,521米長的巨型雪滑梯上傳(chuan) 來陣陣笑聲,穿著東(dong) 北花棉襖的服務員成了遊客朋友圈裏的熱點……大年初二,雪穀市集沉浸在歡樂(le) 祥和的節日氛圍中。
一處專(zhuan) 營白山特產(chan) 的攤位前,老板小徐在推介自家產(chan) 品時,還不忘給家鄉(xiang) 宣傳(chuan) :“大肉串香,冰糖葫蘆甜,人參泡酒能驅寒,歡迎大夥(huo) 兒(er) 來鬆花江冰麵兒(er) 上過大年!”小徐是土生土長的白山人,在雪穀市集附近經營一家特產(chan) 店。“這幾年,白山年年有大變化,遊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聽說家附近要建個(ge) 20萬(wan) 平方米的大集,我第一時間就報名加入。”小徐說,從(cong) 市集開街遊客就絡繹不絕,自家攤位幾乎天天“爆單”。
白山市位於(yu) 吉林省東(dong) 南部,地處長白山核心腹地,鴨綠江、鬆花江穿流而過,因山得名,因水而秀,素有“長白林海”“立體(ti) 資源寶庫”等美譽,也曾是抗美援朝的重要後援地。依托寶貴的文旅資源,白山市在2021年明確提出“一山兩(liang) 江”品牌戰略,並逐漸構建起四季暢遊新格局。全市高標準推進了一批重點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創新打造了“長白山之夏”“長白山之冬”節慶品牌、“鴨綠江文化旅遊季”等文旅IP,推出自駕遊、康養(yang) 遊、鄉(xiang) 村遊和紅色旅遊等各類線路,適合四季暢遊。
2023至2024年新雪季,白山市再次以冰雪運動為(wei) 牽引力,以冰雪旅遊為(wei) 推動力,以冰雪文化為(wei) 凝聚力,陸續舉(ju) 辦了白山滑雪開板周、白山溫泉康養(yang) 周、白山礦泉漂流季等40多項冰雪活動。
“旅遊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為(wei) 白山帶來了方方麵麵的變化。”白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王文江說,“白山市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積極參與(yu) 國家級衛生城、園林城、文明城創建活動,提升環境質量。同時,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就業(ye) ,住宿、餐飲、交通等相關(guan) 行業(ye) 也得到整體(ti) 提升。2023年,白山市接待國內(nei) 遊客1256.09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307.65%,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206.08億(yi) 元,同比增長393.13%,實現了旅遊人數、收入雙提升。”目前,白山市正在編製《鬆花江經濟帶旅遊發展專(zhuan) 項規劃》《鴨綠江經濟帶旅遊發展專(zhuan) 項規劃》,旨在以更加完善的頂層設計帶動全域旅遊大發展。
2.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在白山市撫鬆縣,坐落著亞(ya) 洲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萬(wan) 良長白山人參市場。晚6點,市場裏,一家土特產(chan) 店經理冷延偉(wei) 和員工們(men) 還在整理人參訂單,準備打包發貨。他笑著介紹:“白山人參的品質越來越好,每逢年節,人參相關(guan) 產(chan) 品都會(hui) 成為(wei) 熱銷年貨禮品。”
白山市是我國人參主產(chan) 區之一,園參種植麵積約3.96萬(wan) 畝(mu) ,占吉林省種植麵積的28.3%;林下參種植麵積50萬(wan) 畝(mu) 以上,占吉林省種植麵積的40%。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科研的貢獻,白山市人大代表、當地某植保技術公司負責人徐懷友就是帶頭人之一。近年來,他帶領團隊聯合省內(nei) 外科研院所,合作選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人參良種,實現了人參種植全流程溯源和跟蹤服務,並協助有關(guan) 部門製定了33項人參種植標準。
2023年,白山市“撫鬆人參”入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的第二批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名錄。撫鬆縣人參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昊說:“白山人參種植實現了土壤生物菌肥改良養(yang) 護、病蟲害的統防統治等技術運用,有機肥、生物藥、生物菌劑等科學搭配使用,園參標準化比重達85%。如今的白山不僅(jin) 有了人參綠色品牌,還走上了特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之路。”目前,白山市擁有人參加工企業(ye) 3554戶、人參品牌產(chan) 品181個(ge) 、原料基地15個(ge) ,開發出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五大係列820餘(yu) 款產(chan) 品,人參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達210.76億(yi) 元。
不僅(jin) 僅(jin) 是人參,借助長白山獨特的氣候,白山市中藥材種植品種超過30種,標準化種植比重達60%以上,已建成撫鬆人參、靖宇西洋參、臨(lin) 江刺五加等中藥材規範化生產(chan) 示範基地,中藥材種植業(ye) 實現產(chan) 值約占全市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56%。
