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17個問題納入“每月一題”專項治理

發布時間:2022-01-19 08:5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北京市2022年政務服務行動計劃日前出台。行動計劃提出,提升12345熱線派單精準度,製定訴求派單目錄並動態調整。推動老樓加裝電梯、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等17個(ge) 問題納入2022年“每月一題”專(zhuan) 項治理。同時,將12345企業(ye) 服務熱線升級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熱線,實現7000餘(yu) 個(ge) 社區(村)政務服務規範化建設全覆蓋,推動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ti) 和政府對外聯係電話一體(ti) 化服務等。

  推動老樓加裝電梯等17個(ge) 問題

  納入“每月一題”專(zhuan) 項治理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提出多項任務,首先是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完善以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模式。以貫徹落實《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為(wei) 主線,健全配套製度,認真辦好千家萬(wan) 戶的事,加強主動治理,推動“辦實事、解難題、促治理、推改革”取得更明顯成效,進一步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樣板。健全全麵接訴、分類處置、精準派單、首接負責、協調督辦、考核評價(jia) 、主動治理、信息公開等製度體(ti) 係。

  行動計劃提到,提升12345熱線全麵接訴能力,暢通電話、網絡兩(liang) 個(ge) 平台。提升派單精準度,製定訴求派單目錄並動態調整。著力提升群眾(zhong) 訴求解決(jue) 率、滿意率,加強複雜訴求協調辦理。強化公共法律服務,用好糾紛訴訟、調解機製。完善考評體(ti) 係,各區健全“街鄉(xiang) 吹哨、部門報到”考核機製,對“吹哨”街道(鄉(xiang) 鎮)和“報到”部門進行雙考核。常態化推動各級領導幹部走進市民熱線服務中心“聽民意、解民憂”。開展並用好接訴即辦年度體(ti) 檢。支持和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參與(yu) 接訴即辦。

  同時,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完善“每月一題”機製,推動老樓加裝電梯、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等17個(ge) 問題納入2022年“每月一題”專(zhuan) 項治理,跟蹤監測2021年27個(ge) 問題治理成效。

  此外,本市將加速接訴即辦數字化轉型。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總體(ti) 框架下,利用雲(yun) 計算、區塊鏈、AI等技術,用好“悟道2.0”智能模型,建設接訴即辦“智慧大腦”,推進智能受理、智能派單、智能辦理、智能考核、智能分析。行動計劃還提到,打造優(you) 化營商環境熱線。將12345企業(ye) 服務熱線升級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熱線,進一步暢通企業(ye) 訴求表達渠道,構建網絡接訴主渠道。推動企業(ye) 訴求派單全覆蓋。建立服務重點企業(ye) 快速通道。

  實現7000餘(yu) 社區(村)

  政務服務規範化建設全覆蓋

  行動計劃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以落實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和營商環境改革5.0版政策為(wei) 主線,聚焦製度創新、標準化服務、協同化改革、京津冀聯動,突出政策落地、數字政務建設,更好解決(jue) 企業(y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更好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

  本市將持續創新審批製度。加強和規範行政許可管理,編製並公布市區兩(liang) 級許可事項清單,規範許可條件、申請材料、審批程序、收費標準等。清理清單之外變相設立的行政許可,對列入清單的行政許可事項明確監管主體(ti) 、規則等。推動更大範圍的告知承諾審批製度改革,再推出200項以上告知承諾審批事項,建立健全告知承諾製核查機製。

  同時,深化政務服務標準。推動鎮街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100%委托受理。實現7000餘(yu) 個(ge) 社區(村)政務服務規範化建設全覆蓋。強化黨(dang) 群服務與(yu) 政務服務融合聯動,通過設置終端、下沉政務服務專(zhuan) 員方式,將政務服務延伸至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及其黨(dang) 群服務中心。

  此外,本市將加快協同化改革進程。全麵實施市區兩(liang) 級集成化辦事場景建設,將部門視角轉化為(wei) 企業(ye) 群眾(zhong) “一件事”視角,推動套餐式、主題式集成改革,構建政府內(nei) 部高效的協同機製,打造同標準、無差別的辦理模式。推動部門業(ye) 務協同聯動、係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互用,進一步精簡辦理環節、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間。

  加強京津冀政務服務合作方麵,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引領政務服務合作,完善合作工作機製。推出100項京津冀自貿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及結果互認。在數字服務、跨省通辦、企業(ye) 服務熱線等更多領域開展合作。

  本市還將加速推進數字政務建設,推動市區1000個(ge) 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統一申辦受理平台,市區政府部門電子印章應用率100%。除涉密等特殊情形外,實現市區兩(liang) 級100%事項支持“全程網辦”,推廣“移動辦”“智能辦”。

  推動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ti)

  和政府公開電話一體(ti) 化服務

  行動計劃提到,深化政務公開,持續打造開放透明的“陽光政府”。推動政務公開從(cong) “保障知情權”向“提高服務力”轉變,更好發揮以公開促落實、促規範、促服務的作用,優(you) 化政策評估,以公開透明更好保障人民監督。及時準確全麵公開政府信息,依法依規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主動接受群眾(zhong) 監督。打造全市優(you) 化營商環境政策製定征集意見平台和市區兩(liang) 級政策性文件意見征集平台。建立政務公開示範點、示範區,推出全流程公開標準樣板。

  本市將升級政務公開平台。推動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ti) 和政府對外聯係電話一體(ti) 化服務。更好服務擴大開放,加強國際版網站建設,上線微信公眾(zhong) 號,聚焦人才服務、市場準入、科技創新等領域,優(you) 化國際化網上服務。推動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通過政府公報統一刊登,提升數字公報服務能力。

  此外,本市還將推動數據開放利用。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數字化轉型升級,探索線上辦理申請模式。依托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加大數據開放利用力度,深化統一信息資源庫、政策庫、知識庫建設,推進政府數據社會(hui) 利用。圍繞民生熱點、政策落地等,加強數據資源分析挖掘,輔助科學決(jue) 策,提升網上政府全程跟蹤、督辦、預警效果,推動網上履職平台向網上治理平台延伸。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wei)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