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日均上市800噸 特菜漸成市民家常菜

發布時間:2022-03-17 08:31:00來源: 北京日報

  春意漸濃,來自全國各地的新鮮蔬菜匯聚北京。薺菜、穿心蓮、蒲公英、芝麻菜、番杏……新發地特菜交易大廳裏,各種特菜品種琳琅滿目。記者從(cong) 北京最大的“菜籃子”新發地市場獲悉,近年來特菜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目前已達4%,每天上市量在800噸左右。特菜漸漸成為(wei) 市民的家常菜。

  前段時間,特菜中的香椿以“天價(jia) ”衝(chong) 入人們(men) 的視線,每斤能賣到上百元。如今在市場上,香椿的批發價(jia) 格已經回落到每斤55元左右。

  “那時因為(wei) 剛上市,量特別少,吃的就是‘一口鮮’,等香椿大量上市,價(jia) 格一斤也就在10元左右。”新發地市場特菜商戶陳安寶說,現在很多特菜即使是很小眾(zhong) 的價(jia) 格大多也不高,如法國香菜,每斤批發價(jia) 格6元多。

  特菜是蔬菜行業(ye) 對名、特、優(you) 、新蔬菜品種的統稱。和蔬菜打交道50多年的北京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高級農(nong) 藝師曹華見證了特菜走進北京的曆程。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北京建了第一批涉外飯店,西餐大廚列的蔬菜菜單,讓許多人看傻眼了!什麽(me) 西芹、荷蘭(lan) 豆,沒聽說過啊!隻好通過香港進口這些蔬菜。”曹華說,加上關(guan) 稅和運費,1斤鮮菜價(jia) 格抵得上當時的200斤大米。

  在相關(guan) 部門支持下,北京市農(nong) 業(ye) 工作者開啟了特菜種植之路。北京市陸續發展起昌平的小湯山、順義(yi) 的沿河、朝陽的太陽宮、豐(feng) 台的西局、通州的宋莊等9個(ge) 特菜種植基地。

  順應市民對特菜的需求,2007年新發地市場新建了特菜交易大廳。如今像西芹、西蘭(lan) 花這類“老特菜”早已失去了“新奇特”光環,更多的新品種被培育、引種、流通到北京,擺上市民餐桌。

  在新發地市場,近年來特菜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前兩(liang) 年隻有1%到2%,從(cong) 去年開始已經占到4%,每天上市量在800噸左右。

  近兩(liang) 年,新發地在原有特菜交易大廳的基礎上,在西區又開辟了兩(liang) 個(ge) 特菜交易廳。北京特菜在“迭代”,除了品種越來越豐(feng) 富,交易量越來越大,價(jia) 格也越來越親(qin) 民。

  “特菜的品種數不清,有200多個(ge) 大類300多個(ge) 小類吧!”陳安寶說,雖然特菜逐漸變成家常菜,但商戶和種植者們(men) 開發新特菜的腳步沒有停止,越來越多的特菜將陸續走上市民餐桌。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