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網購半斤菊花,幹燥劑占重一大半 記者調查網購商品缺斤少兩問題

發布時間: 2024-08-27 10:55:00 來源: 法治日報

  親(qin) 眼看著主播開果稱重,收貨後卻發現重量比其承諾的少了很多。這是北京通州居民焦女士近日在同城某水果店直播間購買(mai) 榴蓮的經曆。

  “主播承諾出果率50%,我便下單了一個(ge) 4.4斤重的榴蓮。隻見主播去殼後稱重,果肉有2.2斤。”焦女士說,1個(ge) 小時左右她收到了貨,拆開包裝後覺得不對勁——2斤多的果肉怎麽(me) 這麽(me) 輕?她將榴蓮果肉帶盒稱重發現,重量剛過2斤,和直播間稱重有不小的差距。

  焦女士立刻聯係客服,對方回應稱“可能你的稱不準”“運輸過程中水分有蒸發”,否認缺斤少兩(liang) 。焦女士又聯係了平台客服,想申請退款或補差價(jia) ,但平台以生鮮產(chan) 品無法提供售後服務為(wei) 由,拒絕了她的申請。

  “本以為(wei) 視頻開果能避免商家耍手段,結果還是被坑了。”焦女士隻能無奈“認栽”。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網購商家在克重上“做文章”的情況並不少見,其中生鮮水果、零食等為(wei) 重災區。一些商家或明目張膽缺斤少兩(liang) ,或偷換概念,將包裝重量算在“淨含量”裏,導致消費者收到商品後發現實際重量與(yu) 標注不符。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商家出售的商品缺斤少兩(liang) ,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或構成虛假宣傳(chuan) 甚至欺詐,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賠償(chang) 貨款的三倍或500元的賠償(chang) 。但實踐中,因取證難等原因,消費者維權往往停留在退差價(jia) 、退郵費、退貨款等階段,很難對不法商家實現有力打擊。對此,平台應加強審核監管,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正確處理投訴內(nei) 容,對有缺斤少兩(liang) 問題的商家嚴(yan) 厲處罰。

  缺斤少兩(liang) 時有發生

  生鮮堅果成重災區

  “下單時,商品詳情頁寫(xie) 著,一斤大桶裝,兩(liang) 桶頂六桶。結果收到貨後,我覺得重量不對,去掉塑料桶和幹燥劑一稱,雞肉幹的重量不到400克。”今年7月,在湖北孝感上大學的李先生在某網購平台下單了兩(liang) 桶雞肉幹,到手後卻發現商品重量和承諾不符。

  李先生聯係店鋪客服,客服發來一張產(chan) 品信息圖,上麵顯示“風幹雞肉條,淨含量200g/罐,重量250g/罐”。“這不就是在玩‘文字遊戲’嗎,買(mai) 的時候說一斤裝,結果是連包裝一斤。”更令李先生氣憤的是,商家提供的產(chan) 品信息,在商品詳情頁中並不可見,“難道消費者要下單後發現問題,找到客服才能知道‘淨含量’和‘淨重’的具體(ti) 信息?”

  氣不過的李先生向商家申請退款不退貨,商家拒絕後又申請平台介入,過了幾天,平台判定商家不存在違規行為(wei) ,關(guan) 閉了李先生的退款申請。李先生說,自己精力有限,不想再為(wei) 這事作進一步維權了。他隻能無奈地寫(xie) 了一條差評,發出後被淹沒在評論區內(nei) 。

  多名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在線上購物時,也遇到過商家缺斤少兩(liang) 的情況。

