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滑雪不是好預報員!揭秘冬奧氣象預報員新技能
“預報員連雪都不會(hui) 滑?那不行,隻有親(qin) 自滑了,才能感受到運動員的真實感受。”2018年一次研討會(hui) 上有人發出的這樣一條建議,讓冬奧氣象預報員們(men) 走進了滑雪場。
北京延慶賽區冬奧氣象現場預報服務團隊共有11名成員,5名來自北京市氣象局,2名來自內(nei) 蒙古自治區氣象局,1名來自山西省氣象局,2名來自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1名來自國家氣象中心,都是經驗豐(feng) 富的行業(ye) 翹楚。
山區精細預報是世界級難題。小海陀山海拔2198米,山區地形複雜,針對局地賽區的小尺度天氣預報,需要預報員們(men) 重新積累經驗。
每年冬天駐紮在延慶海陀山,是氣象預報團隊的必修課。幾乎每個(ge) 星期,北京市氣象台副台長兼隊長時少英都會(hui) 帶著隊員們(men) 上山,實地感受山裏的氣象要素,尤其遇到大風、下雪等高影響天氣,預報員們(men) 第一時間就會(hui) 往山裏跑。“在冬季山地複雜的地形下,哪怕是一公裏的賽道,不同點位的氣象要素都會(hui) 不同。”
高山滑雪賽場是所有冬奧會(hui) 比賽項目中對氣象條件要求最為(wei) 苛刻的賽事之一。賽場地處山野,直麵高寒,能見度過低就會(hui) 影響運動員和裁判員的視線;風速和雪量則決(jue) 定賽事是否能夠進行。具體(ti) 到賽道各個(ge) 點位,風速更是隨時變化,這就對預報精準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時少英說,山裏的風和氣溫變化非常快,起點和終點、上午和下午,都不太一樣,預報員們(men) 隻有到了賽道上,才能切實感受到其中的變化。
進入3月,出現降水天氣時,還要關(guan) 注山頂到山腳降水相態的差異。“有可能山頂是雪,山腳是雨,這種複雜的降水相態對賽道的冰狀雪會(hui) 造成損壞,必須精準預報。”
最初有人提出預報員應該學滑雪,時少英還有些不解,走進滑雪場學會(hui) 滑雪後,才意識到這種感受還真不一樣。兩(liang) 年的專(zhuan) 項冬訓期間,11名預報員都走進了滑雪場學滑雪。每次連續學習(xi) 5天,每天都在雪道上,預報員們(men) 就像滑雪運動員一樣,在高速中切身體(ti) 會(hui) 氣象要素的變化。
“比如太陽落山時,山裏的風速瞬息萬(wan) 變,滑雪過程中立馬就能感受到氣溫在快速下降。”時少英說,從(cong) 滑雪運動員的角度感受氣象要素變化,也更明白了為(wei) 什麽(me) 這項運動對氣象預報的要求那麽(me) 高,“預報的時候,我們(men) 就能更感同身受,一定要把報得更精準,給運動員提供更好的服務。”
目前,氣象部門已經建成了京津冀區域500米分辨率、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鍾快速更新的中國氣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環數值預報係統,具備了“百米級、分鍾級”精準預報能力。而冬奧氣象預報員們(men) ,也積累了豐(feng) 富的山區氣象要素變化的預報經驗。
“心裏有底了,相信在冬奧會(hui) 期間一定能提供精準的預報服務!”團隊成員信心滿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