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遼寧推動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發布時間:2024-03-26 14:39:00來源: 人民日報

  行走遼沈大地,打開手機地圖,輸入“雷鋒”兩(liang) 個(ge) 字,“雷鋒崗”“雷鋒路”“雷鋒小學”“雷鋒紀念館”等總會(hui) 在離你不遠的地方出現。作為(wei) 雷鋒精神發祥地和全國學雷鋒活動策源地,60多年來,從(cong) 一個(ge) 人到一群人,再到每一個(ge) 人,雷鋒精神在遼沈大地生根發芽、薪火相傳(chuan) 。

  7個(ge) 主題場館每年接待參觀超200萬(wan) 人次

  “雷鋒!”“到!”

  鏗鏘有力的聲音,響徹整個(ge) 禮堂。3月10日,在撫順市遼寧雷鋒幹部學院大禮堂內(nei) ,一場別開生麵的“入列式”拉開帷幕:教員現場點名的最後一個(ge) 名字,是“雷鋒”,而全體(ti) 學員則齊聲響亮回答“到”。

  “這個(ge) 入列式是借鑒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的點名儀(yi) 式而來。”學院培訓班教學助理郭晶說。2019年成立至今,這個(ge) 集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實踐、學雷鋒研學教育實踐於(yu) 一體(ti) 的新時代學雷鋒基地,已經接待了1500餘(yu) 個(ge) 培訓班,培訓學員近10萬(wan) 人。

  3月4日,遼寧省大中小學“賡續雷鋒精神奮鬥成就夢想”春季開學第一課活動啟動。在沈陽市沈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順通校部,老師們(men) 通過精心製作的圖片、視頻、音樂(le) ,向低年級孩子聲情並茂地講述雷鋒故事,讓雷鋒精神的種子破土發芽。開學第一課,全省大中小學師生500餘(yu) 萬(wan) 人以不同方式參加。

  3月5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氣溫低至零下8攝氏度,位於(yu) 遼陽市弓長嶺區的雷鋒紀念館雖然還未開館,門口卻排起了長隊。“紀念館接待人數逐年遞增,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cong) 外地慕名而來。”遼陽雷鋒紀念館館長王廣說。

  在鞍山,參觀鞍鋼雷鋒紀念館是鞍鋼新入廠職工必上的第一課;在營口,雷鋒文化博物館舉(ju) 辦“畫說雷鋒”流動展覽,走進社區村屯宣講;在鐵嶺,網絡直播讓千萬(wan) 網友近距離感受全國唯一一座建在村莊裏的雷鋒紀念館。據統計,7個(ge) 坐落在遼寧的雷鋒精神主題場館,每年接待參觀超200萬(wan) 人次。

  全省實名注冊(ce) 誌願者人數達734萬(wan) 人

  “大家一定要小心,這條山道還有冰呢!”每天早上5點多,國網朝陽供電公司變電運行工區副主任王軍(jun) 就會(hui) 與(yu) 同事們(men) 會(hui) 合,他們(men) 背著沉甸甸的檢修設備,沿著狹窄的山路對電力線路進行安全巡檢。餓了,掏出幹糧就著涼水吃幾口;累了,斜靠在樹下打個(ge) 盹。

  堅守崗位作奉獻,王軍(jun) 被授予遼寧省“崗位學雷鋒標兵”。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是王軍(jun) 的工作常態。“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城市燈火通明,就覺得一切都值了。”王軍(jun) 笑著說。

  在遼寧,沈陽、鞍山、撫順等6座城市都留下了雷鋒的足跡。孟泰、王崇倫(lun) 、尉鳳英、“當代雷鋒”郭明義(yi) 、“最美奮鬥者”羅陽,“時代楷模”中船重工抗災搶險英雄群體(ti) ……一代接續一代,雷鋒式的團隊不斷湧現。

  “我要親(qin) 自把旅客安全送上車才放心。”在沈陽站二樓候車室,有個(ge) 以遼寧省勞動模範孟美麗(li) 名字命名的服務台,馬成良就是服務台中的一員。僅(jin) 2024年春運期間,這個(ge) 團隊就為(wei) 2100多名重點旅客提供出行保障。今年以來,他們(men) 已幫助旅客查找遺失物品2000多件,每日回答旅客問事超6000人次。

  截至目前,遼寧已有19個(ge) 單位和16名個(ge) 人被命名為(wei) 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全省實名注冊(ce) 誌願者人數達734萬(wan) 人,其中全國最美誌願者25個(ge) 、全國最佳誌願服務項目22個(ge) 、全國最美誌願服務社區22個(ge) 。一代代人無私奉獻,讓雷鋒精神在這片土地上曆久彌新。

  為(wei) 遼寧振興(xing) 發展注入精神力量

  雷鋒的“螺絲(si) 釘精神”,家喻戶曉。

  “螺絲(si) 釘精神,其實就是一股子擠勁和鑽勁,把小事做到極致,它一直感召我不斷突破、創新。”沈陽飛機工業(ye) 有限公司鉗工方文墨,二十多年如一日,憑借一雙手、一把刀,不斷縮小與(yu) 航空工業(ye) 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我們(men) 身邊有很多‘雷鋒’,他們(men) 就是普通人,卻一直為(wei) 國家作貢獻。”薑妍,沈陽鼓風機集團副總工程師,潛心鑽研、聚力攻關(guan) ,成功主導設計了我國第一台百萬(wan) 噸乙烯壓縮機,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我理解的雷鋒精神,最重要的是‘釘子精神’、奉獻精神。”薑妍說。

  “我和工友們(men) 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不斷豐(feng) 富,創新、綠色等特點也應是重要內(nei) 涵。”李超,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廠首席技師,他的發明創新先後解決(jue) 企業(ye) 生產(chan) 難題26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為(wei) 企業(ye) 創造經濟效益1.5億(yi) 元。

  創建“雷鋒號”班組、擦亮“我是雷鋒”誌願服務品牌……在沈陽,“弘揚雷鋒精神,爭(zheng) 當振興(xing) 先鋒”活動掀起熱潮;在鞍山,近8000個(ge) 黨(dang) 支部主動聯係困難戶,以實際行動“立足崗位學雷鋒”;在高校,全省組建12支遼寧高校共青團東(dong) 北振興(xing) 、遼寧振興(xing) 青年突破隊,針對遼寧重點工作開展調研、科創等活動。

  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精一行。如今,雷鋒精神在各條戰線閃閃發光,為(wei) 遼寧振興(xing) 發展注入了精神力量,綻放出璀璨光芒。本報記者 劉成友 劉洪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