  不久前,北京市民張先生在某線上買(mai) 菜平台買(mai) 櫻桃。衝(chong) 著詳情頁介紹的“4J大果,果徑32mm以上,淨重3斤”,張先生下了單。收到貨後,他發現果子大小不均勻,很多肉眼可見達不到32mm以上,還有不少壞果。他自己稱重發現,連果帶箱隻有2斤多,“加上冰袋才超過3斤”。他把稱重圖發給客服,客服卻說“生鮮在運輸過程中的水分會(hui) 減少,損耗在所難免,不予賠償(chang) ”。在張先生多番堅持下,客服最終僅(jin) 同意給他一個(ge) 5元無門檻紅包補償(chang) 。

  “一共250克的菊花,包裝袋裏放了122克幹燥劑。”在上海讀大二的醫學生葉女士兩(liang) 個(ge) 月前為(wei) 了做實驗,在某電商平台買(mai) 了一包250克的貢菊。因為(wei) 做實驗要求數據精準,她第一次稱取了72克菊花,第二次再稱發現剩下的隻夠36克,加起來也隻有108克。她拿出包裝袋裏的幹燥劑一稱,發現幹燥劑就重122克。

  “幹燥劑比商品實物還要重,關(guan) 鍵是加上幹燥劑也不夠250克。”因為(wei) 有稱重圖片,葉女士成功退了款,但她還是氣不過,“要不是我做實驗有稱重條件,真被商家糊弄過去了。”

  遭遇“幹燥劑殺手”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今年3月,有測評up主發布視頻稱,網購的100件堅果、幹貨、零食產(chan) 品逐一稱重發現有70件商品缺斤少兩(liang) (缺重5克以下的不計),缺重超過10%的有43件。具體(ti) 稱重顯示,一包500克的瓜子裏,幹燥劑重量127克;一份500克的幹桂圓,幹燥劑和包裝袋占重136克;一份250克的幹香菇,包裝和幹燥劑占重121克,貨品實際重量隻有129克,差不多隻有標重的一半;一份幹竹菘標重50克,淨重實際隻有14克。這些商品的店鋪信息顯示,多款商品的銷量都達10萬(wan) +。

  該up主說,購買(mai) 這些商品累計成本為(wei) 2186元,根據每件商品單價(jia) 折算,累計被幹燥劑、包裝袋“偷走”264.91元。“這些都是隨機挑選的銷量較大的商品,按照總銷量推算的話,從(cong) 消費者手裏扣走了多少錢?”

  華東(dong) 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任超介紹,網購商品缺斤少兩(liang) ,商家違背誠信經營原則。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或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標準,經營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一方麵,應當積極負責修理、更換、退貨;另一方麵,應當賠償(chang) 消費者的損失。

  “商家還可能構成虛假宣傳(chuan) ,嚴(yan) 重者,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在網絡購物缺斤少兩(liang) 的情景下,商家在商品說明頁麵、訂單詳情頁麵對商品重量、數量的描述,屬於(yu) 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屬於(yu)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wei) 。”任超說,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wei) 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chang) 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chang) 的金額為(wei) 消費者購買(mai) 商品的價(jia) 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chang) 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wei) 500元。

  維權大多僅(jin) 退差價(jia)

  平台不能坐視不管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2024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從(cong) 消費者反映的情況來看,網絡購物缺斤少兩(liang) 時有發生。

  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商品重量不足。一些商家在標注商品重量時故意模糊淨重與(yu) 毛重,或將包裝、輔料、填充物計入總量,消費者收到商品實際重量遠低於(yu) 宣傳(chuan) 重量。二是定量包裝商品數量與(yu) 實際數量不符。部分商家網絡售賣定量包裝商品實際數量與(yu) 包裝標注數量和規章允許短缺量有較大差距。三是網購電視機尺寸縮水。一些專(zhuan) 門在網絡渠道銷售山寨品牌、小品牌電視的經營者存在虛標屏幕尺寸問題,消費者發現後商家不僅(jin) 不承擔虛假宣傳(chuan) 責任,退貨時消費者還需自行承擔運費。

