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 候鳥歸
汪誌球 孟海鷹 門傑偉(wei)
編者按: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春風送暖,萬(wan) 物複蘇,在廣袤的國土上,候鳥北飛、鮮花盛放、草木蔥蘢……
即日起,本版推出“美麗(li) 中國·春天來了”係列報道,讓我們(men) 在觀賞春日美景的同時,看忙碌的人們(men) 如何在美麗(li) 中國建設中用辛勤的工作迎接春天的到來。
碧波蕩漾,鳥鳴啾啾。4月1日國際愛鳥日前夕,吉林白城莫莫格濕地內(nei) ,鳥兒(er) 飛翔的身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映出春日裏的勃勃生機。
“看!那就是白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薑海濤興(xing) 奮地指著遠處飛起的鳥群,“我最近在莫莫格濕地看到的白鶴就有200多隻,我還拍到了東(dong) 方白鸛、白枕鶴、蒼鷺……鳥兒(er) 齊齊‘返鄉(xiang) ’,春天真的來了!”
枝頭染綠,鳥兒(er) 銜來春訊
春風拂過莫莫格濕地,原本幹瘦的樹枝變得柔軟,樹皮泛出綠意。走進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姿態各異的鳥兒(er) 隨處可見——白鶴漫步淺灘悠閑覓食,黑尾塍鷸成群結隊展翅翱翔,一對灰雁正準備在蘆葦濕地築巢……
“每年春季,會(hui) 有大量候鳥從(cong) 南方飛回,來到莫莫格濕地停留、繁殖。”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王波介紹。大多數候鳥的繁殖地在北方的濕地、草原。北方冬季天氣寒冷,食物來源減少,候鳥便飛往南方水草豐(feng) 茂的區域越冬。天氣轉暖之後,候鳥們(men) 再紛紛北歸,回到繁殖地繁衍後代。
“候鳥的歸來是春天到來的信號之一。”王波介紹,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dong) 方白鸛為(wei) 例,這種鳥類是大型涉禽,以魚蝦、蛙類、昆蟲等為(wei) 食,隻有氣溫回升、冰麵解凍時,才會(hui) 從(cong) 鄱陽湖等越冬地啟程,途經江西、江蘇、山東(dong) 、天津等地,最終在東(dong) 北等地停歇、繁殖。
隨著候鳥遷徙高峰期的到來,王波的工作也愈發忙碌。“現在我們(men) 每天都要把適合候鳥棲息的地方跑一遍,觀測東(dong) 方白鸛等重點保護鳥類的數量、種群構成、棲息地生態環境,以及有無人為(wei) 幹擾情況等。”王波說,據監測,截至目前,在莫莫格濕地遷徙停歇的鳥類約7萬(wan) 隻,其中重點保護鳥類有77隻東(dong) 方白鸛、308隻白鶴、1700隻灰鶴等。“從(cong) 數據來看,經過多年紮實的保護工作,來到莫莫格濕地的白鶴、灰鶴的數量有了較大增長。”
迎來大批候鳥“返鄉(xiang) ”的,不止莫莫格濕地。吉林省地處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全球候鳥遷徙路線上,鳥類種類繁多,已記錄到的候鳥達320餘(yu) 種,是我國候鳥停歇和繁殖的重要棲息地。每年3月中旬開始,成群候鳥就由越冬地北遷至吉林,為(wei) 北方大地銜來久違的春訊。
植物豐(feng) 富,保證食物來源
雪融冰消,萬(wan) 物複蘇。樹杈上,一隻蒼鷺正在補巢。
“近年來,隨著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越來越多候鳥選擇在莫莫格濕地繁殖。”王波說。
莫莫格濕地位於(yu) 鬆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的交匯地帶,是吉林省西部麵積最大、最為(wei) 典型的濕地類型保護區。保護區14.4萬(wan) 公頃的土地上河網密布,有著多種典型優(you) 勢濕地植物群落,為(wei) 諸多候鳥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場所。
萬(wan) 鳥翔集的景致,吸引了許多像薑海濤一樣的攝影愛好者。“最近幾年,每年到莫莫格停留的鳥類一共有298種,包括白鶴、丹頂鶴、大鴇、東(dong) 方白鸛等2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小天鵝、灰鶴、白琵鷺等4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談起鳥兒(er) ,薑海濤如數家珍。
