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職場空窗期”絆住的求職者,如何再出發?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渴望回到職場的求職者卻屢屢應聘受阻——
被“職場空窗期”絆住的求職者,如何再出發?
“公司規定,由於(yu) ‘空窗期’大於(yu) 3個(ge) 月,招聘無法繼續推進,祝順利。”近日,李臻接到了本月第4份麵試結果通知,這次依然難逃失望。
今年春節後重新回到北京求職的她,已在各大招聘軟件上投遞了上百份簡曆。
“至今沒有公司錄取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簡曆上的‘空白’,不少公司都很在意這段‘空白’。”一年的“職場空窗期”成了李臻求職路上無法忽視的阻礙。
李臻的遭遇並非個(ge) 例。前不久,“職場人的簡曆不敢有空窗期”成為(wei) 熱議話題,當一些職場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學習(xi) 或是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後,渴望回到職場,卻發現“空窗期”給他們(men) “減了分”。求職者緣何選擇“空窗”?“空窗期”後再出發,難度幾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職場空窗期”不罕見
“因為(wei) 工作壓力逐漸增大和個(ge) 人身體(ti) 健康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主動選擇辭職回到家鄉(xiang) 。”2022年底,從(cong) 事視頻剪輯製作相關(guan) 工作5年後,蔣雙林離開了北京,開始了一段時間的“GAP”生活。
所謂“GAP”,即從(cong) 原有生活模式中暫時跳出,嚐試更多體(ti) 驗,為(wei) 未來生活、學習(xi) 和職業(ye) 發展蓄力。
“去年一年,我去了兩(liang) 個(ge) 國家長期旅行,體(ti) 驗了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還開設了個(ge) 人自媒體(ti) 賬號。”31歲的蔣雙林說,這是一段難得的自由時光,擺脫了工作時的社交壓力,可以盡情地讀書(shu) 、旅行、發展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
29歲的喬(qiao) 思宇則認為(wei) 離職後的“空窗期”就像一個(ge) 緩衝(chong) 帶。曾在事業(ye) 單位工作3年的他感慨:“真正慢下來後,以前那種逼著自己必須前進的壓力一下子消散了很多。”
熬夜虧(kui) 空需要休息、考公考研提升自我、生育後暫時照顧家庭……由於(yu) 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職場人不得不暫時停下自身職業(ye) 發展的腳步。通過一段職業(ye) “空白”,調整生活、探索自我、提升能力。
然而,重回職場時,簡曆裏的這段“空白”成了阻礙許多人求職的主要原因。
記者在招聘網站上看到,有部分公司在公開的招聘信息內(nei) 直接寫(xie) 明:“崗位要求最近離職空窗期3個(ge) 月內(nei) ”“近段工作空窗期不高於(yu) 5個(ge) 月”“工作的空窗期不能超過3個(ge) 月”等要求。
解釋“職場空窗期”成為(wei) 挑戰
按時間順序寫(xie) 下詳細的工作經曆是求職簡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有斷檔,很難被忽略。采訪中,多位有相似經曆的年輕人都表示,在招聘過程中曾遇到麵試官詢問“空窗期”。
“有的公司能夠接受麵試詳談,有的公司就直接表示不匹配。”經曆多次麵試,李臻總結,無論麵試時聊得多愉快,總能感受到“職場空窗期”對HR來說是減分項,“他們(men) 會(hui) 考慮你長時間不工作,回歸職場後可能無法適應職場的快節奏。”
“在一些行業(ye) 和公司中,特別是對連續工作經驗和專(zhuan) 業(ye) 技能有較高要求的崗位,‘職場空窗期’會(hui) 對求職者的競爭(zheng) 力產(chan) 生一定的負麵影響。”在北京一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從(cong) 事人事工作的鄭曉希告訴記者,招聘人員擔心,在較長的“空白期”裏,求職者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技能和知識水平,這會(hui) 對公司業(ye) 務的連續性產(chan) 生影響。
為(wei) 了避免“職場空窗期”對求職產(chan) 生影響,如何解釋“空窗”的原因,變成了求職者的“必備技能”。在網上簡單搜索,就能看到許多相關(guan) 的包裝話術和指導課程,不少帖子點讚數、收藏量上萬(wan) 。
因同樣的原因被拒絕的次數多了,李臻難免焦慮。在網上搜索如何解釋“職場空窗期”話術、技巧後,李臻卻對話術的有用性產(chan) 生了質疑:“這些話術有著相似的套路和規律,麵對招聘人員的詢問不一定有效。”
“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審核製度越來越嚴(yan) 格,人力資源部門在錄用前,會(hui) 核實簡曆內(nei) 容的真實性,大部分企業(ye) 都會(hui) 與(yu) 應聘者原就職地進行溝通。”鄭曉希提示,求職麵試時千萬(wan) 不要編造簡曆,在麵試前進行充分的自我準備和積極溝通,誠實麵對麵試人員提出的問題會(hui) 更容易獲得崗位認可。
“空窗期”不是職業(ye) 發展的終點
采訪過程中,蔣雙林成功應聘成為(wei) 一家公司的產(chan) 品經理。在他看來,想要跨過“職場空窗期”帶來的求職阻礙,需要提前做好麵試被問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自己要調整好心態,準備好重新出發。
在麵試中,蔣雙林展示了“空窗期”做自媒體(ti) 積攢的資源和技能提升。“麵試前還可以對公司和所在行業(ye) 做些研究,知道行業(ye) 近期在發生什麽(me) ,以體(ti) 現這段空白期並沒有影響你對工作的熱情。”蔣雙林告訴記者。
對此鄭曉希有著相同的看法,求職時,除了展現自身所具備的能力外,更應該有所準備地展露自己選擇‘空窗期’的必要性,將其作為(wei) 自我職業(ye) 規劃的重要部分。
“作為(wei) 一種正常的職場現象,‘空窗期’並不少見。求職待業(ye) 期間,如果存在經濟壓力,符合條件的人員可以申請失業(ye) 保險金或者失業(ye) 補助金,給自己托底。”北京市昌平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求職者可關(guan) 注市、區人力資源部門組織的公益性職業(ye) 技能培訓和招聘活動,社會(hui) 方麵也應提高寬容度,讓求職者更加從(cong) 容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ye) 節奏。
采訪中,休息了近8個(ge) 月的喬(qiao) 思宇向記者透露,他已經準備好“再出發”。“畢竟‘空窗期’不是職業(ye) 發展的終點,反而預示著一個(ge) 新的開始。”他說。(記者周子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