  其中,消費者翁女士通過消協315平台投訴某外賣平台,反映其在該外賣平台某店鋪購買(mai) 了一盒醬板鴨,商品頁麵描述重量為(wei) 701克,消費者收到醬板鴨後在未拆封情況下進行稱重,發現連帶打包盒、打包密封防漏膜和食品,一共重量僅(jin) 為(wei) 358克。消費者通過外賣平台與(yu) 店鋪溝通,賣家稱是鴨子再加工製作幹了,不承認缺斤少兩(liang) ,隨後還更改了商品詳情頁介紹,把下單時描述的701克更改為(wei) 501克。

  記者調查發現,當消費者購買(mai) 多件數商品時,往往會(hui) 遇到缺斤少兩(liang) 的情況。比如有的抽紙標注80抽,買(mai) 來一數,實際隻有60抽;有的牙簽標200根,實際隻有122根。一名消費者說:“我在某平台不同店鋪買(mai) 了3次垃圾袋,每次數量都不對,誤差最大的一次是買(mai) 100個(ge) 垃圾袋,數了下隻有50個(ge) 。”

  有網店店主告訴記者,不少商家用缺斤少兩(liang) 的方式節省成本、提高利潤。常見的方式有:在售賣多件商品如垃圾袋、抽紙、筆記本時直接缺斤少兩(liang) ,賭的是絕大部分消費者不會(hui) 逐個(ge) 數;偷換概念,例如有的筆記本,詳情頁宣傳(chuan) 有240頁,實際賣的是120張,有的棉柔巾宣稱可以用400次,實際隻有30抽;用包裝或輔料壓秤是第三種套路,比如有人買(mai) 50克重的紫菜,外包裝加上紙殼,重量就高達30克。

  山東(dong) 濟南的嶽女士在網上花45元買(mai) 了500個(ge) 垃圾袋,分成10卷,每卷50個(ge) 。收到貨後,嶽女士想到之前在網上看到過,有商家會(hui) 故意少給垃圾袋,所以她和丈夫一起拆了4卷,發現每卷都少2個(ge) 到5個(ge) 。

  嶽女士找商家理論,對方矢口否認缺斤少兩(liang) ,稱“在正常誤差範圍內(nei) ”,隻同意“你退回來,我們(men) 給你退款,你要是不願意可以走法律途徑”。之後,嶽女士找平台投訴,平台同意退款不退貨後,商家還聯係嶽女士,氣勢洶洶地說“這是平台同意的,我正在找平台申訴要回這個(ge) 錢,如果要不回,你等著我走法律途徑吧”。

  嶽女士把經曆發在網上後,不少網友表示也在這家店買(mai) 過東(dong) 西,也遇到過缺斤少兩(liang) 的情況。還有網友注意到,該店鋪目前仍在正常運營,“有過缺斤少兩(liang) 情況,平台沒實質性處罰,難怪商家那麽(me) 囂張”。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迪說,消費者在網購時遇到缺斤少兩(liang) 問題,要證實商家存在欺詐從(cong) 而獲得“3倍賠償(chang) ”有一定難度。

  首先,證據收集難。消費者需要提供明確的證據來證明商品的實際重量或尺寸與(yu) 商家標注的不符,但收集這些證據(如稱重後的照片或視頻)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在商品已經開封或使用後。

  其次,維權成本高。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可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與(yu) 商家或平台進行多次溝通,甚至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jue) ,導致維權成本較高。一些商家可能會(hui) 推卸責任或者直接修改商品頁麵的描述,從(cong) 而使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陷入被動。

  再次,隱蔽性強。很多網購商品的缺斤少兩(liang) 問題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消費者往往在收貨時難以立即察覺,等到發現問題時可能已經超過了退貨或投訴的時限。

  受訪專(zhuan) 家指出,在多起缺斤短兩(liang) 案例中,平台以“生鮮產(chan) 品不售後”等為(wei) 由,拒絕消費者的維權申請,或僅(jin) 對商家用退差價(jia) 等方式處理,並未對商家進行實質性處罰,導致部分商家有恃無恐,缺斤少兩(liang) 事件反複發生。在網購商品缺斤少兩(liang) 問題上,平台不能坐視不管。

