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業航天“南箭北星”格局初顯
已聚集商業(ye) 航天重點企業(ye) 200餘(yu) 家,未來將輻射帶動多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北京商業(ye) 航天“南箭北星”格局初顯
“發展商業(ye) 航天,我們(men) 有底氣!”3月4日,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新材料與(yu) 智能製造科技處處長楊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眼下,北京正搶抓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機遇,初步形成“南箭北星”格局,商業(ye) 航天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聚集了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國70%以上的商業(ye) 火箭整箭企業(ye) ,取得商業(ye) 火箭領域多項第一,主營產(chan) 品總營收超600億(yi) 元,未來將輻射帶動產(chan) 生多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在北京北部的“星穀”,為(wei) 商業(ye) 衛星研發的氪氣電推進發動機正在進行點火試驗。作為(wei) 衛星的新能源發動機,它能節省90%推進劑、降低40%衛星質量,有效幫助衛星快速入軌和避讓空間碰撞等。
“我們(men) 研發的氙氣、氪氣等電推進係統在國內(nei) 低軌通訊、遙感衛星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到2月底,我們(men) 交付了各類電推進產(chan) 品70多台,入軌38台,在軌產(chan) 品100%零故障可靠運行。”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沈震宇告訴記者。
在北京北部的另一個(ge) 高科技園內(nei) ,銀河航天正在研製太陽翼和相控陣天線一體(ti) 化通信衛星,這也是企業(ye) 攻關(guan) 研發的、世界領先的“翼陣合一”關(guan) 鍵技術,未來將用於(yu) 支持手機直連衛星的寬帶通信。
中關(guan) 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唐超說:“圍繞著海澱‘星穀’的建設目標,推動星座的生產(chan) 企業(ye) 、衛星製造企業(ye) 、零部件企業(ye) 、應用企業(ye) 集聚協同,推動人工智能、6G等海澱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賦能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助力打造商業(ye) 航天新質生產(chan) 力。”
在北部建設“星穀”的同時,全國70%以上的整箭企業(ye) 也在北京南部加速集聚:在火箭研發企業(ye) 藍箭航天,他們(men) 研發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技術,已成功完成試驗飛行;中科宇航自主研製的液體(ti) 運載火箭也將在2025年發射低成本貨運飛船,並已著手布局太空旅遊產(chan) 業(ye) 。
北京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已形成蓬勃發展的“南箭北星”布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xing) 區集聚商業(ye) 火箭研發製造企業(ye) ,形成“南箭”產(chan) 業(ye) 集群;海澱區集聚眾(zhong) 多商業(ye) 衛星製造、測運控和運營企業(ye) ,形成“北星”產(chan) 業(ye) 集群。截至目前,北京市目前已聚集商業(ye) 航天重點企業(ye) 200餘(yu) 家,涵蓋火箭、衛星製造、地麵站及終端設備、衛星應用服務全產(chan) 業(ye) 鏈。
“我們(men) 將充分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you) 勢,支持和加強商業(ye) 航天領域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通信、導航、遙感規模化應用,與(yu) 人工智能、生物製造、量子信息等未來產(chan) 業(ye) 協同共進。”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主任張繼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23年9月,北京印發《北京市促進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錨定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大領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個(ge) 未來產(chan) 業(ye) 。
根據上述方案,北京力爭(zheng) 到2030年,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培育一批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培養(yang) 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產(chan) 業(ye) 經理人和卓越工程師;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ti) ,形成若幹全球占先的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
“目前,航天業(ye) 發展的最大趨勢就是突破運載火箭的成本和流量瓶頸。發展一級可重複使用火箭甚至全重複使用火箭,形成航班化發射運營,從(cong) 而大幅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極大提升發射頻次。”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昌武說。
“我們(men) 要讓火箭上天,還要讓數據落地。要在商業(ye) 火箭研製、星座建設運營以及衛星數據應用等方麵走在時代前列。”楊璞說,北京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力求突出重點、把握關(guan) 鍵、向新而行。“希望在未來,北京商業(ye) 航天的新步伐會(hui) 走得更加堅實、更有力量、更見神采、更顯底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