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解讀】2021年GDP增長8.1% 經濟穩定恢複原因何在?

發布時間:2022-01-18 09:14: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2021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143670億(yi) 元,比2020年增長8.1%,超過6%以上的增速目標。

  在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總的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經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8.1%的增速來之不易

  “8.1%的經濟增速符合社會(hui) 預期,來之不易。”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yu) 貿易學院副院長王立勇表示,2021年初,各個(ge) 機構和學者對我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普遍較高,基本在8%以上。但2021年,國際環境日益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我國經濟麵臨(lin) 的不確定性加大,在年中至年底,增長預期明顯轉弱。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114萬(wan) 億(yi) 元,增速達8.1%,實屬不易。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卞靖表示,世界銀行2022年1月11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測算,2021年全球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經濟增速分別為(wei) 5.5%和6.3%,這意味我國8.1%的經濟增速再次領先全球經濟增速與(yu) 新興(xing) 市場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達到25%左右,為(wei) 世界經濟恢複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yu) 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於(yu) 澤也認為(wei) ,2021年8.1%的經濟增速殊為(wei) 不易,可以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yi) 。它為(wei) 完成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十四五”發展良好開局、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經濟成為(wei) 穩定世界經濟的核心力量。

  “我們(men) 更要看到8.1%的背後蘊含的經濟新動能。”於(yu) 澤說,我國高科技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高技術服務業(ye) 等領域生產(chan) 和投資增速保持高水平,信息軟件服務業(ye) 長期是服務業(ye) 增長的核心動力,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成為(wei) 中國經濟新動能。

  內(nei) 需穩步恢複、外貿快速增長

  GDP從(cong) 2020年的101萬(wan) 億(yi) 元到2021年的114萬(wan) 億(yi) 元,增速從(cong) 2020年的2.3%到2021年的8.1%,中國經濟穩定恢複的主要原因是什麽(me) ?

  卞靖認為(wei) ,黨(dang) 中央、國務院科學決(jue) 策部署是保持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既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在世紀疫情衝(chong) 擊下,我國始終能夠保持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領先地位的重要保證,從(cong) 而確保我國經濟發展能夠一步步突破100萬(wan) 億(yi) 元、11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

  此外,據卞靖介紹,2021年,內(nei) 需穩步恢複,潛力不斷釋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超44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長12.5%,有效發揮了消費的第一引擎作用。同時,固定資產(chan) 投資穩定恢複,投資結構繼續改善,製造業(ye) 投資增速達到13.5%。外貿快速增長,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39.1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1.4%,增速為(wei) 近十年來新高,在經濟增長、穩定就業(ye) 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自身具有強大韌性與(yu) 巨大潛力,持續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王立勇分析稱,除此以外,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也是經濟穩定恢複的主要原因。2021年,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wei) 核心的宏觀政策的前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較高,政策協同力度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效果有所體(ti) 現,不斷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目標的協調統一。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2022年中國經濟總基調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經濟增長將麵臨(lin) 哪些挑戰?

  王立勇分析認為(wei) ,當前部分經濟體(ti) 疫情依然嚴(yan) 重,我國仍麵臨(lin) 疫情輸入風險和疫情防控不確定性,且疫情對部分經濟體(ti) 的衝(chong) 擊會(hui) 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產(chan) 業(ye) 鏈等渠道傳(chuan) 遞到我國。

  國內(nei) 方麵,於(yu) 澤認為(wei) ,2022年經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受疫情、未來收入不確定等因素影響,消費下行壓力較大。在全球供應鏈不暢、能源轉型等環境下,我國一些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會(hui) 提高,影響供給。

  在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下階段,我國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hui) 大局穩定。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