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戲曲不隻需要熱度 更需要熱情

發布時間:2024-04-11 09:58: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日,一位一身戲曲行頭的老師在大學講課的視頻走紅網絡,教室裏的學生像粉絲(si) 一樣熱情,讓我們(men) 見證了一堂火爆的戲曲鑒賞課;隨著一些劇目的火爆,劇場裏,一批體(ti) 驗到戲曲魅力的青年觀眾(zhong) 正紛紛“入坑”;一批年輕人正在通過一些流行元素了解戲曲,如京腔與(yu) 流行音樂(le) 跨界改編的歌曲《武家坡2021》讓不少“90後”“00後”大呼過癮,某部手遊推出以經典戲曲劇目為(wei) 主題的係列皮膚後,聯動越劇的《梁祝》在皮膚排行榜中拿到9.28的高分,深受玩家的青睞……然而,與(yu) 這些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戲曲劇場票房遇冷,且存在觀眾(zhong) 老齡化現象,追逐快節奏的年輕人往往不願為(wei) 戲曲演出駐足。

  一邊是戲曲藝術複興(xing) 的信號,一邊是很多戲曲劇場的尷尬境況,讓人不禁產(chan) 生疑問:現象級個(ge) 案能否帶動整個(ge) 行業(ye) 生態?戲曲的主體(ti) 部分是否真正進入了年輕人的視野?雖然有不少例子已經證明,戲曲藝術也可以成為(wei) “頂流”,但熱度一旦退去,是否能夠留下年輕觀眾(zhong) 的熱情,是我們(men) 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就需要讓年輕人跨過欣賞傳(chuan) 統戲曲的門檻,真正步入戲曲藝術的殿堂。

  應該看到的是,以流行歌曲、手遊為(wei) 載體(ti) 進入年輕人視野的戲曲還停留在元素化傳(chuan) 播階段,很難讓用戶通過親(qin) 身體(ti) 驗深入認知戲曲。這些元素化內(nei) 容雖能引起年輕人興(xing) 趣,但尚未涉及藝術本體(ti) 。

  要吸引年輕人關(guan) 注戲曲的藝術本體(ti) ,就需要激發他們(men) 主動認知戲曲的熱情。首先,可以利用年輕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讓他們(men) 沉浸式感受完整的戲曲故事。如有戲曲學者在短視頻平台用現代人的審美習(xi) 慣解讀經典戲曲內(nei) 涵,其中“《牡丹亭》:感天動地生死戀”一條4分多鍾的視頻一發出就收獲1000多條點讚和轉發,眾(zhong) 多年輕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被杜麗(li) 娘的愛情觀吸引;也有博主在視頻平台采用輕鬆調侃的方式講傳(chuan) 統戲曲故事,並適當糅合時下流行話題,其中一條解說視頻就擁有40多萬(wan) 的播放量。其次,可以借助明星效應吸引年輕人主動體(ti) 驗戲曲藝術的形式美,如在真人秀等綜藝節目中讓自帶流量的明星親(qin) 身體(ti) 驗戲曲的表演藝術,將粉絲(si) 引流到戲曲舞台,增強他們(men) 欣賞戲曲的主動性。最後,為(wei) 戲曲藝術營造能夠引發熱議的話題,讓有熱情、有爆發力的年輕力量參與(yu) 到戲曲藝術大討論中,也能激發他們(men) 主動認知戲曲的熱情。

  當然,吸引年輕人對戲曲發生興(xing) 趣後,如何讓他們(men) 留在劇場,更需要專(zhuan) 業(ye) 人士在戲曲藝術的現代性探索中努力。如近幾年的小劇場戲曲就在探索傳(chuan) 統戲曲吸引年輕觀眾(zhong) 的可行性,用潮流前沿的思路實現多個(ge) 領域的跨界,受到一些年輕人的追捧,就是值得借鑒的範本。與(yu) 時俱進的探索永無止境,留住觀眾(zhong) 的熱情才能更好地構建戲曲藝術新生態,推動戲曲藝術實現整個(ge) 行業(ye) 的繁榮和複興(xing) 。(任婷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