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挖掘國貨“潮品”消費增長點

發布時間:2024-03-27 09:30:00來源: 經濟日報

  挖掘國貨“潮品”消費增長點

  ——抓好全年經濟工作之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ti) 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近年來,國貨“潮品”引領消費新風尚,成為(wei) 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zhuan) 家表示,要從(cong) 產(chan) 品創新、品牌運營、把握新消費趨勢等方麵入手,進一步挖掘“國潮”消費潛力。

  激發消費新熱點

  當前,國貨“潮品”銷量高速增長,不斷形成新的消費熱點,並展現出諸多亮點。“優(you) 質的國貨承載著民族精神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而‘潮品’則代表時尚消費、品質消費潮流。國貨和‘潮品’的跨界碰撞交融,激發出居民生活消費的新熱點。”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

  網購成為(wei) 國貨“潮品”消費的重要渠道。數據顯示,在網上購買(mai) 過國貨“潮品”的用戶占比達58.3%。以今年春節為(wei) 例,各種龍元素商品掀起了一股“國潮”熱。創立於(yu) 2010年的問童子是一家布藝玩偶國潮品牌,其設計的龍元素係列玩偶深受消費者喜愛。問童子市場品牌負責人介紹,主打的係列玩偶目前線上銷售額已突破1000萬(wan) 元。

  國貨“潮品”出海也漸有成效。泡泡瑪特、名創優(you) 品等眾(zhong) 多“國潮”消費類公司海外業(ye) 務增速引人注目。泡泡瑪特發布的財報顯示,去年其港澳台及海外業(ye) 務營收達10.66億(yi) 元,同比增長134.9%。“國貨‘潮品’憑實力打開了海外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體(ti) 現出國貨消費品競爭(zheng) 力的提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所副研究員李子文表示,全球消費需求走弱的背景下,服裝鞋類、美妝、3C電子、文創等領域的國貨“潮品”逆勢而上、不斷“破圈出海”,成為(wei) 出口貿易和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

  創新引領新趨勢

  今年3月份,天貓平台聯合13家國貨品牌,在上海打造國貨品牌樂(le) 園,並發布100多款國貨新品,消費者不僅(jin) 可以在線下免費看展逛展、打卡體(ti) 驗,還能購買(mai) 同款商品。“當下國貨‘潮品’已覆蓋衣食住行等眾(zhong) 多日常消費領域,並在美妝、養(yang) 生、家居等多個(ge) 熱門領域都有亮眼表現,也帶動了國風攝影、古城遊覽等諸多文旅消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研究室副研究員楠玉表示。

  年輕人成為(wei) 國貨“潮品”的消費主力軍(jun) 。數據顯示,2023年網購過國貨“潮品”的“90後”“00後”用戶規模超1.5億(yi) 。李子文表示,隨著“Z世代”消費群體(ti) 逐漸成為(wei) 消費的主導力量,國貨“潮品”的創新發展不斷滿足著新消費群體(ti) 多元化、個(ge) 性化、圈層化的消費需求。

  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為(wei) 堅持自主創新、堅守文化傳(chuan) 統的國貨“潮品”買(mai) 單。例如,以馬麵裙、漢服為(wei) 代表的國潮服飾持續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為(wei) 什麽(me) 年輕人都喜歡新中式”的話題登上熱搜。“我最喜歡飛機袖配馬麵裙,既保留了傳(chuan) 統樣式,也便於(yu) 日常通勤。為(wei) 了搭配起來好看,我還特意購置了一個(ge) 新中式發簪。”家住山西省大同的“95後”消費者李妍告訴記者。

  打造品牌競爭(zheng) 力

  無論是“翻紅”的老字號,還是“出圈”的新國貨,想要真正實現從(cong) 網紅到長紅,需要在商品質量、售後保障、服務態度等方麵持之以恒打造品牌競爭(zheng) 力。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林誌傑建議,一方麵強化國潮品牌形象與(yu) 文化內(nei) 涵,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潮品”創新融合,深入挖掘品牌的文化內(nei) 涵,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品牌附加值;另一方麵堅守品質,讓國貨成為(wei) 優(you) 質的代名詞,贏得消費者信任。

  目前,全國中華老字號的數量已達到1455個(ge) 。為(wei) 進一步豐(feng) 富消費供給,商務部提出今年將重點做好4項促消費工作,其中就包括推動老字號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為(wei) 國貨“潮品”消費厚植文化基礎。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將以老字號為(wei) 重點,促進國貨“潮品”消費。如指導各地步行街、商圈、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等結合消費旺季,因地製宜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推動老字號產(chan) 品在步行街集中展銷,打造更多還原曆史原貌、沉浸式的消費場景。(記者李思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