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讓優質教育資源“按需交流”
“雙師課堂”上,同一教育集團內(nei) 的兩(liang) 所學校打破空間限製,師生“隔屏”相見,互動交流。本學期,北京市啟動新一輪中小學幹部教師交流輪崗,近萬(wan) 人次參與(yu) ,類似的“雙師課”不僅(jin) 保證了學生線上線下都能高質量地學習(xi) ,還成為(wei) 幹部教師交流輪崗的一個(ge) 亮點。依托科技賦能,本市統籌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師交流輪崗,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按需交流”。
最近,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小學和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第三實驗小學的“雙師課堂”開講,這節課主講內(nei) 容是三年級語文課《趙州橋》,杜春煥和劉彩昭是兩(liang) 校主講教師。科技助力下,兩(liang) 校師生如處一室,熱烈的交流互動貫穿課堂始終。在兩(liang) 位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men) 不僅(jin) 可以和屏幕對麵的同學一起參與(yu) 實踐活動,拍照上傳(chuan) 展示自己的作品,還可以在多路視頻畫麵的流暢切換中相互提問,共同探尋語言規律,在課文的遷移應用裏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體(ti) 會(hui) 。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林秀豔說:“1+1直播協作的同步課堂,通過優(you) 質資源的重新配置,提升課堂效率,達到了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目的。”
這是海澱區通過信息化手段廣泛開展幹部教師交流輪崗的一個(ge) 例子。“在海澱,教師流動既有剛性的流動,即某學校老師到另一學校全職任課;也有柔性的流動,其中包括雙師課堂、校際聯研等。”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說,我們(men) 希望優(you) 質的師資能夠共享,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好老師的課。
作為(wei) 本市第二批中小學幹部教師交流輪崗的試點區,海澱區依托科技手段,建立了幹部教師交流數據分析平台,匯聚全區人力資源管理係統教師隊伍數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等,通過對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實現按需交流。確定交流對象後,該區統籌劃分學區內(nei) 、集團內(nei) 、大學附中附小間、跨學區、跨教育集團等8種交流形式,實施精準交流輪崗。同時,通過“智慧+交流”信息化手段,統籌開展雙師直播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講堂和校際聯研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師交流。
前不久,市教委召開了全市教師工作會(hui) ,部署2022年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本學期,先行試點的東(dong) 城區和密雲(yun) 區已啟動深化新一輪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第二批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大興(xing) 區、延慶區、門頭溝區6個(ge) 區也已啟動試點工作,近萬(wan) 人次的教師通過不同方式交流輪崗,進一步豐(feng) 富了本市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今年暑假後,本市所有區都將啟動幹部教師交流輪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