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餐·中國糧】黑土地穩糧擴豆促振興
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記者於(yu) 文波 高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驚蟄過後,東(dong) 北黑土地上冰雪漸漸消融,農(nong) 民們(men) 迎來備耕高峰期。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盤中餐·中國糧》,本期推出《黑土地穩糧擴豆促振興(xing) 》。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近年來,我國每年大豆進口依存度過高。《“十四五”全國種植業(ye) 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zheng) 大豆播種麵積達到1.6億(yi) 畝(mu) ,產(chan) 量達到2300萬(wan) 噸左右。黑龍江省作為(wei) 我國最大的大豆產(chan) 區,產(chan) 量約占全國總產(chan) 量的40%。
記者於(yu) 文波:我現在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lun) 市的經建村,要實現大豆增產(chan) 增收,調動農(nong) 戶積極性是關(guan) 鍵。目前,正是備耕時節,村裏的農(nong) 戶們(men) 正在檢修大型的播種機械。今年,海倫(lun) 市下發了大豆擴種計劃,但是對於(yu) 種玉米還是大豆,農(nong) 戶邵廣金還是猶豫不決(jue) 。
邵廣金:現在種玉米比大豆每坰地能多收入3000元左右。
在經建村,還有很多農(nong) 戶都像邵廣金一樣拿不定主意。麵對這種情況,經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段洪玉組織農(nong) 戶們(men) 麵對麵交流,耐心講解今年種植大豆的補貼政策,細算經濟賬。
段洪玉:現在要是種大豆,一坰地如產(chan) 6000斤,三元一斤,就是18000元,政府再給補貼接近4000元,自己種成本也就是2500元,純剩接近2萬(wan) 元。
段書(shu) 記的賬算得精、算得細,邵廣金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覺得種大豆的收益不比種玉米低,打定主意種大豆。眼下離播種還有一個(ge) 多月時間,村裏專(zhuan) 門請來了綏化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的專(zhuan) 家李占軍(jun) ,通過線上培訓、線下答疑的方式,解決(jue) 農(nong) 戶遇到的實際問題。
李占軍(jun) :比如怎麽(me) 整地、選什麽(me) 樣的種子、怎麽(me) 施肥、怎麽(me) 種。使更多種大豆的農(nong) 戶,懂得提高大豆單產(chan) 的技術,讓農(nong) 民們(men) 多種豆、種好豆、保豐(feng) 收。
為(wei) 了提高廣大農(nong) 戶種大豆的熱情,海倫(lun) 市還在大豆生產(chan) 節本增效上下功夫,通過土地托管、大型機械的使用推進大豆規模化種植。加上今年黑龍江實施的大豆完全成本保險試點,減少了農(nong) 戶種植大豆風險,邵廣金心裏這回更踏實了。
邵廣金:啥問題都給解決(jue) 了,能為(wei) 國家擴種大豆出力了,幹活都有勁了。
【專(zhuan) 家話豐(feng) 收】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2019年起實施大豆振興(xing) 計劃,但數據顯示,過去3年間,我國大豆自給率不升反降。如何打破進口依賴的困局?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戰略研究室主任王秀東(dong) :從(cong) 大豆種植的前景和發展方向來看,離不開擴麵積、提單產(chan) 、找替代三個(ge) 抓手。擴增大豆麵積,加快大豆生物育種的產(chan) 業(ye) 化,加強大豆生物育種的研究,另外,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對大豆科技的投入力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