  “如果網購平台明知或應知其平台商家存在缺斤少兩(liang) 的現象,但未采取必要措施,例如網購平台曾收到消費者對缺斤少兩(liang) 的反饋或投訴,但並未對涉事商家進行相應調查或重新評級等必要措施,則應當與(yu) 商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網購平台不能提供商家的有效聯係方式,則消費者也可要求網購平台賠償(chang) ;如果網購平台就商品的質量(包括數量)作出更有利於(yu) 消費者的承諾,比如網購平台承諾該平台商品不存在缺斤少兩(liang) 的現象,則網購平台應當履行承諾,承擔責任。”任超說,網購平台應當積極解決(jue) 網購糾紛和爭(zheng) 議、保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與(yu) 平台商家發生爭(zheng) 議時,平台應當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並提供原始合同和交易記錄。

  加大抽查強化處罰

  推行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電子計價(jia) 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的通知》,聚焦缺斤少兩(liang) 等突出問題,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電子計價(jia) 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工作。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指出,通過整治,線下市場缺斤少兩(liang) 相關(guan) 投訴量有所下降,但網購領域相關(guan) 問題仍時有發生。網購商品缺斤少兩(liang) 問題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消費者若無一定生活經驗,或收貨後不進行稱重、檢查、核驗,很難發現相關(guan) 問題。建議相關(guan) 監管部門加大對網絡銷售商品缺斤少兩(liang) 問題的抽查和監管力度。提醒消費者盡量選擇信譽好的正規商家,避免貪圖便宜購買(mai) 明顯低於(yu) 市場價(jia) 的商品。經營者應認真核實所售商品的實際尺寸或重量,準確標注,杜絕誤導消費者。

  任超建議,加大執法力度,監管部門可加強對網絡購物市場的監管,定期開展專(zhuan) 項檢查活動,嚴(yan) 厲打擊缺斤少兩(liang) 等違法行為(wei) 。同時,積極處理消費者的反饋與(yu) 投訴,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他還提到,網購平台應建立健全商戶管理製度。首先,網購平台應當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增強對入駐商家的資質審核,定期檢查商品描述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次,網購平台需加大對違規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建立更為(wei) 嚴(yan) 格的懲罰機製,以威懾潛在的違規行為(wei) ,及時懲處或清退違規商家,並完善商家信譽評價(jia) 體(ti) 係。此外,網購平台還應當提供技術支持,開發和推廣使用電子秤等設備進行商品重量驗證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降低消費者維權難度。

  吳迪認為(wei) ,相關(guan) 監管部門應加大對網購商品的抽查力度,尤其是對缺斤少兩(liang) 等涉及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應設立專(zhuan) 門的法律條款進行明確規範,加大對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同時,建立商家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對存在問題的商家進行記錄,並定期向社會(hui) 公開,促使商家自律,減少違法行為(wei) 。對某些容易出現問題的商品(如定量包裝商品),推行更為(wei) 嚴(yan) 格的標識標準,要求商家明確標注淨重、毛重等信息,避免消費者被誤導。

  “消費者可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注意商品描述,盡量選擇有良好評價(jia) 和信譽的商家進行購物,可以通過查看商家的評分、評論和曆史交易記錄來進行判斷;購買(mai) 前仔細閱讀商品描述,特別是重量、尺寸等關(guan) 鍵信息,確保商家明確標注淨重而非毛重。同時,消費者需注意保留證據,下單時保存商品頁麵截圖,收到商品後立即進行稱重或檢查,並拍照留證,以便日後需要時作為(wei) 證據;也要善於(yu) 利用電商平台提供的消費者保障服務,如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政策以及平台內(nei) 的投訴機製。”任超說。(記者孫天驕)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