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激發新活力 農村消費不斷升溫
鄉(xiang) 村是重要的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搞活農(nong) 村消費,對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消費幫扶助農(nong) 增收行動實效。近年來,隨著“村播”等消費形式的興(xing) 起,新業(ye) 態激發出新活力,農(nong) 村消費不斷升溫。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大數據中心、大數據重點實驗室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2月,全國縣域整體(ti) 銷售額實現46890.15億(yi) 元,同比增長9.2%,其中服務銷售額實現15183.3億(yi) 元,同比增長16.49%。同期,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實現1653.95億(yi) 元,同比增長10.59%,農(nong) 村消費潛力加速釋放。
農(nong) 為(wei) 基 電商下沉帶來農(nong) 村消費新機遇
“產(chan) 品質量是農(nong) 村電商產(chan) 品的生命,不斷提高質量,才能獲得客戶的信任。”在重慶市武隆區,自2019年開始通過直播方式銷售苕粉的陶濤已成為(wei) 村民眼裏的“大人物”。
“大人物”並非浪得虛名,短短幾年,陶濤聯合大夥(huo) 把曾經隻能賣到集市的苕粉,賣到了北上廣,這背後是電商下沉帶來的新機遇。
“和傳(chuan) 統銷售方式相比,農(nong) 產(chan) 品直播有著明顯的渠道優(you) 勢。”說起“村播”助農(nong) ,陶濤深有感觸,“直播帶貨,既可省去農(nong) 產(chan) 品到達餐桌的中間商環節,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又有效地解決(jue) 了去庫存的問題,曾經外出打工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現在又回到農(nong) 村撿起老本行,實現了家門口就業(ye) 增收。”
近年來,電商下沉已經成為(wei) 明顯的發展趨勢。3月份,商務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要用五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ti) 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nong) 村電商服務體(ti) 係,其中就包括“打造1000個(ge) 左右縣域直播電商基地”“培育10000名左右農(nong) 村電商帶頭人”等目標。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意見》從(cong) 農(nong) 村電商麵臨(lin) 的基礎設施不健全、配送體(ti) 係滯後、電商人才缺乏等實際問題出發,針對性地提出打造縣域直播電商基地、拓展農(nong) 村數字便民服務、提高農(nong) 村物流設施現代化水平、培育農(nong) 村電商帶頭人等具體(ti) 措施,著力補齊農(nong) 村電商短板,夯實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基礎。
旅為(wei) 媒 開拓農(nong) 村消費新場景
漫山遍野梨花開,春意盎然迎客來。每年3月底至4月初,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的40多萬(wan) 畝(mu) 梨花如期綻放,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
碭山,地處安徽省最北端。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賦予了梨樹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碭山酥梨也享譽中外。
酥梨行銷海內(nei) 外的同時,碭山立足本土特色產(chan) 業(ye) ,推出梨花節、采摘節等一係列活動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消費,把“流量”變為(wei) “留量”,開拓出的農(nong) 村消費新場景,帶動了農(nong) 戶增收。
“經常在短視頻平台刷到三百多歲的‘梨樹王’,眼見為(wei) 實,確實令人震撼。”清明假期,河北邯鄲的封女士驅車400公裏專(zhuan) 程帶著家人來遊玩。在“梨樹王”古樹下,像封女士一樣來自各地的遊客們(men) 紛紛舉(ju) 起手機拍照打卡。
“近年來,景區同時推動生態觀光、民宿體(ti) 驗等多個(ge) 環節的全麵升級,周圍村民不僅(jin) 靠酥梨增收,更靠風景吃上了‘旅遊飯’。”景區負責人說。
農(nong) 旅融合,根基在農(nong) ,活路在旅。“以旅為(wei) 媒,不僅(jin) 帶動了生態環境保護,還帶動了鄉(xiang) 村旅遊休閑,把有邊有形的農(nong) 田向無邊無形的鄉(xiang) 村深入,這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理念不謀而合。”中國農(nong) 業(ye) 風險管理研究會(hui) 會(hui) 長張紅宇認為(wei) ,讓農(nong) 旅結合、農(nong) 文結合、農(nong) 工結合、農(nong) 貿結合,延伸酥梨產(chan) 業(ye) 鏈,提高酥梨附加值,才能做好“梨文章”。
文鑄魂 帶出農(nong) 村消費新動力源
開窗見景、出門見綠、抬頭見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65%,相較於(yu) 城市的鋼筋水泥,鄉(xiang) 村風貌是城裏人的普遍向往。近年來,富有文化底蘊的鄉(xiang) 村遊,成為(wei) 帶動消費的又一動力源。
春暖花開,綠染三湘。進入4月份,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梨子崗村的齊繪繡莊,迎來了一批批遊客,老板肖瑤熱情地指導大家體(ti) 驗桃源刺繡。
桃源刺繡,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其針法豐(feng) 富,繡出的作品色彩飽滿明豔,造型誇張浪漫,極具生命張力。2021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通過刺繡展演、刺繡體(ti) 驗,遊客參與(yu) 體(ti) 驗非遺、傳(chuan) 播傳(chuan) 承非遺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說起非遺文化為(wei) 鄉(xiang) 村帶來的變化,肖瑤深有體(ti) 會(hui) ,“遊客數量的增多,帶火了當地旅遊業(y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建起的民宿、餐館,生意一家比一家紅火。”
“希望未來能讓非遺提升旅遊的文化內(nei) 涵,讓旅遊助力非遺的傳(chuan) 承,實現雙向奔赴、共同發展。”肖瑤說,準備明年年中左右全麵開放繡莊,經營範圍除了桃源刺繡以外,還要引入一些老師傅來做其他非遺展示活動,通過民宿、餐飲、水果采摘、垂釣、露營等休閑觀光活動,來推動鄉(xiang) 村消費和非遺桃源刺繡的共同發展。
“把非遺文化融入鄉(xiang) 村建設,在涵養(yang) 文明鄉(xiang) 風的同時,也塑造著鄉(xiang) 村的文明新風貌。”文旅專(zhuan) 家認為(wei) ,以文鑄魂,強化文化賦能,才能更好激活農(nong) 村消費這“一池春水”。
“一係列農(nong) 村消費活動對2024年全國消費市場的繁榮活躍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表示,不管是文化娛樂(le) 消費還是文化旅遊市場,過去基本是以城市或者是特定熱門旅遊景點為(wei) 主。現在通過活躍農(nong) 村消費,進一步激發了位於(yu) 城市之外的全國廣大農(nong) 村的龐大消費市場,推動了從(cong) 城市到農(nong) 村經濟的全麵消費振興(xing) 。
人民網記者 李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