“這裏麵,我最喜歡拍攝白鶴,特別是展翅飛翔的白鶴。”薑海濤興(xing) 高采烈地向記者展示他拍到的照片,“那時能看到白鶴的黑色翅尖,像露在白袍外麵的一節黑袖。”
白鶴是莫莫格濕地的“名片”。“我們(men) 保護區入口就有白鶴的雕塑。”王波介紹,成年白鶴體(ti) 長可達1.3米以上,頭頂和臉部是鮮紅色。一般為(wei) 群居,喜歡在淺水濕地漫步覓食。
白鶴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莖為(wei) 食,莫莫格濕地內(nei) 的大量藨草為(wei) 其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如今,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大大小小的河湖泡沼,到處可見白鶴的蹤跡,高峰期時一天最多統計到3800餘(yu) 隻白鶴停歇。
“來到莫莫格濕地的鳥主要以雁鴨類、鴴鷸類為(wei) 主,還有白鶴、東(dong) 方白鸛等鶴鸛類。”王波說,“讓候鳥來得了、吃得好、留得住,是我們(men) 共同的心願。”
綜合整治,維護棲息環境
“20年前我剛參加工作那會(hui) 兒(er) ,遇見白鶴是件稀罕事兒(er) 。”王波說,過去,因氣候變化、上遊水庫限流等原因,莫莫格濕地的水域麵積連年縮小,藨草等植物數量驟減。食物不易尋覓,候鳥越來越少。
為(wei) 了恢複生態,吉林省啟動河湖連通工程,以西部現有大型水利工程為(wei) “主動脈”,打通湖泡間的“毛細血管”,來自嫩江的活水湧入莫莫格濕地,恢複了濕地水文連通性,持續增強濕地生態穩定性。與(yu) 此同時,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禁牧、禁耕,推動實施退耕還草還濕等工程建設。多措並舉(ju) 下,莫莫格濕地麵積增加約5000公頃。
濕地恢複生機,鳥兒(er) 飛回這裏,保護也在持續。“我現在還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吉林白城護飛隊副隊長呢。”薑海濤對記者說,2018年,白城市10餘(yu) 位攝影愛好者牽頭成立了候鳥護飛隊,在候鳥停歇區域誌願開展巡護、宣傳(chuan) 。如今,護飛隊已發展到200多人。“經過多年宣傳(chuan) ,當地居民的候鳥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今年,我們(men) 誌願者團隊打算劃分網格開展候鳥保護,為(wei) 候鳥創造更好的棲息環境。”
王波說,近年來,一升一降的兩(liang) 個(ge) 數據最令他欣慰。“升”的是數量,來到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鶴從(cong) 20年前的幾百隻,發展到如今的3000多隻,數量大大提升。“降”的是比例,3000多隻來到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鶴,占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比例由此前的90%以上降至60%左右。“數量多了,比例降了,說明整個(ge) 白鶴的種群數量在提升,許多白鶴飛到了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蒙古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王波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春回大地,東(dong) 方白鸛在莫莫格濕地銜枝築巢,蒼鷺在查幹湖上翩翩起舞,綠頭鴨在天橋嶺林區梳理羽毛……北飛的候鳥如同跳動的音符,譜寫(xie) 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樂(le) 章。
“吉林省監測到的中華秋沙鴨數量已經由2018年時的不足300隻增長到600餘(yu) 隻。”吉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汪永興(xing) 介紹,吉林省堅持維護生物多樣性,多措並舉(ju) 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劃定並公布32個(ge) 重要候鳥遷徙通道,全天候開展護鳥工作,組織開展2023年度遷徙期水鳥同步調查,深入開展受傷(shang) 野生鳥類收容救護……維護候鳥棲息地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