春節剛過,白山市靖宇縣濛江鄉(xiang) 珠子河村會(hui) 議室氣氛熱烈,村民們(men) 正為(wei) 新一年如何發展村集體(ti) 經濟出謀劃策。珠子河村位於(yu) 高寒山區,多為(wei) 偏坡地,種植糧食作物總是歉收。2015年,在政府的幫助和反複調研的基礎上,珠子河村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開始種植藍莓,嚐到了因地製宜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的甜頭。“就拿去年村裏的藍莓產(chan) 值來說,平均一畝(mu) 地的純利潤能達到兩(liang) 千到三千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付國明說,小小的藍莓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實現了“家家有項目,戶戶有產(chan) 業(ye) ”。
目前,珠子河村藍莓、藍靛果等小漿果種植規模超過1500畝(mu) ,而白山市藍莓種植麵積已經達到7.18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鮮果3.8萬(wan) 噸,綜合產(chan) 值10億(yi) 元。部分藍莓種植村還建起富有特色的采摘園、文化長廊等,實現了“農(nong) 業(ye) 搭台,旅遊唱戲”。
近年來,白山市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入實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工程,聚焦參、蛙、菌、藥、菜、牧、果、蜂、漁、水十大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促進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集群式發展,形成了以人參為(wei) 主體(ti) 、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規模化發展的“一主多元”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布局。
3.堅持不懈守護綠水青山
近年來,隨著鬆花江旅遊業(ye) 開發,原本就注重保護綠水青山的白山市更加重視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河長和河道保潔員的工作量隨之增大。“一次下大雨,上遊衝(chong) 下來很多樹枝。我們(men) 帶著河道保潔員和村民們(men) 打撈了兩(liang) 三天,每天天剛蒙蒙亮就開工,一直幹到傍晚太陽落山。”白山市靖宇縣花園口鎮鬆江村頭道鬆花江段河長範晶說,她每個(ge) 月需要巡河4到8次。即便入冬後,河麵的清理工作也不曾停止,河長們(men) 依舊要帶著河道保潔員定時定點巡查、清理。
白山市自2018年打響碧水保衛戰以來,全麵落實河長製,建立覆蓋所有河流的常態化河道保潔機製,全市“四級”967名河長常態化開展巡河。到2023年底,全市已為(wei) 1304個(ge) 入河排口建立“一口一檔”,開展全域萬(wan) 裏綠水長廊建設項目61個(ge) ,建設長度達130公裏,完成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守護水岸線、修複水生態、弘揚水文化和做強水經濟等重點任務。2023年,白山市在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躍居吉林省第一位。
除開展碧水保衛戰,白山市還借助藍天、青山、黑土地、草原濕地保衛戰,全麵監管秸稈禁燒,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和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加強農(nong) 用地汙染源頭防控,嚴(yan) 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行動。
“看!遊過來的這群就是秋沙鴨。前幾年,這兒(er) 隻有幾隻綠頭鴨,現在不光有綠頭鴨、秋沙鴨,還有鴛鴦、東(dong) 方白鸛和白頭鶴等20多種水鳥!”白山市攝影家協會(hui) 主席李純金從(cong) 2015年開始拍攝動物。他用鏡頭記錄靈動的生命,也記載著白山市的生態變化。
白山市渾江區六道江鎮距離市區15千米,可每到冬天,這裏的張家村和勝利村都會(hui) 聚集大批的動物攝影愛好者。“早些年,隻有我一人過來拍攝,現在生態保護做得好,動物種類越來越豐(feng) 富,不光有省內(nei) 攝影愛好者定期來,還有外省朋友遠道而來,熱鬧得很。”李純金感慨道。
在李純金的攝影作品中,紅嘴鷗成群結隊地在水麵盤旋,蒼鷺展翅翱翔,鬆鼠一邊吃著堅果,一邊探頭和遊客對視……這樣一幅幅人與(yu) 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態畫麵,源於(yu) 白山市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堅持不懈和高度重視。近年來,白山市人大常委會(hui) 針對渾江流域保護現狀,創造性地提出跨省、跨地區開展流域立法協作新思路,簽訂了《渾江流域跨區域立法協同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地方協同立法向區域化、流域化發展。
如今的白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4.6%,居全國地級市之首,432條大小河流組成了東(dong) 北地區的水係之源,野生動植物2850餘(yu) 種,被公認為(wei) 地球同一緯度帶原始狀況保持最好、生物物種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種基因庫,被譽為(wei) 東(dong) 北亞(ya) 的“綠肺”和“水塔”,更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6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