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氣象科技讓風成為運動員助力而非阻力
16日晚,隨著齊廣璞奪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以兩(liang) 金一銀的優(you) 異戰績結束了本屆冬奧會(hui) 的全部賽程。沉甸甸的獎牌背後少不了運動員的辛勤汗水,科研人員的助力也功不可沒。其中,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邵芸領銜的“科技冬奧”重點專(zhuan) 項“雪上項目場地環境要素影響評估與(yu) 臨(lin) 場決(jue) 策輔助支持係統”,就在冬奧備戰及比賽期間協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十支國家隊成功駕馭比賽的關(guan) 鍵因素——風。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中,運動員要從(cong) 高處經過助滑道到達跳台,騰空做出技術動作後落地。離開跳台時,運動員的速度可達每小時70公裏,騰空高度十餘(yu) 米。在此過程中,最大的變數就是風,遇到順風時運動員需要適當縮短滑行距離,逆風則延長距離,以獲得最佳的出台速度。但山地賽場的風難以捉摸,如果比賽中遇到風力風向瞬時變化,運動員就有可能出現騰空高度不足、方向偏差等情況,甚至威脅到人身安全。
曾經,這類項目的臨(lin) 場指揮隻能依靠手持風速儀(yi) 在固定點位測風,再通過對講機將信息傳(chuan) 遞給出發區的教練和運動員,以便確定最佳出發時機。這種測量顯然不夠精確,且存在延遲。怎樣用好風,讓風成為(wei) 運動員的助力而非阻力,成了邵芸團隊的研究方向。
經過500多天的跟隊觀測,團隊從(cong) 零開始完成了高精度測風係統,實現精細化模擬計算,並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研發出雪上項目臨(lin) 場指揮支持係統,填補了我國外場雪上競技體(ti) 育精準氣象科技保障與(yu) 臨(lin) 場輔助指揮的技術空白。係統可實時獲取10米級高精度測風數據,並換算為(wei) 風指數,實時傳(chuan) 輸到教練員手中的智能終端。
風指數是用實時風向、風速等數據,綜合運動員體(ti) 重和賽道延伸方向、位置等信息,計算出風對運動員是如何作用的。數據讓曾經隻能通過感官感知的風變得能“看見”,並讓教練員和運動員掌握場地的風變化規律與(yu) 特征,從(cong) 而駕馭風,為(wei) 臨(lin) 場指揮、提高競技成績和有效訓練時間、安全完成動作等助力。
在備戰冬奧時,這套係統服務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跳台滑雪、冬季兩(liang) 項等十支國家隊的訓練。第一次使用這套係統時,冬季兩(liang) 項國家集訓隊外籍射擊教練阿梅特感慨道:“這是我夢寐以求的禮物。”針對不同競賽項目的個(ge) 性化需求,及各賽場位置、走向等具體(ti) 環境條件,研究團隊還對係統進行了針對性優(you) 化。
“冬奧會(hui) 期間,我們(men) 的團隊一直在賽場最前方,全麵收集賽道氣象情況,用精準的氣象科技為(wei) 中國運動員摘金奪銀提供有力支撐。”邵芸說,未來,這套係統還可推廣到諸如射箭、水上運動等對風敏感的體(ti) 育項目中,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